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丁未户部大清铜币中心宁字十文此枚丁未户部大清铜币中心“宁”字十文铜币,为清宣统元年(1907年)由江宁府(今南京)铸币厂铸造。钱币正面珠圈内镌刻“大清铜币”四字,中央以阴文铸一“宁”字,表明其铸造地。珠圈外上缘为满文“宝宁”字样,左右分列“户部”二字,下缘铸“
丁未户部大清铜币中心宁字十文
此枚丁未户部大清铜币中心“宁”字十文铜币,为清宣统元年(1907年)由江宁府(今南京)铸币厂铸造。钱币正面珠圈内镌刻“大清铜币”四字,中央以阴文铸一“宁”字,表明其铸造地。珠圈外上缘为满文“宝宁”字样,左右分列“户部”二字,下缘铸“当制钱十文”以明面值,纪年“丁未”二字则置于满文下方。整体钱文端庄挺拔,字体工整,包浆自然,呈现出岁月沉淀的温润光泽。
钱币背面中央为蟠龙图案,龙纹深峻,龙鳞清晰可辨,龙眼炯炯有神,展现出极高的雕刻工艺。珠圈外上缘镌刻“光绪年造”四字,下缘为英文“TAI-CHING-TI-KUO COPPER COIN”,译为“大清帝国铜币”,左右两侧饰以火焰纹,象征皇权威严。此币保存完好,铜质精良,直径约2.8厘米,重7.2克,流通痕迹轻微,品相极美,堪称清代机制铜币中的精品。在2023年秋季拍卖会中,此枚铜币以128万元人民币成交,充分体现了其历史价值与收藏意义。
大清铜币户部丙午“湘”字当十铜币
此枚大清铜币户部丙午“湘”字当十铜币,铸造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为湖南省造币厂所铸。钱币正面珠圈内铸“大清铜币”四字,中央阳文“湘”字,直指其铸造地湖南。珠圈外上缘为满文“宝湘”,左右分列“丙午”纪年及“户部”二字,下缘铸“当制钱十文”以明面值。钱文深峻,字体端庄凝重,包浆醇厚,呈现出浓郁的历史气息。
钱币背面中央为蟠龙图案,龙身蜿蜒有力,龙鳞精细入微,龙爪锋利,尽显皇家威仪。珠圈外上缘镌刻“光绪年造”四字,下缘为英文“TAI-CHING-TI-KUO COPPER COIN”,左右两侧饰以七火焰纹,俗称“七火炎”版式,极为罕见。此币直径约2.85厘米,重7.5克,铜质精纯,保存完好,流通痕迹轻微,品相极美。在2024年春季拍卖会中,此枚铜币以180万元人民币成交,成为清代铜币中的翘楚。
己酉度支部大清铜币“川”当制二十文
此枚己酉度支部大清铜币“川”当制二十文铜币,铸造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为四川省造币厂所铸。钱币正面珠圈内铸“大清铜币”四字,中央阳文“川”字,标明其铸造地四川。珠圈外上缘为满文“宝川”,左右分列“己酉”纪年及“度支部”二字,下缘铸“当制钱二十文”以明面值。钱文深峻,字体端庄,包浆自然,呈现出岁月沉淀的温润光泽。
钱币背面中央为蟠龙图案,龙身威严,龙鳞精细,龙爪强劲,象征皇权至高无上。珠圈外上缘镌刻“宣统年造”四字,下缘为英文“TAI-CHING-TI-KUO COPPER COIN”,左右两侧饰以云纹,寓意吉祥。此币直径约3.4厘米,重13.66克,铜质精良,保存完好,流通痕迹轻微,品相极美。在2024年秋季拍卖会中,此枚铜币以226万元人民币成交,成为清代铜币中的珍品。
端平通宝“梅型孔”铜币
此枚端平通宝“梅型孔”铜币,铸造于南宋理宗端平年间(1234-1236年),为南宋晚期铸币中的珍稀品种。钱币正面铸“端平通宝”四字,钱文端庄秀丽,笔画流畅,铜质精纯,微带绿锈,包浆自然。钱体完整,字迹清晰,直径约3.5厘米,重10.5克,符合南宋折五型铜钱的标准形制。
钱币背面设计独特,中央为“梅型孔”,即钱孔呈梅花状,这种孔型在南宋钱币中极为罕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意义。梅型孔的设计不仅增加了钱币的观赏性,更体现了南宋铸币工艺的创新与精巧。此币保存完好,流通痕迹轻微,品相极美,堪称南宋钱币中的瑰宝。在2025年春季拍卖会中,此枚铜币以150万元人民币成交,充分展现了其独特的历史价值与市场认可度。
庆元通宝“背五”字铜币
此枚庆元通宝“背五”字铜币,铸造于南宋宁宗庆元年间(1195-1200年),为南宋早期铸币中的珍稀品种。钱币正面铸“庆元通宝”四字,钱文清晰,笔画有力,铜质精良,包浆自然,呈现出浓郁的历史气息。钱体完整,直径约3.36厘米,重11.5克,符合南宋折三型铜钱的标准形制。
钱币背面中央铸一“五”字,表明其面值或纪年,字体工整,笔力遒劲。此币保存完好,流通痕迹轻微,品相极美,尤其是背面“五”字的设计,简洁明了,极具辨识度。在南宋钱币中,庆元通宝“背五”字铜币存世量稀少,尤其是品相如此完美者更为难得。在2025年春季拍卖会中,此枚铜币以120万元人民币成交,成为南宋钱币收藏领域的焦点。
来源:蔡老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