摘要:去年10月,他去一个山村走访调研,本应是秋冬种植油菜的季节,只见大片大片的稻田无人耕种。他前往打听,其中一个认识他的老年人拉着他的手说:“当前农民种植油菜不划算,主要是山区、丘陵区不便机械化耕种,农药、化肥、种子等生产资料和人工成本高。”要打破这一瓶颈,必须解
胡庭飞
沈昌健是一名来自基层的农民代表,他的根在农村,他知道根深才能叶茂。因此,无论是全国人大会议期间还是闭会期间,他始终关注“三农”,关注农民、农村的声音。
为破解农业种业“芯片”瓶颈,全国人大代表、油菜育种专家沈昌健(左二)深入临澧县太空油菜育种基地调研,听取群众意见,指导太空油菜育种生产。
把田间地头的声音带到人民大会堂
去年10月,他去一个山村走访调研,本应是秋冬种植油菜的季节,只见大片大片的稻田无人耕种。他前往打听,其中一个认识他的老年人拉着他的手说:“当前农民种植油菜不划算,主要是山区、丘陵区不便机械化耕种,农药、化肥、种子等生产资料和人工成本高。”要打破这一瓶颈,必须解决油菜生产中机械化耕种问题,走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这样油菜产业才能得到更大的发展。站在一旁的村干部也说:“沈代表,请你把基层的声音反映上去。”于是在全国人大会议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沈昌健在会上就高度重视秋冬油菜生产,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问题发言,他提出要用产业化的模式组织油菜生产,用市场化的眼光培植油菜产业,用农业机械化耕种降低油菜生产成本,以进一步拓展农民的增收空间。他的发言引起了国务院领导和湖南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家安排专项资金进行农田基本改造,仅临澧县就安排了8000万元。
建议沾满泥土的芬芳
连续两届,沈昌健共向全国人大会议提出建议85件,件件涉及民生民利。今年向大会提交的11件建议更是当前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为了提出高质量的建议,今年春节前,沈昌健来到常德市鼎城区谢家铺镇港中坪村,与种粮大户一起讨论农业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问题,大户们反映,平时需要建设农资仓库,用于储存稻谷、油菜、玉米等,但用地审批难,只能搭建临时的。仓库需住人值守,务工人员也需临时居住,这样的仓库肯定既要防潮,又要安全,简单搭一下又容易垮塌。临时搭建的仓库不合要求,验收不合格,建好了还要强拆,情何以堪?为此,沈昌健起草了《关于加大设施农业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的建议》,呼吁各职能部门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全力支持设施农业建设。2024年年初,在走访祁怀然等几位种田大户时,祁怀然恳切地对沈昌健说:“随着当前农村土地的集约化生产,‘公司+农户’农村经营模式的转变,加强对农村种粮大户的扶持迫在眉睫,你是全国人大代表,请你把我们的心声反映上去。”沈昌健边听边记,不时询问种田的收支情况,并连连点头表示一定把他们的心声反映给有关领导和部门。于是他向全国人大会议提交了《关于加大扶持农村种粮大户力度的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十分重视沈昌健提出的建议,通过加大对种粮大户补贴力度、引导种粮大户根据市场需要调整种粮结构、大力发展乘数效应的“互联网+”等一系列增收的“加、减、乘”法举措,确保了种粮大户的收益。
生长在农村的沈昌健一直对农村养老问题情有独钟。他在建议中提出,要加强农村老有所养服务体系建设,让高龄老人、困难空巢老人集中入院养老,以保证老人生活上有人照料,精神上有人慰藉。要鼓励和扶持社会公益性、互助性养老服务组织或机构,着力解决特困、低保和空巢老人生活照料等社会化养老问题。民政部高度重视他的建议,相继采取加大对农村养老院建设投入、逐年提高农村老年人养老金标准、表彰敬老爱老先进典型等措施,使农村老年人晚年生活更有温度,更有幸福感。
沈昌健在太空油菜试验田套袋、授粉。
乡亲种田不再“望天收”
沈昌健家乡临澧县四新岗镇白云村山溪组农业生产自然条件恶劣,是典型的“望天收”,灌溉全组500多亩耕地的两口骨干塘建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建设标准不高,渗漏严重,加上这些年淤积,早已失去了灌溉功能。群众多次动议整修这两口骨干塘,但苦于100多万元资金无处筹措,农户年年只能靠天吃饭,这成了全组400多村民的“心病”。今年3月中旬,沈昌健出席全国人大会议后兴冲冲回到家乡,白天乡亲们围着他,听他传达会议精神,分享中央惠民“大礼包”的喜悦。晚上他一头扎进油菜田里,要赶在夜露前对太空多彩油菜花进行套袋、授粉……2016年沈昌健研究的油菜新品种搭载神舟十一号飞船遨游苍穹后,在临澧太空育种基地试种到了第七代。经过沈昌健的精心繁育,培育出了赤橙黄绿青蓝紫等20多种花色的多彩油菜花,成为乡村旅游的亮点。3月的山村,草长莺飞,夜晚静谧而恬淡,如银的月光洒满田野,泛金耀粉的油菜花香沁人心脾。沈昌健陶醉在满眼醉人的油菜花海中。“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和现代化灌区建设。”李强总理在全国人大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发出了铿锵有力的声音,不时在沈昌健耳边回响。要稳定粮油播种面积,确保粮油丰收,水利基础设施是关键。山溪组骨干塘淤积渗漏导致村民种田成为“望天收”,像一块心病梗在沈昌健心里。“人大代表要带头用实际行动落实好政府工作报告精神,我要助力村民修好骨干塘,解决旱涝保收问题”,沈昌健在心里谋划着。
听说沈代表要帮助整修骨干塘,山溪组的村民既高兴又忧愁,他们担心资金从哪里来。“整修堰塘的资金我负责筹措,不要村民出一分钱。”当着村民的面,沈昌健的话掷地有声。说干就干,沈昌健调来挖掘机、推土机,他夜以继日吃住在工地上,一个月下来,看着昔日严重渗漏的堰塘面貌焕然一新,堤坝巍峨,库容新增,村民们打心眼里感谢沈代表为他们办了件天大的好事,并准备了一面绣有“情系村民苦与乐 人民代表为人民”的锦旗,在工程竣工之日送给沈昌健。
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稳定粮食播种面积,
沈昌健在油菜试验基地观察油菜生长情况。
“金种子”实现致富梦
“沈杂油1号”是沈昌健呕心沥血培育出的杂交油菜新品种,通过国家农业农村部的备案登记,堪称油菜品种中的“金种子”。去年沈昌健示范种植油菜2000多亩,还免费为脱贫户提供油菜“金种子”1000多斤,带动周边农民种植油菜2万亩,无偿为他们提供种植技术,仅一季油菜就帮助农民增收2000多万元。徐淑玲是村里的油菜种植大户,家里承包了20多亩农田,每年种植常规油菜成本高,效益低。为了帮助徐淑玲增收,沈昌健无偿给她提供油菜“金种子”,并进行技术指导,徐淑玲去年仅一季油菜就增收3万多元,白云村有100多农户在沈昌健的带领下,靠种植他的油菜“金种子”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了增收致富梦想。
油菜花开的季节,在四新岗镇双桥村一个偏僻的山窝里,笔者见到了在油菜地里佝偻着身子劳作的刘石贵。笔者说明来意后,刘石贵伸出双手为沈昌健点赞:“要不是沈代表的帮助,我在贫穷窝里还不知道困多久。”说话间刘石贵笑得如油菜花一样灿烂。原来,70岁的刘石贵老伴前些年患风湿病,基本丧失劳动能力,女儿远嫁他乡,两老靠耕种5亩田地生活,日子过得紧巴巴。沈昌健知道刘石贵的情况后,主动和刘石贵结成帮扶对子,扶持他种植太空高产油菜。“2020年沈代表给我提供太空油菜种子,进行技术指导,我开始种植太空高产油菜,这一年我5亩田油菜收入达到16000多元,”刘石贵兴奋地说,“到2023年,我还清了老账,手头还有几万元的存款。”刘石贵边说边用手比划着,脸上荡漾着幸福的笑容。
编辑:周 婷
二审:蒋海洋
终审:田必耀
上传:杨 柳
来源:人民之友2023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