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守护生命绿洲,用心呵护健康。本专栏是广东省中医院重症医学科郭力恒主任带领团队开办的科普栏目,为您介绍急危重症健康知识,揭开重症医学的神秘面纱。
本期作者
在重症监护室(ICU)中,患者往往因病情危重需要依赖各种管道维持生命。这些管道如同“生命通道”,承担着输送药物、营养、氧气或引流体液的重要任务。然而,对于普通大众而言,这些管道的种类、作用及护理要点常令人感到陌生甚至恐惧。本文将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ICU中常见的管道,帮助公众理解其必要性及注意事项。
一、呼吸支持类管道:生命的“氧气桥梁”
1.气管插管:当患者无法自主呼吸或呼吸衰竭时,气管插管通过口腔或鼻腔插入气管,连接呼吸机,为肺部输送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
2.气管切开套管:长期机械通气患者(如脑外伤、脊髓损伤)需通过颈部气管切开置入套管,减少气管插管对咽喉的损伤。
3.无创呼吸机面罩:适用于轻中度呼吸衰竭患者(如COPD急性加重),通过面罩提供正压通气,避免气管插管创伤。
二、循环支持类管道:血液的“动力泵”
1.中心静脉导管:通过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或股静脉置入,监测中心静脉压(CVP)、输注高浓度药物(如血管活性药)或进行血液净化。
2.动脉导管:通常置于桡动脉或股动脉,实时监测动脉血压(ABP),并采集动脉血气分析。
三、营养支持及体液引流管道
1.鼻胃管/鼻肠管:通过鼻腔插入胃或小肠,为无法经口进食的患者提供肠内营养(如要素饮食、匀浆膳)。
2.导尿管:引流膀胱尿液,监测尿量(危重患者需精确记录每小时尿量),或用于术后尿潴留患者。
总结
ICU中的每一根管道,都是医护人员与死神博弈的“武器”,也是患者重获健康的“桥梁”。对于患者及家属而言,理解管道的必要性、配合护理操作,是战胜疾病的重要一环。而医护人员则需以精湛的技术与人文关怀,守护好这些“生命通道”,让患者在科学与爱的双重护航下,走向康复之路。
大德路总院重症医学科
广东省中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成立于1998年,是全国中医院中最早建立的大型综合型ICU,目前是国家区域中医医疗中心(急危重症方向),国家卫健委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及重症医学协作组总牵头单位,国家级胸痛中心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2022-2023年连续2年荣获全国中医院重症医学专科排名第一名。
起草《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牵头发布急性心肌梗死、脓毒症心肌病及新型冠状病毒重症感染等重大疾病行业指南。
团队先后主持科研课题69项,其中国家级14项,省部级28项,牵头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6项,主编专著9部。近5年发表论文134篇,其中SCI源期刊收录论文47篇,获省部级和全国一级学会科学技术成果奖20项。
初审 | 卢悦明
审核 | 王军飞
审定 | 陈佳佳
来源:彩虹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