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女的员外郎:二十三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21 12:03 2

摘要:茶儿看着面容姣好的表姑娘,想起婆子们的话,不禁拿她与夫人做比较,最后得出对方不如自家夫人的结论。

第111章尴尬

苏白英见婆母面带倦意,转头吩咐道:“茶儿,你带表姑娘去厢房,再吩咐人送些热水过去。”

茶儿看着面容姣好的表姑娘,想起婆子们的话,不禁拿她与夫人做比较,最后得出对方不如自家夫人的结论。

正当她走神时,耳边传来夫人的声音,她连忙回过神来:“好的夫人,表姑娘请随奴婢前来。”

秋知意看了眼面前半大的丫头,又看了看上首默不作声的舅母,摸不清表嫂的意图,但见舅母没有出声反对,便乖乖起身,向尤氏和苏白英行了一礼。

正当她转身离开之际,一道不合时宜的声音响起:“咕噜~”

厅内众人的目光,全都朝发出声音的方向望去,只见秋知意捂着肚子,满脸尴尬。而她身边的丫鬟也羞红了脸。

秋知意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她的肚子太不争气了,原本白皙的脸颊,红的像胭脂一样。

尤氏愣了一下,反应过来,自己被小姑子离世的消息扰乱了情绪,竟然没有察觉到这一点。

想到这里,尤氏满脸自责:“是舅母的不是,意儿用过午膳再去厢房吧,正好让丫鬟先回屋整理一下。”

秋知意只好重新坐下,苏白英朝茶儿使了个眼色,茶儿立马心领神会,去吩咐丫鬟办事。

别看茶儿年纪小,她可是苏白英身边的红人,府里的丫鬟婆子都拼命讨好她,对她吩咐的事,没有不应的。

不多时,便有丫鬟提着食盒而入,此时已过饭点,开火做饭已然无望,厨娘只得简单做了两碗面,里面加了两个鸡蛋。

秋知意吃着热腾腾的食物,眼眶通红,自从父亲姨娘离世,已经许久无人关心她了。

尤氏见状并未出言安慰,一来刚认识不久,二来坏情绪需要发泄出来,若闷在心里久了,憋出病来可不好。

苏白英没想到一碗面,对方竟然落了泪,难道厨娘的手艺有这么好,都感动得哭了。

不过想想厨娘的手艺,她又沉默了,自己刚嫁进宋家时,还不是被厨娘的手艺征服。只不过如今已经习惯,这才少了惊艳之感。

秋知意默默吃完,见环儿放下筷子,方才起身:“让舅母和表嫂见笑了,意儿这就回屋洗漱。”

尤氏叹了一口气,轻声道:“去吧。”

若是婆母还在,知晓她疼爱的女儿,最终为人妾室,且早早离世,不知会作何感想?

见人离开,确定对方听不到这边的谈话后,苏白英看向婆母,好奇地问:“母亲,儿媳为何从未听闻小姑的事,她嫁到了哪里?为何只有表妹前来?”

她嫁进宋家这么久,并未听过姑姑的事,这其中难道还有隐情不成?

尤氏沉默一瞬,方才悠悠道:“唉,遇人不淑啊!淮儿她小姑当年可是这十里八乡最好看的姑娘,只可惜被淮儿祖父祖母宠坏了,一心想嫁给才子,后来被人哄骗,不经父母同意,一声不吭地跟着那人离开,对方虽说家世不错。”

“可有句老话说得好,聘者为妻,奔者为妾。这不落了个妾室名分,如今那男子英年早逝,而她也跟着去了,只留下一个女儿。”

尤氏说完心有戚戚,她这小姑子也是个心狠的,这些年连个音信都没有,不过想想也能理解,一心想嫁给才子的小姑子,不顾一切跟人跑了,最后只得了个妾室的位分,哪还有脸说出来。

若是让人知晓宋家姑娘给人做妾,这不是拖累族中姑娘嘛。

苏白英听完沉默了,没想到事情如此曲折,心中感叹不已,有时才子佳人的美好故事,就如同镜中花水中月一般。仅存在故事中,现实生活中哪会有这些,有也只是他人为你设下的陷阱罢了。

不过,这些想法只有那些天真单纯,不愁吃喝的女子才有,像她这种吃不饱穿不暖的人,根本没有这些不切实际的想法。

苏白英见尤氏面有倦意,轻声细语地叮嘱道:“母亲累了就回屋歇一会吧,表妹那边有儿媳盯着,不会出任何差错。”

“嗯,辛苦你了。”尤氏确实累了,也不再厅内待着,起身朝屋里走去。

苏白英却没有直接离开,转而来到隔壁厢房,王氏和李氏正在打瞌睡,听到动静见当家夫人进来,心里一惊连忙起身见礼,心里七上八下的,生怕女主人怪罪,压低声音行礼:“见过夫人。”

苏白英摆了摆手,看了眼睡得香甜的两个儿子,又看了眼无精打采的奶娘,交待道:“往后平平安安睡着后,你俩也跟着补眠,不过万事以孩子为重,可不能孩子醒了,你们还在睡觉,明白吗?”

苏白英也清楚,孩子晚间还要醒来玩耍,若奶娘不养好精神,晚上哪有力气照顾孩子。

王氏和李氏对视一眼,喜笑颜开地应下:“谢谢夫人,小妇人定会好好照顾两位少爷。”

宋夫人虽然出身低微,但心地善良,犹如菩萨转世,难怪会被宋家相中,这可真是善有善报啊!

从此以后,王氏和李氏俩人照顾得更加尽心尽力。

秋知意这边,在丫鬟的带领下来到怡然院隔壁,一间还算宽敞的厢房,里面刚被打扫过,许是久未住人的缘故,屋里空荡荡的,连条凳子都没有,更别说床和桌子柜子等物了。

环儿见状,惊得目瞪口呆:“姑娘,这...舅老夫人难道要咱们睡地板吗?”

秋知意看了看四周,见没人注意她们,这才压低声音斥责:“环儿,下不为例。”

她一个寄人篱下的孤女,若不识趣,太过斤斤计较的话,恐怕会遭人非议。

环儿紧了紧身上的小包袱,主仆俩从临江府逃出来,身上没带银两,还是姑娘当了唯一的玉簪,这才凑够前来七里镇的路费。

还有找人购买假路引,一路跌跌撞撞到达目的地,身上所有的盘缠全部花完,而她们主仆两已经饿了一天,否则也不会出现之前那种事。

第112章来信

环儿被斥责后心里很不服气,她只是为姑娘打抱不平而已,看着空荡荡的屋子,她哽咽着说道:“可是姑娘,屋里空空如也,咱们今晚怎么睡啊?”

舅老夫人若是不想收留姑娘,完全可以直接说出来,何必欺负人呢?她们又不是非要赖在这里不可。

秋知意无奈地扶额,这丫头说话不过脑子,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她在挑拨是非呢。

她用纤纤玉指戳了戳环儿的脑门,柔声解释道:“你这丫头,以后少说话多做事。咱们突然前来投奔,府上没有合适的房间给咱们住,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了,再说表嫂肯定已经安排人去准备了,耐心等待就好。”

要不是这丫头忠心耿耿,还有一把子力气,秋知意也不会带上她。要知道,一张路引就要三十两银子,雇镖师就要十五两银子。

而她的玉簪成色并不好,卖不上好价钱,如今好不容易到舅母家,可不能因为这丫头的几句话,让舅母讨厌自己。

经过姑娘的解释,环儿终于安静下来。她虽然脑子不太灵光,但好在姑娘不嫌弃她,还愿意带着她,暗下决心,一定不能给姑娘拖后腿。想通后,她又变得精神抖擞起来。

果然,秋知意的话音刚落不久,就见丫鬟婆子们抬着床板、柜子、桌子过来,虽然都是旧的,但样子还不错,床头雕刻着精美的莲花图案,床架上还刻着栩栩如生的莲花。

环儿见事情果然如自家姑娘所说,立刻用崇拜的眼神看着她,还是姑娘聪明啊!

“还请表姑娘在外头等一会儿,容奴婢们把东西摆放好,以免磕碰到您。”一位年长的婆子来到秋知意面前,客气有礼地说道,并没有因为表姑娘前来投奔而看不起她。

“辛苦众位了。”秋知意本想打赏一下他们,奈何囊中羞涩,只得摸了摸胸前的青丝,缓解这无比尴尬的情形。

看来得想办法赚银子,幸好她这些年在嫡母手下讨生活,练就了一手好绣艺,往后不愁吃穿,再绣点帕子屏风之类的活计,眼前的困境应该很快就会过去。

丫鬟婆子们见表姑娘衣着光鲜亮丽,还以为能得到赏钱,没想到连一个铜板都没有,只得悻悻地离开,只是心里给她贴上了吝啬鬼的标签。

不过,也是宋家主事人心地善良,连带着丫鬟婆子的心思也不坏,并没有出声嘲讽。

事实上,秋知意今天穿的衣裳,是最好的一件,其它的路上找当铺当了。

待厢房里只剩主仆俩时,环儿双眼亮晶晶地望着秋知意:“姑娘可真聪明,还真被你说中了,屋里的摆设看着挺不错的,往后再也不用提心吊胆地过日子了。”

环儿想起在秋家的日子,忍不住打了一个寒颤,还好她们跑出来了。

闻言,秋知意赞同地点了点头。自从父亲和姨娘去世后,她就成了无依无靠的小可怜,本来日子苦点也无所谓,可嫡母竟然要把她嫁给年过五旬的知府大人做小妾,只为给她儿子铺路。

那个吃喝嫖赌样样精通的嫡兄,那个鼻孔朝天的兄长,凭什么要为了他牺牲自己。

“咚咚咚…”一阵敲门声过后,一个婆子探头进来,见主仆俩注意到她,说道:“表姑娘,热水已经抬入隔壁净房了,请尽快去洗浴。”

秋知意笑着道谢:“好,谢谢嬷嬷。”

苏白英从兰香院离开后,想了想今天刚来的娇客,晚上公爹回来,肯定要聚一聚。恰巧茶儿从不远处走来,吩咐道:“茶儿,去厨房通知福大娘一声,晚膳做几样拿手菜。”

“好的,夫人。”

厨房管事福大娘,见茶儿过来,满脸笑容如同一朵盛开的菊花般上前:“茶儿姑娘,可是夫人有交待?”

福大娘人如其名,白白胖胖的,看着福气满满。她掌管着厨房采买事宜,兼任厨娘一职,手底下管着两名厨娘,还有几名小丫头和洗菜切菜的婆子。因着厨艺精湛,很得主子的欢心。

茶儿经常与她打交道,见状也笑眯眯地回应道:“福大娘好,夫人吩咐你,晚膳做几道拿手菜,为表姑娘接风洗尘。”

“好好,没问题。”福大娘满口应下。

苏白英回到清风院没多久,便有小厮拿着信件过来,茶儿还未回来,纷儿接过信件,便去敲书房的门。

“夫人,老爷来信了。”

苏白英刚坐下不久,手里的账本没翻两页,闻言立刻起身,她快步走到门前,打开房门,接过丫鬟手中的信,确定是夫君的信,随口道:“下去吧。”

孩子满月过后不久,夫君便外出巡视,如今已有一个多月,除了时不时递封信回来,也没个准信。

苏白英迫不及待地打开信件,从头到尾快速扫了一遍,确定没有什么急事之后,这才慢悠悠的重新看了一遍,薄薄的一张信纸,并未写太多,只简单交待了他所在的地方,还有即将前往之地。

看完后,苏白英盯着信内容,思绪却不知飞到哪儿,一个多月不见,她还怪想念他的,不知道夫君有没有想自己?

正被苏白英念叨的宋清淮,此时正在县城的福云酒楼,刚到县城的他,为了赶路午膳还没用,此时与张成正坐在酒楼大堂,等伙计上菜。

主仆俩风尘仆仆的样子,又是生面孔,引得他人频频投来好奇的目光,好在广山县热闹繁华,每天来来往往的人不知凡几,众人好奇过后,便不再关注。

“客官请慢用。”伙计端着饭菜走过来,小心翼翼地放下后,礼貌地招呼一声,便知趣地退下。

这两位客人,一眼便知刚进城。

宋清淮端起碗筷慢条斯理的用膳,哪怕饿极了,用餐的动作还是不紧不慢,说不出的好看。

见张成有些不习惯,宋清淮微微一笑,云淡风轻道:“出门在外不必太过讲究,吃吧。”

“谢谢老爷。”张成看着老爷吃饭的样子,再看自己狼吞虎咽的样子,一时间有些脸红。

第113章 回忆

享用过姗姗来迟的午膳,宋清淮扫视了一眼满是灰尘的衣裳,随口吩咐道:“张成,去订两间客房,中等即可。”

“好的,老爷,小的这就去订房间,您稍等一会。”

张成离开后,宋清淮悠然自得地喝着伙计端过来的茶水,虽是普通的茶叶,但用来招待一楼的客人,却也绰绰有余。

福云酒楼之所以名声在外,自然是有其道理的,酒楼东家确实有几分本事,想到镇上那间半死不活的酒楼,宋清淮不禁心中一动,觉得此法或可借鉴一二。

看来,这县城还是得多待些时日,多走访几家。能够长盛不衰,必定有其独到之处。

不多时,张成便拿着房间对牌过来,禀报道:“老爷,房间在后院二楼,地字五号和六号。”

宋清淮满意地点了点头:“嗯,让人抬些热水过来,洗漱一下。”

“是。”

等宋清淮泡进木桶时,时间才过去一盏茶的功夫,足见酒楼伙计的办事效率之高。

靠坐在浴桶里的宋清淮,一边泡着热水澡,一边想着这段时间经历的事,不自觉地放松下来,思绪也渐渐飘远,飞到了家中的娇妻和儿子身上。

也不知道娘子有没有想他,两个孩子有没有长高长肉,会不会找人聊天?

又想起被婆家待见的大姐,宋清淮暗下决心,明天找个时间去拜访一下马家,把父亲的意思转达给她,至于之后如何抉择,就看她自己的了。

傍晚时分,宋士诚坐着骡车回府。刚走进兰香院,娘子便迎了上来,笑意盈盈道:“夫君,回来啦,小妹的女儿来投奔咱们了。”

小妹?那个在他生命中消失了二十年的小妹,他唯一的妹妹。

有女儿了?还来投奔他?那小妹呢?

宋清淮的脑子突然变得一片空白,懵了一瞬,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紧接着一连串的问题抛出来:“小妹怎么没来?她这些年在哪里?为何没有半点音信?”

尤氏叹了一口气:“小妹三年前就走了,至于为何没有音信,许是觉得没脸吧。当年带走她的那个人,家中已有妻室,小妹只能委身为妾,你也知道她心气高,如此怎会让家里人知道。”

小姑子比夫君小了整整十六岁,那是公婆的老来女,真真是捧在手心里长大的姑娘,却遇人不淑。

宋士诚闻言,沉默了,眼眶不自觉地红了,许久之后,哑着声音说:“既然那孩子前来投奔,想来定是过得不太好,往后就让她安心住下吧,全当养了个女儿。”

小妹出生时,他已经十六岁了。母亲生下他后,一直不曾有孕,身为独苗苗的他时常被人欺负。母亲气不过,四处求医问药,这才有了身孕。

本想着生个男孩,谁知十月怀胎,生下的却是娇娇软软的小妹,母亲虽然有些失望,但到底小妹也是她亲生的,便也没说什么。

因为小妹年纪最小,长得又好看,全家人都宠着她,却不想被人骗了去。

尤氏嗔怪地看了他一眼:“这还用你说?我已经让英娘整理了间屋子出来,就在怡然院隔壁的厢房。不过我看她只带了一个小包袱,明天还得让绣娘过来量下尺寸,裁几身衣裳。”

宋士诚笑着恭维道:“有夫人安排,为夫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只是外甥女多大了?”

“今年十六了,至于婚配一事不急,过段时间再说吧。人刚来就提这事,搞得好像你这个舅舅不欢迎她似的。”尤氏想得比较多,没道理人刚来投奔,就急着把人嫁出去。

小姑娘心思细腻,可别又偷偷摸摸跑掉,况且那丫头长得那般水灵,可是很容易被人觊觎的。

宋士诚也不是个莽撞之人,经自家夫人一提点,便也想到其中关键:“夫人所言极是,为夫已经一天没看到乖孙了,先去看一眼,等会一起用晚膳。”

说完不等尤氏回话,便迫不及待地往平平安安所在的屋里走去。

“夫君……”他俩不在屋里。尤氏后面几个字都没来得及说出口,人就已经走远,她又重新坐回椅子上,安安静静地等他回来。

果然没过多久,人就急匆匆地跑回来,哪还有半分稳重可言,嘴里还囔着:“夫人,我的乖孙去哪儿啦?怎么不在屋里。”

尤氏见他如此有些好笑,真是个老小孩,越老越像小孩。这句话用在他身上,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奶娘抱着两人出去透气了,许是在清风院。”

孙子在儿媳院里,他不方便过去:“哦,如此为夫先去沐浴吧,免得待会被乖孙嫌弃。”

说罢,他转身回屋拿换洗的衣裳,婆子们则主动去准备热水。

天色渐暗,府邸各处陆续点亮了油灯,宛如夜空中闪烁的星星。苏白英抱着平平,李氏抱着安安,一行人从清风院出发,前往尤氏所在的兰香院。

途中,经过秋知意的厢房门口:“茶儿,去看看表姑娘在不在。”

“是。”茶儿看了眼紧闭的房门。上前轻轻敲了敲,然而,许久都不见有人回应。

“夫人,表姑娘不在屋里。”

“嗯,那走吧。”一行人继续朝着兰香院走去。

此时的兰香院内,宋士诚端坐在主位,紧紧地盯着眼前的女子。确实与小妹有几分相似,如此看来,小妹怕是真的已经不在人世了,无声的叹了一口气:“好孩子,往后就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有何事,就跟你表嫂说,或者找你舅母也一样。”

秋知意知道,舅父这是承认了自己。她的心终于落了地,只要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她就能好好地活下去。

想到这里,她跪下,朝着宋士诚恭恭敬敬地行了一个大礼:“意儿,多谢舅父。”

这其中,有对舅父的感激之情,也有姨娘对家人的愧疚之意,她还记得,姨娘之前对家人只字不提,只因为妾室没有资格有娘家人。

后来,姨娘病重在床时,时常说起当姑娘时的趣事,是那么的鲜活,这让从小谨言慎行的秋知意无比向往。

这也是她逃出来后,选择来这里的原因,她想看一看姨娘长大的地方,还有那个将她捧在手心里的人。

第114章 相谈甚欢

苏白英到时,就见公爹婆母与表妹相谈甚欢,公爹那原本严肃的脸上,竟然带着丝丝笑意,想来表妹的到来,他是高兴的,只可惜那未曾谋面的小姑。

“请父亲母亲安,表妹好,可还习惯?”苏白英抱着孩子走进屋内,落落大方地打招呼,又温声细语地与秋知意说话。

表妹初来乍到,又是那么个情况,苏白英对她多了几分耐心,更何况对方还是公爹的亲外甥女。

自从嫁进宋家以来,公爹虽说不苟言笑,但他对大哥他们的照顾可真不少,投桃报李,对方的亲戚家人,她报以同样的善意。

尤氏看到苏白英进来,眼神便落在她怀里的小娃娃身上,立刻从椅子上起身,往她这边走来:“英娘来啦,哎呦,祖母的乖孙快过来,让祖母抱一抱。”

说罢,接过苏白英手里的奶娃娃,小奶娃胆子大得很,不哭不闹。

宋士诚自是不好从儿媳手中接孩子,好在还有一个孩子在奶娘手里,夫妇俩一人一个抱着。

两个多月的孩子,已经会发出“啊啊”的声音,不多时厅内便响起大人和小孩的“啊”声。

秋知意看着这一切,有些反应不过来,刚还端庄优雅的舅母,见到小侄子时,竟然如此活泼。

方才一脸严肃的舅父,同样如此,难怪姨娘一直念叨着家人,如此温馨的场景,实在是少见。

在秋家孩子只是争宠的工具,她那高高在上的祖母,从不抱孙子孙女或曾孙,只叫奶娘抱过去,她远远的看一眼,若合眼缘便叫上前逗弄一番。

如此真心实意的,不带任何目的的情感,她还是头一回见,真是大开眼界,看来她的选择没有错,有点期待以后的生活了。

下午,她也找人打听了府中情况,眼前这位表嫂竟是表哥的第三任娘子,出身不高,却运气极好,嫁过来没多久便一举得男,还是一胎双男。

就此在宋家站稳脚跟,舅母更是手把手教她管家之事,而她也很聪明,从大字不识的农家姑娘,到如今的信手拈来,就像那破茧而出的蝴蝶,令人眼前一亮。

往后可得与表嫂打好关系,想罢她便凑上前去,看着尤氏怀里的胖娃娃,白白嫩嫩的小模样,张着无齿的小嘴,流着口水,一个劲的“啊啊”,活脱脱像个小糯米团子。

圆溜溜的眼睛,随着众人的说话声,转来转去的,可爱极了,看着他的样子,好像所有烦恼全都可以忘掉。

看得她心痒难耐,也想上手抱一抱,于是小声开口:“舅母,可否让意儿抱一抱小侄儿?”

尤氏看了她一眼,见她一副娇柔的模样,不放心的问道:“意儿以前有抱过小孩吗?”

秋知意老老实实地回道:“回舅母,不曾。”

她怎么可能抱别人的孩子,万一被人陷害,可没有人帮她作证。

“那你在边上看着就好,等孩子再大一些再抱,如今太小很容易受伤。”尤氏可舍不得孙儿受一点伤,也怕伤了侄女的心,轻声细语的解释着。

秋知意被拒绝也不生气,毕竟她也没抱过这么小的孩子,软乎乎的一团。既然舅母如此说,肯定有她的道理,再者她从小惯会看人脸色,不做惹人厌烦的事。

“舅母,小侄儿叫什么名字?多大了?”见舅母不是针对她,拉了拉孩子的小手,温声询问。

尤氏看了眼孩子的耳门,确定是谁后,笑容满面道:“孩子耳门有红点的是老大,大名宋允桉,小名平平。你舅父手里的是老二,大名宋允晟,小名安安,两个半月。”

边说边逗弄着怀中小人儿,平平圆溜溜的眼睛转来转去,时不时发出“啊啊”的声音,好似在说着什么。

“宋允桉宋允晟,平安顺遂之意,当真是好名字。”秋知意投其所好的夸道。

尤氏听到对方夸自己的小孙孙,可比夸她本人还要高兴,上扬的嘴角一直翘着,都快咧到耳根子了。

直到张嬷嬷出声提醒:“老太爷老夫人、夫人、表姑娘,用膳了。”

众人这才回过神来,只见桌上不知何时已摆满了琳琅满目的菜肴,令人眼花缭乱,把孩子交给奶娘,示意她们抱着孩子下去,尤氏重新把目光放在秋知意身上:“意儿,先用膳。”

苏白英朝茶儿使了个眼色,茶儿心领神会,拉着环儿往外走,来到后厨大堂处,府中下人用膳的地方,为她介绍着府中事宜。

宋家下人并不算多,林林总总加起来不过二十多号人,三张桌子坐得满满当当,对环儿的到来,他们只是抬头看了一眼,便继续埋头吃着碗里的饭菜。

经过一下午,他们已经知道,有位表姑娘前来投奔,往后府里多一位主子,对此他们并没有太多的想法,只要认真做事就行。

尤氏见秋知意有些拘谨,开口缓和气氛:“意儿往后就把这里当成自己家,尝下这些菜合不合口味,若有什么想吃的,让厨房给你做即可。”

秋知意捏紧手中的筷子,红着眼眶:“多谢舅母。”

用完晚膳,苏白英率先起身告退:“父亲母亲,你们与表妹好好聊聊,儿媳回屋了。”

苏白英看得出来,公爹和婆母与表妹肯定还有许多话要说,不可能对亲妹妹的过往毫不关心。

尤氏点头应下:“嗯,去吧。”

苏白英离开后,直接来到儿子所在的厢房,这是她每天必做的事,因着要管家理事,她没有亲自带他们,不过每天至少要来看他们几次。

刚走进厢房里,就见奶娘抱着他们在房间踱步,时不时拍一下他们的背,见到女主子进来,无声的行了一礼。

苏白英见状便知,孩子可能要睡觉了,不自觉的放轻步子,凑近后,俩小孩半眯着眼,一副要睡不睡的模样。

苏白英看着他们,眸中满是柔情,又看了眼屋内情况,确定有点驱蚊的艾香,还有小床上的帐蔓没有破损,小声交待了几句,这才放心的离开。

第115章 处境

次日清晨,东方的天空泛出鱼肚白,九月下旬的早晨,凉意丝丝袭来,县城青花巷中间的一处二进院落里,宋倩如像往常一样,天刚蒙蒙亮就习惯性地穿衣起身。

她的动作虽然很轻,但还是吵到身边沉睡的人。只见他皱了皱眉,不耐烦地翻了个身。

宋倩如见状,下意识地放轻了动作,生怕把他吵醒,影响他白天念书,整理好自己后,她急忙来到后院的水井边。井边的大木盆里,放着全家人的换洗衣裳。

她要赶在婆母醒来之前把衣裳洗完,否则等待她的,将是婆母的冷眼和责骂。

瘦弱的身子站在井边,吃力地拿着木桶打水,从小没做过粗活的她,根本没有多少力气。一桶水从井里提上来时,只剩下半桶。

没办法,即使经常做这些活计,她似乎还是天生不擅长,就像以前一样,连一桶水都提不上来。

她无奈地叹了口气,只能继续干活。

宋清淮在酒楼用过早膳后,连铺子都没去,就迫不及待地来到青花巷,敲响了马家的大门。

上次他就想把大姐接回家,可惜大姐不同意,说怕影响族中姐妹,他只打听到大姐在马家过得不太好,具体情况并不清楚。所以也就没有坚持。

如果,宋清淮知道从小娇生惯养的大姐,在马家过着如仆人般的生活,不知道会作何感想?

门房听到敲门声,打开门上的小窗,往外看了一眼,觉得对方有些眼熟,但一时想不起来是谁,于是问道:“请问您找谁?”

宋清淮见对方没认出自己,皱了皱眉,说道:“烦请通报府上二夫人一声,就说她娘家弟弟前来拜访。”

门房闻言,一双小眼睛顿时瞪得圆溜溜的,他就说怎么觉得对方眼熟呢,原来是二夫人的娘家弟弟。

去年来过一回,只是二夫人在马家犹如那被打入冷宫的嫔妃,日子过得与下人一般无二,而她娘家离得远,更是鲜有人上门。

即便有人上门,老夫人也会惺惺作态一番,二夫人在家里的艰难处境,对方自然也是发现不了。

“还请舅老爷稍等,小的这就进去禀报。”小厮说完便拉下小窗口,撒腿往正院跑去,这件事得先禀告老夫人。

正院里,向氏刚用过早膳,坐在椅子上看着二儿媳擦拭桌子,看着对方那副面无表情的样子,向氏心里就一阵厌烦,当初要不是听说她家有点银钱,自己又怎会同意儿子娶她,真是委屈了自己的儿子。

这些年她也看明白了,对方就是个任人揉捏的软柿子,一开始她还只敢嘴上训斥,到如今,更是变本加厉。

正当她心中暗爽时,耳边传来守门小厮的声音:“老夫人,二夫人的娘家弟弟前来拜访。”

向氏撩起眼皮看了宋倩如一眼,只见对方满脸茫然,显然事先并不知晓,这才看向小厮,淡声吩咐:“把他请到前院偏厅,就说二夫人有事耽搁一会。”

娘家弟弟来了又能怎样,既然已经嫁进马家,那就是马家的人了,生是马家的人,死是马家的鬼,这辈子都得给她们当牛做马。

向氏看了眼竖着耳朵听她们说话的宋倩如,不管不顾地骂道:“宋氏,快点干活,不把桌子擦干净,就别想出去见人。”

根本不顾及她的颜面,小厮尚未离开,便破口大骂,宋倩如刚听说弟弟来了,沉浸在即将见到家人的喜悦中,手上的动作不由自主地慢了下来,没想到就被眼尖的婆母发现。

听到向氏的声音,宋倩如身子不自觉地颤抖起来,显然对她十分惧怕。

宋清淮在偏厅里等了两刻钟,茶都喝了好几杯,还不见大姐前来,心中不免有些担忧,难道是出了什么事?

还是大姐被打得下不了床,难道事情已经严重到如此地步?

就在他耐心即将耗尽时,才见他大姐身着一身干净整洁的衣裳,缓缓朝这边走来。

“大姐,你还好吗?”宋清淮将她上上下下打量一番,除了比上回见到时更瘦外,并无伤痕之类。

“淮儿,大姐没事。”宋倩如看着自家弟弟,强压下心中的苦闷,故作轻松地说道。

还没等宋清淮再问什么,她便转移话题道:“恭喜淮儿做父亲了,父亲母亲身体如何?”

弟弟的孩子出生,她也很想回去看看,自从夫君考中举人后,婆母越发看不上她,找各种理由折磨她。要不是为了孩子,还有族中姐妹的颜面着想,她怎会如此听话。

宋清淮定定地看了她一会儿,仿佛要看穿她的内心,许久之后:“大姐,父亲母亲身体健康,此次前来,父亲让弟弟带一句话给你,若是在马家过得不好,不必有太多顾虑,无论你做何决定,父亲都支持。”

宋清淮说这话时,没有压低声音,变相地告诉大家,姐姐是有娘家撑腰的人。

宋倩如闻言,眼眶瞬间湿润了,一直压抑的情绪,似乎下一刻就要喷涌而出,却被她硬生生地憋了回去,过了好一会儿,她才声音哽咽地说道:“好,大姐知道了。”

她不是没有想过和离,可若是和离后,她的孩子该怎么办?

往后还要娶妻生子,若有个和离过的母亲,哪会有好姑娘嫁给他,儿子读书天赋不错,将来考取功名时,父母和离的事,有可能成为他的阻碍。

“弟弟得在县城待一段时间,过几天再来看你。”作为弟弟没能成为姐姐的依靠,是他的失职,不怪大姐受了委屈选择往肚里咽。

如今他所能做的,便是告诉大姐,家里会坚定地支持她的任何决定,好让她能够挺直腰板,不再委屈求全。

言罢,往她手里塞了几张银票,便匆匆离去,大姐在马家的地位,自是不言而喻。从他踏入马家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察觉到了这一点。

竟没有男主人前来接待,去年他来时,姐夫还装模作样地陪着说了一会话,可今日却连面都不露。

其实,这都是向氏在作祟,她根本就没有通知马连云,在她眼中,宋家不过是乡下来的小门小户,根本不配她儿子亲自出面。

宋倩如会与宋清淮说出实情吗?宋清淮又会发生何事?精彩明日继续……

来源:九羽故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