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止网络批判父母 因为你也做不好!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21 12:01 2

摘要:我们曾经有一个心理学家,他利用市场的需求,传播大家需要的东西而不是真理,集中满足一部分人的心理需求,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结论:多数人的家庭是有原罪的。你之所以过不好,都是由于你父母犯了这个错误。

我们曾经有一个心理学家,他利用市场的需求,传播大家需要的东西而不是真理,集中满足一部分人的心理需求,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结论:多数人的家庭是有原罪的。你之所以过不好,都是由于你父母犯了这个错误。

从此,“原生家庭有罪论”在大陆非常时髦,为当时二十年前、十几年前的年轻人推脱责任、发泄愤怒找到了一个理由。他们把自己所有过得不好的一切、不舒服都怪罪于父母,因为父母永远是最好怪罪、最安全的对象。

你怪别人,人家会反击,会给你沉重的打击。其实这种责怪并不是因为父母不好,而是因为批判父母更安全。真正有力量的人是要批判对你不好的人,批判对你好的人实际上是纸老虎。但他满足了社会的一个需求,于是这个人就窜红,形成了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家。

其实我们要知道,网络容易传开的东西不一定是真理,而是满足了人的需求。满足人需求的东西有可能是真理,但常常不是真理。

比如你宣传人人都可以成功,大家听了当然开心,但事实上从学术角度讲,不可能人人都成功,因为人的基因本身差异很大。

同时,随着网络发展,又有一个因素加速了批判父母的倾向。以前我们的孩子从小受到的教育,他的信息来源都是社会精英、比较成熟的人给他输入信息,比如老师、父母教育他,即使他看了杂志、听了广播,也都是非常成熟的人编辑的。

自从网络兴起以后,十多岁的孩子就可以上自媒体,15岁的孩子看了自媒体,他的信息来源常常也是13岁、14岁、15岁的人。于是就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现象,从以前是精英教育孩子,变成了孩子自己教育孩子、自己教育自己。

而且这些发布信息的人又是孩子当中偏闲的、偏空闲的,也就是学习成绩不好、失业的或者社会淘汰的人,他在这个网上发布大量的错误言论,这些孩子就接受这样的教育。

以前说“子不教,父之过”,这是假定父母的影响很大,现在父母的影响根本抵不过网络的影响。所以我强烈建议立法,孩子18岁之前不可以上自媒体,否则他接受的大量的是劣质文化的教育。

网上那些孩子大骂父母,都是从短期的、当时的考虑,比如爸爸妈妈说我学习不认真,所以我就很生气。底下呼应很多:爸爸妈妈怎么样怎么样,所以以后我一定要对我的孩子很好。

这都是瞎说。我自己也是搞教育的,我的学生以前也说这种话,每一代人都会这么说:我长大了以后一定不像我的父母这样对待孩子。

当然父母当中有没有做的不好的人呢?当然有!但父母有天性,基因天性他对孩子好。做的不好的人多少有,在我的常年的经验当中,也就是几个百分点而已,不可能大面积做的不好——爱孩子是他的天性。

这些人说这个父母做的不好、那个父母做的不好,等他当了父母之后——我那些学生当了父母的时候,给孩子辅导作业的时候才发现,哇,那个火气大呀,顶不住。

等你有了孩子你就知道了,你希望他总是拖拖拉拉、作业不做,你还和颜悦色,多么难。已经工作一天了,或者为了你工作都不工作,整天陪着你,做出这么大的成本,整天伺候你吃啊喝啊,你是一个索取者,然后还拖拖拉拉,哪个父母的火气不大?

很多人又怪父母这个决策不行、那个不行,看看那个父母的决策,你看都不行,你停止去怪他们啦。因为30年前、20年谁都没办法预测20年、30年以后的事情,30年前能够预测到现在手机如此普及、连钱包都没有了、动车如此快速吗?我告诉你,你现在也没法预测到30年以后的事情。

所以他们决策会有很多错误的,正常的。你也对孩子指导不好,你也没法做到你所表达的那么有耐心。如果你到全世界去跑一跑,我们的父母的责任心在全世界是名列前茅的。虽然是不是第一我们可以讨论,但名列前茅是绝对没错的。你还说父母的不是,真的是很没良心。

所以我们要孝顺父母是必然的,因为父母为孩子付出在全世界是数得着的。你当然从公平讲,孩子应该为父母孝顺的。

所以现在这一代在那个网红心理学家错误的推波助澜下,他自己不结婚不生孩子,天天在这里讲这些家庭问题,自己家庭都没有。他懂不懂这些东西我不敢说,但我认为他其实是明白的,他更多是从做生意的角度,要满足大家的需求。

像我讲这样的话肯定要得罪很多人的嘛,因为网络主流不是父母,是年轻人。你在网络讲这话,大多数人就得罪了嘛。老人怎么上网呢?像我这个现在快60岁的人,在网络上的力量肯定小于二三十岁、十几岁的人。我这样做就很得罪人,但我讲的是真实的。

还有很多人有一个很荒唐的言论:你也没经过我同意就把我生下来。

父母给了你生命,你要感激,因为你不要这个生命,其实你可以自主的。我现在在上海,经常有人跟我说:“父母没征求我的意见就把我生下来,这就是他们最大的过错。”我说:“生命的失去是比较容易的,上海有条黄浦江,上面没盖子”,他就不说话了。所以一切都去批判父母,这种舆论我不赞成。

那父母有没有做的不好的呢?当然有,几个百分点的人格障碍者,主要是成人ADHD、NPD以及指责性人格障碍、控制性人格障碍,要到了人格障碍的地步的人不多,当然绝对数量还大,因为5%的话我们也有几千万对吧,但他不是80%、不是50%。

除了这少部分人之外,大部分父母是为了你们付出了许多许多。而且大陆人连父母死了都不得安生,因为我们上坟的时候都还要说:“爸爸妈妈的在天之灵保佑我、保佑子孙后代”。

趁着你父母有生之年,你去好好的奉养一下吧,以免老来后悔。

来源:鞠强教授管理心理学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