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数学解题,让AI参与管理,一群“理工男”正重塑传统生鲜电商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21 13:35 2

摘要:难点在于作为“脆弱”的非标品,水果在电商流通的每个环节都充满不确定性。产出要“靠天吃饭”,每个果子都像“盲盒”一样,不吃进嘴里不能确定质量;利润不高,但包装、物流的成本不小;售后问题更加困扰商家,损耗一旦超过临界点几乎注定亏损。

作者|李静林

水果生鲜电商,是一道难解的题

难点在于作为“脆弱”的非标品,水果在电商流通的每个环节都充满不确定性。产出要“靠天吃饭”,每个果子都像“盲盒”一样,不吃进嘴里不能确定质量;利润不高,但包装、物流的成本不小;售后问题更加困扰商家,损耗一旦超过临界点几乎注定亏损。

相比线下零售模式,传统电商更拉长了水果交易的链路,让这门生意的复杂性陡然提升

有人说水果是一门在万亿市场“捡钢镚儿”的生意。但包括水果在内的生鲜电商同时又处在显著高增长阶段,根据《2024年度中国生鲜电商市场数据报告》显示,生鲜电商交易规模已达7367.9亿元,同比增长14.67%。

生鲜水果电商难做,但有人正利用新电商平台“改造”这门生意,在非标的不确定性中建立稳定的坐标轴

商业世界通行着两种思维方式。做生意算的是产品帐,计算好成本利润,稳定地买进卖出即可。但要发展一段事业,最终比拼的是商业模式,追求更大的规模效应,要有更缜密的模型测算,当然还需要人无我有的创新。

五月初的昆明阳光热辣,这是属于本地水果丰收的季节,也是东南亚水果新一季的成熟期。在西双版纳的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数百吨榴莲、山竹从泰国而来,2025年的榴莲旺季也由此开始。剁椒spicy在昆明见到了两位“非典型”水果电商创业者。理工科出身,没有农业背景,但他们用自己的专业,重新定义了水果电商的样子。

35岁的李庚旭是一位连续创业者,他的爱好和经历始终与代码为伴。初中时就写外挂打游戏,大学毕业便一头扎进互联网行业,进大厂、搞创业。他的偶像是雷军和李想,希望像他们一样用一行行代码改变一个行业。

43岁的李胜辉白钊是大学同窗,经济学专业出身。毕业后一人进了投资领域,一人留校任教,教授高数和统计学。玩数字是他们的专长。

李庚旭在电脑前紧盯系统运行情况

他们的专业和人生轨迹,似乎与水果毫不相关。

2014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李庚旭接触到电商,这才回到云南老家做起水果。2018年,李庚旭在拼多多一月卖出10万单雪莲果,他的经营重心也由此渐渐转移到拼多多上。

今年是李庚旭深耕拼多多的第七个年头,他的团队在平台上经营着30多个店铺,主营木瓜、芒果、石榴等云南水果。如今,李庚旭的团队一天能卖出四五千单木瓜。

庞大的销量,稳定的业务,源自其公司的独特组织架构。传统水果电商超长的业务链条如果全部集于一身,管理难度倍增,但如果失去对每个环节的把控,问题则会层出不穷。

李庚旭的办法是将业务流程中的每个环节单独拆分,成立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子公司”,他的总公司在其中参股,并保持着对经营方向的主导。例如在供应链端与农户成立合作社,农民合股80%,总公司占股20%。此外还有运营公司、物流公司、仓储公司和客服公司。

这么做的好处显而易见,每个业务独立核算,公司账目更加清晰,而自负盈亏则提升了业务人员的积极性。据了解,运营中心所有工作人员还可从每笔订单里获得2元奖励,运营中心负责人月薪可达3万元,这种工资水平在昆明并不多见。

李胜辉和白钊合伙创立了中泰跨境产业(云南)集团,他们的业务很垂直,只做进口榴莲。这家公司不仅老板没有农业背景,甚至所有高管都没有做水果的经历。执行总裁是护士长,直播业务负责人此前是4S店销售,拼多多运营主管曾是化工厂车间主任。

“他们都没做过水果,但他们工作有一个共性:容错率极低”,这句话也更好诠释了中泰跨境进入水果行业的思考,李胜辉和白钊是在用数学思维做非标品生意,白钊介绍道,他们二人是在精密计算了每个环节的投入产出,找到盈亏平衡点之后,才开启创业。

这家公司的观感完全不像常规意义上的水果零售公司,两位合伙人谈话过程中信手拿来一本厚厚的手册,里面用数字、表格、公式、示意图清晰勾勒出其商业模式。

他们二人更像精算师,用数字和标准化的方式锚定每个环节。这也是一套绝不仅限于水果行业的逻辑,可以伸缩调整复用。

李庚旭表示:“生鲜电商,最难的不是把产品卖出去,而是算账。”把公司细致拆分、独立运营是为了算账清晰,而进一步回归“老本行”写代码,用AI工具介入公司管理,更是为了高效运营,感知所有流程数据。

生鲜电商算账难同样源于非标:产品规格质量差异大,从果子下树开始无时无刻不面临损耗,复杂的售后。“商家甚至不知道进了多少货,多少货可以卖出。如果只是埋头卖货,稀里糊涂地计算成本利润,很大概率最后是一笔糊涂账”,李庚旭的水果创业生涯踩过很多坑,他说:“很可能GMV做到一两个亿,最终还会亏损几十万。”

因此李庚旭开始用AI管理公司。

供应链环节,每一箱果子从诞生之日起就会有一张专属二维码,扫码可以查到产自哪片果园,谁负责采摘,谁管理进货,谁做了包装。水果仓库的管理痛点在于难以追责,一旦出现售后很难快速溯源问题源头。

李庚旭设计AI的基础架构是一套财会统计。供应链、仓储一端的数据情况与财会系统打通,每箱水果的明细成本,包括人工成本都会清晰呈现。由于水果公司的仓储工人多为计件薪酬制,因此每个人的工作量、薪资结算也有更明确的统计标准。

这套AI系统可以帮助运营人员一键制图、一键上架产品,并且系统会根据销量实时变动提供推广方案建议,一个链接在特定时间价格该如何调整,何时加减投流,都能被精准测算。

当然,李庚旭的AI系统依然处于早期,还需要运营人员不断将自己的经验和运营技能反向输出给系统,通过人工调教让系统变得更聪明。

“通常一个运营只能管三到五个店铺,我们的期待是一个运营可以管理一百家店铺”,可想而知,一旦这个理想实现,经营效率将得到多大程度的提升。

AI的介入,本质是用标准化的方法解决水果生鲜在流通环节中遇到的不确定性,以及生意本身的非标属性。李庚旭通过商业模式的改造叠加AI数字化技术,对水果生鲜电商的旧有模式做了颠覆。

写代码的李庚旭

有了标准化的基础,接下来李庚旭要做的便是将产品品牌化。

生鲜行业至今品牌化程度都很低,非标低毛利、供应商缺乏规模加工能力、高频用户价格敏感等因素,导致供应商、消费者都没有忠诚度。因此李庚旭要从源头解决问题。

他持续提升农业合作社的标准化程度,从种植、农药化肥采购、采果,所有环节全部统一管理。刚进入水果行业时,李庚旭得在田间地头一口一口地试吃,入行之后身体逐渐发福,身上也晒的黝黑。但如今规范流程后,他再也不用靠吃来判断质量了。

当然更进一步,李庚旭敢于进行品牌化这一艰难尝试,还源于拼多多平台给商家的利好。早期的百亿补贴让李庚旭有了更多利润空间,可以反哺回种植源头。今年4月初,拼多多依托千亿扶持推出“多多好特产”专项,加码扶持优质商家。李庚旭表示:“拼多多一单拿出6、7元做补贴,真金白银返还给我们商家。过去我们无法既要品质也要价格,但现在我们就敢把更好的产品拿到平台上卖。”

如果要评选水果中的皇冠明珠,毫无疑问是榴莲。李胜辉说:“生鲜电商里非标品最难做,非标品里榴莲最难做。”

榴莲难在独特的“盲盒属性”,不像一般水果通过外表能大致看出质量,榴莲不到打开的一刻,不管种的人、卖的人还是买的人都无从知晓结果。这就使售后极为不可控。

同时榴莲具有很强的稀缺性,能种植榴莲的地区有限,近些年海南榴莲大受关注,但事实上海南的榴莲产量不足进口总量的1/10。中国市场流通的榴莲基本来自东南亚。加之榴莲的成熟期要五到八年,种植成本高。此外,运输难度颇大。同为奢侈品水果,车厘子依靠成熟的冷链得以在太平洋飘一个月之久,但榴莲不行,太热会过熟,太冷容易冻坏。

如此苛刻的水果,为什么李胜辉和白钊要All In于此?

稀缺带来了高价值,且货源客源都比较稳定。同时榴莲门槛高,白钊介绍,如果以一天一万单出货量计算,想要做这门生意就得提前备好20天货,前期投入至少2000万以上。这是大多数水果商家无法支撑的资金规模。

白钊选择了一条与大多数榴莲商家不同的经营轨迹。通常做榴莲生意看重的便是高利润,但因为洞悉了榴莲「一般等价物」的属性,白钊更在意规模效应,要用低利润、高周转,获得更丰厚的利润总量。

在中泰跨境的生意模式下,最大的难点反而就是出货,“别人只需要卖100万的货,我得卖300万”,好在他们选择了合适的平台——拼多多,白钊说:“拼多多的流量扶持帮我们解决了卖货问题,我们要做的只需要搭建强大的供应链即可”。

白钊举例说道:通常水果商家进了100万的货,会以10%的利润率出售,在市场价格符合预期的时候才会卖,一批货的销售周期较长。但我只要5%的利润率,用别人一半的周转时间,“虽然我利润低,但卖得更多,赚得更多。”

为期两天的云南探访中,剁椒spicy看到了生鲜水果市场新的可能性。这些有知识、有商业头脑、勤奋的“跨界商家”,正在调动自己的专业认知,充分利用新电商平台提供的数据、补贴和流量资源,将水果生鲜电商彻底改造。

截至2025年5月,李庚旭的店铺矩阵日均发货量突破3万单。2024年,中泰跨境共卖出180万单榴莲,平均每单1.5-2公斤。

注:本文所用图片拍摄者为闵杉

来源:娱乐资本论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