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棚西瓜甜度高、鸡鸭鹅园内跑、玉米机械化种植、柴鸡蛋高价卖、豆角西瓜套种……日前,走进永清县代小营村的桂涛家庭农场,产业多元的农场经营模式在这里正成为撬动农业增效、农户增收的重要方式。
永清县桂涛家庭农场内,农户查看西瓜长势。庞趁友 摄
本报讯(通讯员庞趁友)大棚西瓜甜度高、鸡鸭鹅园内跑、玉米机械化种植、柴鸡蛋高价卖、豆角西瓜套种……日前,走进永清县代小营村的桂涛家庭农场,产业多元的农场经营模式在这里正成为撬动农业增效、农户增收的重要方式。
在西瓜大棚内,一个个饱满翠绿的西瓜正等待着上市,“今年种植的品种是麒麟8424,相比普通麒麟西瓜,它个头大、甜度高、果肉更脆,中心糖度能达到12至14度。”农场负责人陈桂涛说。今年,农场还在西瓜棚内套种了豆角,进一步提高了大棚的净利润。
在与西瓜大棚一路之隔的农场,数百只鸡鸭鹅等各类家禽通过生态散养的方式生活在这里。据陈桂涛介绍,每年他们都通过自己孵化的方式繁殖各类家禽,这样能有效减少不同批次家禽的发病率,通过散养方式产出的土鸡蛋、土鸭蛋能卖出一个好价钱。
水果玉米作为一种高附加值的农作物,具有生长期短、产量高、市场需求大等特点,而且香甜、鲜嫩、口感好,深受市场青睐。今年,该农场还结合市场需要种植了30多亩的水果玉米,并采用覆膜滴灌的方式,提高玉米产量,推动农业增产增效。
多元化的种养殖业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拓宽了增收渠道,让陈桂涛有了进一步扩大种养殖规模的信心,农场两座崭新的暖棚已经建设完成。“下一步,准备根据农业专家建议和上级项目扶持,在暖棚里种植平菇,进一步丰富农场产品品类。”陈桂涛说。
近年来,永清县立足资源和生态优势,积极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通过引导、扶持方式,加快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家庭农场作为持续壮大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一,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载体,其“小而美、专而精”的优势极大促进种养殖业水平提升,激活了乡村振兴的新动能。
本文来自【河北经济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