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九龙江是福建第二大河流,长258公里,流域面积14741平方公里,保障着全省1/4经济总量的用水需求。2025年福建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共护碧水,深化九龙江流域综合治理。
核心提示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亲自部署、亲自参与、亲自推动生态文明建设重大实践。他始终高度重视九龙江流域生态保护治理。
九龙江是福建第二大河流,长258公里,流域面积14741平方公里,保障着全省1/4经济总量的用水需求。2025年福建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共护碧水,深化九龙江流域综合治理。
近日,福建日报记者沿九龙江流经的龙岩、漳州、厦门三地走访调查,感受到一场打破行政壁垒、贯通上下游的流域治理革命正在进行,“九龙治水”的困局逐渐破解,全域协同的生态治理新格局已然显现。
九龙江北溪上游白沙段水清岸绿。(新罗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智慧系统
构建“治理共同体”
清晨的九龙江入海口,薄雾还未散尽。在厦门海上环境卫生管理站,15路跨区域监控视频实时捕捉着九龙江入海口的细微变化。“暴雨后漳州港出现垃圾聚集,请立即启动海漂垃圾应急处置预案。”厦门海上环境卫生管理站站长张梁华话音刚落,漳州环境集团有限公司的保洁船与厦门机械化作业船同时向目标水域集结,划破平静的水面。
这是厦门市政环能公司下属峻鸿公司与漳州环境集团签署厦漳水域(九龙江入海口)保洁服务合作协议后,出现的新变化。这个打破市域界限的智慧平台,已成为流域治理的“数字中枢”。
“作为厦门湾的重要入海河流,九龙江携带的陆源污染物和漂浮垃圾直接影响海湾水质和生态系统。若海漂垃圾得不到有效控制,不仅会加剧海洋污染,还可能因潮汐和洋流作用形成垃圾回流,恶化流域水环境。”漳州环境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加强厦门湾海漂垃圾的清理和源头防控,是保障九龙江流域治理成效、维护近海生态平衡的关键举措,对实现流域—海湾协同治理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两地分工明确:漳州环境集团主要利用属地优势和小型保洁船只,负责九龙江河口狭小水域、岸滩、红树林区域保洁;而厦门海上环卫则利用智慧海上平台和专业机械化保洁船舶优势,承接九龙江河口开阔水域保洁作业,既避免漳州重复配置机械保洁船,又将关口前移挡截打捞,有效减少九龙江漂入厦门湾的海漂垃圾。
海上环卫机械清扫船驶往厦漳水域(九龙江入海口)开展保洁作业。 张梁华 摄
在综合治理过程中,漳州环境集团结合九龙江的实际情况,将作业岸段划分为一般岸段和重点岸段,一般岸段采取现场管理人员定期巡查督导,7天循环清理一遍;重点岸段采取现场管理人员每日一巡查一清理的作业模式。
厦门则建立起了专业化的海上保洁队伍,每年投入近亿元用于船舶车辆维护、保障海域、岸滩清扫保洁等。目前,拥有8艘专业机械化船只、2艘巡查快艇、40多艘小型保洁船,对230平方公里的近岸海域实现全覆盖。从4月10日开始,厦门市政环能海上环卫站开始在九龙江入海口及漳州港沿岸约40公里海岸线(海岛线)近岸开阔水域进行保洁作业。此外,厦门还划定了港口码头、河流入海口、居民聚集区、红树林种植区、有居民海岛等6个海洋垃圾清理重点区域,做到岸滩垃圾日产日清。
补偿机制
激活全域动能
流域治理绝非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系统重构。当上下游形成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命运共同体,当生态价值被充分认识并纳入经济核算,“九龙治水”的困局自然迎刃而解。
漳州华安县湖林乡乡长卓著对此颇有体会。
清晨,卓著蹲在江边,舀起一瓢水:“Ⅱ类水质,达标!”手机屏幕里,龙岩漳平市芦芝镇副镇长林栋梁笑着竖起大拇指。九龙江流经龙岩、漳州、泉州、厦门4市13个县(市、区),但在以往,这样跨地区的沟通却不常见。
“过去往往是各地各自为政,出现了一些污染方面的问题,总是想着是不是上游的问题,难以形成合力。因此我们称九龙江流域水环境治理就如‘九龙治水’,也导致一些问题‘久治难愈’。”卓著表示。
多头管理的局面,让九龙江流域水环境治理困难重重。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高度重视九龙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2001年6月18日,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签发第65号福建省人民政府令,宣布《福建省九龙江流域水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办法》发布施行。
办法发布的次月,习近平在漳州调研时要求加强协调。在习近平的谋划下,福建形成了河流下游受益的地区给上游地区补偿的良好机制。如今,位于九龙江下游的厦门市,每年都会缴纳数亿元生态保护补偿资金,再由省里统筹拨付给上游,推动全流域13个县(市、区)形成治水合力。
“我们将流域补偿资金落实到实实在在的治理项目中。”漳州市生态环境局生态环境科副科长钟春棋表示,面对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成效还不稳固等问题,位于中游的漳州以“控源”为突破口,瞄准农业面源污染,对症下药。去年开始,漳州在全市推行种养加一体化现代农业产业园示范项目。
“漳州建立健全第三方社会化专业化服务机制,推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让生态‘包袱’变绿色财富。我们公司就是其中之一。”漳州联南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王海兴告诉记者,他们公司连接养殖户和种植户,开启两端托管。
在养殖端,团队为养殖场定制安装粪污全量回收的处理装备,每日回收猪场产生的所有粪污,并进行集中无害化处理。在种植端,种植大户的农田、果园、牧草、林地等由团队日常管理,铺设基地直达田间地头的管道,为农作物施肥、施药。
“我们既是污染治理者,也是资源转化商。”王海兴算起一笔生态账,目前,基地已为30多家猪场搭建种养加设备技术,生猪存栏量超10万头,铺设的田间管网覆盖超5万亩,日加工粪污约120吨,受益的种植户有300多户,农作物面积超5万亩。数据显示,其作业模式可以为果农降低30%的种植成本,年使用粪肥20多万吨,替代原有的化肥6000多吨。
漳州联南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进行粪肥智能加工。 梁健 摄
通过种养互补、消纳排污这一举措,漳州市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已达99.2%,化肥使用量同比降低3.82%,资源化综合利用率居全省、全国前列。
而作为九龙江发源地,龙岩则在“岸”上下功夫。
“流域治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水的污染从岸上来,对水的处理归根结底是对岸上的治理。”龙岩市财政局山水办主任林志强表示,从2021年开始,龙岩实施九龙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在工程的诸多子项目中,整治废弃矿区占了大头。
新罗区铁山镇陈罗村丘地曾是华东地区最大的煤矿交易市场。煤矿经济在丘地由弱到强,又随着资源枯竭不可避免地由盛转衰,只留下漫天灰土。
“如今,丘地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是时候还它绿水青山,整治来得及时。煤矸石清淤是基础。”煤矸石综合治理铁山连片整治项目负责人陈逸杰表示,大量煤矸石堆积在河道,致使河道断流,风化后的粉尘污染水资源。
但河道清淤治标不治本,河流污染的“根”是裸露的矿山边坡,“绿水”和“青山”本是一体,要迎“绿水”,必扮“青山”,因此,还要对坡面覆绿固土。
为了让植被能种得下、种得好,一车又一车的优质土壤被拉进丘地,以改善矿区的酸性土地,同时采取乔、灌、草相结合的种植方式。陈逸杰表示:“树种的选择要综合考虑适种条件、生态价值、经济价值、观赏价值等。”为了进一步恢复水系自净能力,煤矸石综合治理项目还通过补植耐水湿植物,建起护岸,为岸线覆绿。
而在下游的厦门除了缴纳流域生态保护补偿资金,为九龙江流域治理提供有力保障外,还将节水工作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领域。像厦门大学,利用科研力量让处理过的污水成为日常用水。
“我们污水厂的污水经过消毒以后达到国标,使得我们的污水和实验室的废水最后变成干净可用的中水,能够满足我们学校的绿化和灌溉用水。”厦门大学污水处理站负责人李建国表示。
产业重构
筑牢生态根基
传统观念中,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常被视为“零和博弈”。福建的实践却证明,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本就没有不可逾越的壁垒,关键在于能否找到价值转化的路径。
龙岩的转型具有说服力。
记者驱车进入新罗区铁山镇,两旁山峦叠翠。向陈罗村丘地片区靠近时,可以看到,春播过后,这里的农田披上了绿装,挺着枝干的果树冒着嫩芽……得益于工程子项目之一的煤矸石综合治理项目,铁山村民见证了浑浊一片的村庄重回水清岸绿的景象。
离乡的村民返乡翻修了房屋,被撂荒的田地重新被开垦。今年春天,樱花开放之时,村民的朋友圈都被村里的美景刷屏。丘地还种上了将近60亩的蜜丁橙,预计一年能为村集体增收5万元。“我们不仅想做特色水果种植,还想做旅游,好的生态环境让农文旅融合发展成为可能。”陈罗村村支书陈水敏憧憬着未来村里的发展。
在丘地之外,龙岩越来越多的矿区恢复清朗,河流污染源大大减少。九龙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实施至今,龙岩已整治103个煤矸石矿点,修复30处矿山。
在龙岩市新罗区铁山镇,煤矸石综合治理项目实施后,丘地重披绿装。
“治理九龙江,最终要提升民众的幸福感。”林志强表示,水环境的优化与水生态的修复相辅相成。为改善流域水系生态而建起的多处湿地公园扮靓了龙岩,成为群众生活幸福感的重要来源。
在工程成果之一的龙岩红坊溪湿地公园里,艳丽的三角梅开得正好;公园宽阔的步道上,居民三五成群,散步休闲……站在红坊溪边,看着清澈流淌的溪水,红坊流域生态环境整治工程负责人卢永生感叹道:“以前河道最宽只有两三米,现在有二三十米。”红坊溪是九龙江的重要源头,其所流经的红坊镇为城中村,人口密集且生产活动频繁,鱼塘和生猪厂等小型作坊曾侵占河道,令红坊溪恶臭冲天。
2022年,红坊溪整治开工,探索统筹利用生态恢复和人工修复相融合的新路子。岸下清理河道,拓宽河道空间;岸上新建污水管网,恢复自然湿地,补种樟树、梅花、美人蕉、菖蒲等,形成多样化植物群落,并设置护岸,重建河道与周边绿地关系。“面上看是生态净化的湿地公园,但底下还铺着污水管网。”卢永生说。
“以前河道脏乱差,现在我没事儿就爱往这里跑,红坊溪钓上来的鱼很干净,好吃得很!”在湿地公园的观鸟亭里,年逾八十的林大爷和老伴惬意地听着鸟鸣,二老常来红坊溪湿地公园散步、赏花、钓鱼。
得益于九龙江治理成效,漳州市高新区沿着九龙江岸建设了龙江岁月公园,全长10.8公里,于今年元旦前夕开园,成为九龙江畔又一大型滨江公园。
周末,市民来到漳州市龙江岁月公园游玩。
“这里的风景好美啊,拍个照!”阳光明媚的周末,在龙江岁月公园马洲段,市民陈志生正带着孩子享受秀丽的滨江美景。公园划分为稻田花海、丹溪官田、城市阳台、江畔渔歌及龙舟记忆五大主题板块。其中,江畔渔歌园区位于马洲村段,改造前,这里遍布滨江鱼塘水系。经景观重塑后,形成错落的小岛、湖泊与蜿蜒水道,配以石桥栈道,临水风光宛如画卷。
夜幕降临,厦门湾的潮水轻抚着洁净的沙滩。从龙岩矿山的樱花林到漳州的生态农田,再到厦门智慧化的海漂垃圾拦截网,一条贯穿258公里水脉的治理链条已然成型。数据显示,2024年,九龙江全流域国省控断面Ⅰ~Ⅲ类水质比例100%,断面水质持续巩固提升。
2024年11月,福建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九龙江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措施》,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来谋划和推进九龙江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实施五大主要任务,实现到2030年九龙江流域生态环境根本好转,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巩固提升,全流域基本建成美丽河湖的目标。
来源:东南沿海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