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Momenta和文远知行分别发布与全球出行巨头优步(Uber)的最新战略合作;到Momenta与智己汽车联合宣布,携手打造的IM AD智能辅助驾驶技术正式“出海”;再到百度Apollo“萝卜快跑”被曝将无人驾驶服务扩展至瑞士与土耳其,以及一些供应链企业开拓国
最近,自动驾驶企业“出海”的热度和力度空前高涨。
从Momenta和文远知行分别发布与全球出行巨头优步(Uber)的最新战略合作;到Momenta与智己汽车联合宣布,携手打造的IM AD智能辅助驾驶技术正式“出海”;再到百度Apollo“萝卜快跑”被曝将无人驾驶服务扩展至瑞士与土耳其,以及一些供应链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动作……中国自动驾驶的技术“溢出”既带来诸多惊喜,又在情理之中。
中国自动驾驶“多点开花”
近两年,中国自动驾驶企业的发展可谓“坐上火箭”。其中在海外市场,以L4自动驾驶为破局点,中国企业走上了国际舞台。
5月6日,文远知行(WeRide)与优步共同宣布扩大战略合作,计划未来5年新增15座国际城市,部署自动驾驶Robotaxi服务,涉及欧洲、中东等区域。
文远知行首席执行官韩旭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他们将采用分阶段的推进方式,每年都会在几个新增城市将Robotaxi接入优步平台,主要目标市场是欧洲和中东。据他介绍,文远知行很快将在阿布扎比部署至少50辆Robotaxi,服务也即将上线迪拜。
另据获悉,今年以来,文远知行还在海外市场拓展方面取得以下进展:携手瑞士苏黎世机场正式启动自动驾驶小巴的测试运营;由瑞士苏黎世州与瑞士国家铁路(SBB)联合出资发起,瑞士交通实验室管理,文远知行提供产品及技术支持的瑞士创新自动驾驶试点商业项目正式启动;携手雷诺集团、法国自动驾驶运营商beti及保险集团Macif,在法国德龙省推出L4自动驾驶出行服务;与雷诺集团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市中心开启自动驾驶小巴试乘服务;与beti携手获得法国纯无人驾驶公开道路测试和运营牌照。
另一边,Momenta几乎同步宣布与优步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将自动驾驶车辆引入优步平台,覆盖美国和中国以外的国际市场。其中,首批合作车型的商业化落地将于2026年初在欧洲启动,并配备车载安全员。
Momenta首席执行官曹旭东表示:“我们已与全球领先的芯片平台及整车厂商建立稳固合作,而此次携手全球最大的出行平台优步,正好补全了实现全球规模化自动驾驶的一块关键‘拼图’。此次合作是我们发展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Momenta将把Robotaxi技术高效集成于量产车平台上,推向全球市场。”
与此同时,小马智行也与优步宣布达成全球战略合作,双方计划于今年下半年在中东市场率先接入Robotaxi服务,并逐步向北美、东南亚等地区扩张。
还有媒体报道称,百度正计划将旗下无人驾驶出行服务“萝卜快跑”扩至海外,除瑞士、土耳其外,日本也在布局范围内。此前,“萝卜快跑”已与迪拜道路交通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计划部署超过1000辆无人驾驶汽车。
不难发现,中国自动驾驶企业“出海”的目的地选择,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化策略,开放度高、场景明确的东南亚、中东成为首选。
2016年,新加坡率先在全球推出Robotaxi服务。2017年,新加坡政府修订《道路交通法》,允许自动驾驶汽车在公共道路进行测试。此后,新加坡的自动驾驶区域不断扩大。包括新加坡在内,部分海外市场智能网联汽车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及从对“汽车所有权”的追求到“移动即服务”的过渡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全球自动驾驶汽车市场的增长。
在中东,阿联酋、沙特将自动驾驶视为智慧城市的核心,且减碳压力也催生了汽车新能源化与无人化需求。2022年底,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市政和交通部综合交通中心(ITC)宣布,作为亚斯岛和萨迪亚特岛智能交通项目扩展的一部分,自主(无人驾驶)快速交通系统(ART)在阿布扎比的亚斯岛启动。
欧洲市场方面,欧盟委员会日前发布《欧洲汽车行业行动计划》,旨在通过5大支柱行动,确保欧洲汽车制造业向更智能、更清洁、更网联的汽车转型,同时应对供应链弹性、技能短缺和地缘政治挑战。
L2与L4自动驾驶共同“开路”
3家中国自动驾驶公司同步官宣与优步达成战略合作,揭开了Robotaxi在全球市场拓展的新篇章,也见证着中国自动驾驶技术的核心竞争力正从硬件堆砌转向软件算法的泛化能力与场景适应性。
文远知行方面认为,之所以中国自动驾驶公司可以走向越来越多的国际市场,离不开3方面原因,一是中国企业的技术成熟且落地能力强;二是落地效率高,部署周期短;三是海外市场对于自动驾驶的需求和接受度进一步提高,中国企业恰好能满足其“技术先进+成本合理+快速部署”的综合需求。
从“出海”技术路径来看,采用L4自动驾驶的Robotaxi、Robobus仍是主要抓手。中国自动驾驶企业负责提供技术,深度赋能优步。韩旭表示:“我们有约1000名工程师,还有2000名数据处理和运营人员,确实是在满负荷运转。每次部署一支车队,我们都要确保车辆清洁、充电到位,同时要提供优质的乘车体验,这些都需要花费精力和资源。所以,采取阶段性推进的策略,每年逐步在几座新城市把Robotaxi接入优步平台,这个计划是非常系统和深入的。”
文远知行通过将用户运营、车辆调度交由优步处理,其技术迭代效率提升3倍。该模式在法国德龙省得到验证,与雷诺合作的前装无人驾驶小巴收费1.5欧元/公里,比当地人工驾驶成本低20%,日均订单量达200单,成为欧洲首个实现规模化运营的无人驾驶付费项目。
Momenta双线“作战”,除了L4自动驾驶的赋能,智能辅助驾驶系统配装整车“出海”也是一大亮点。2025上海车展期间,Momenta与智己汽车宣布,双方联合构建的“出海”技术体系,以无图技术为核心适配全球。该方案的亮点在于无需依赖高精地图,即可在欧、亚、澳等多区域复杂路况中实现“开箱即用”,从而树立起国际智能辅助驾驶的新标杆。据介绍,这是行业首个量产级智能辅助驾驶国际化的战略合作,标志着中国智能辅助驾驶方案实现了由本土优势迈向全球竞争力的跨越升级。智己汽车已启动欧洲市场的L2自动驾驶技术道路测试,为智驾“出海”打造首个“全球都能开”的无图NOA。
为了加快海外布局步伐,Momenta还与沙特新未来城(NEOM)合作建设沙漠测试基地,其积累的无图技术数据已完成欧洲10座典型城市的虚拟仿真验证,计划2025年底在慕尼黑、巴黎启动全无人驾驶路测。相较Waymo在慕尼黑耗时18个月完成城市适配,Momenta通过复用国内130余款量产车型积累的30亿公里真实驾驶数据,将新城市落地周期压缩至6个月,效率提升3倍。
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总工程师戴一凡对记者表示,中国智能辅助驾驶的“出海”主要依托两个驱动因素:其一,随着国内整车企业在海外市场布局深化,配套供应商体系随之延伸;其二,部分技术供应商已开始直接为国外车企提供配套服务。值得注意的是,在方案落地海外市场的过程中,高精度地图采集涉及复杂的法律监管问题,这使得“无图方案”或“轻地图方案”成为更具实操性的技术路线选择。
从整个汽车行业对自动驾驶领域的探索来看,L2与L4技术并行的发展方式将在很长时间内共存。一方面,中国L4自动驾驶科技企业在AI端到端大模型、Robotaxi前装量产、成熟运营网路搭建等关键技术上已实现高度工程化,具备完整的软硬件解决方案,并且在复杂城市交通环境下积累大量实践经验,技术成熟度和稳定性受到国际市场认可。另一方面,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崛起,以及自主品牌车企作为“走出去”开路先锋为自动驾驶技术“出海”打开局面,形成“整车+技术”的打包输出。
从立足中国到走向世界
虽然自动驾驶仍是一个新生事物,但中国汽车行业在这个领域的发展水平已经处于全球前列。
我国L2组合辅助驾驶的发展经历了高精地图方案、轻地图方案、BEV+Transfomer、端到端大模型的技术演进。从2025上海车展来看,智能辅助驾驶已成为主流车型的标配,不仅技术更加成熟,成本也不断降低。中国汽车市场正以智能辅助驾驶强势崛起的姿态,引领全球自动驾驶新风向。
Canalys发布的调研报告显示,2025年中国市场L2及以上自动驾驶功能渗透率将达62%。越来越多车企在推进智能辅助驾驶普及的过程中,将中高阶功能下放到10万~20万元的主力车型上。高速NOA和城市NOA表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2025年,高速NOA渗透率预计将达10.8%,而城市NOA渗透率将达到9.9%,这反应出当下中国消费者对于智能辅助驾驶技术的信任。
在这个过程中,更多自动驾驶供应商迎来“走出去”的可能。今年4月,地平线与大众汽车集团正式宣布,在高阶领域基于地平线全场景智能驾驶方案HSD展开进一步合作。据悉,此次合作HSD将作为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为中国”战略下智能驾驶研发的重要技术支撑,通过CARIAD与地平线的合资公司酷睿程加速研发,并落地在大众汽车集团旗下的车型上。
在2025上海车展上,智驾大陆联合大陆集团与地平线首次展出全场景辅助驾驶系统与高性能辅助驾驶方案。据介绍,在“In China for Global”的战略定位下,这家合资公司已在日本、印度、欧洲等地完成不同阶段的车辆部署工作,按照规划2026年将在主要的海外市场完成量产工作。
有意思的是,除了中国供应商着眼布局海外,跨国零部件企业也在利用中国市场的智驾先发优势拓展全球业务。在2025上海车展上,博世、大陆集团和安波福等多家跨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纷纷宣布,将推出城市NOA功能产品。其中,博世已拿到5家中国整车企业的中阶辅助驾驶解决方案定点合作,大部分项目将于今年落地,另一个面向海外市场的项目将于2026年一季度量产。
中国L4自动驾驶的“出海”则起步的更早,企业将在中国市场培育的技术、产品、服务能力适配全球,在海外合作中迅速完成从测试到运营的过渡,帮助当地政府或合作伙伴快速实现项目落地。文远知行方面告诉记者:“自动驾驶技术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广阔的市场,可以通过‘出海’融资和拓展海外业务,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和市场机会,进一步推动技术的发展和商业化应用。目前,多国政府持续推出支持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利好政策,包括资金补贴、测试许可、基础设施建设等。这些政策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机会,有助于加快技术的应用和市场的普及。”
“出海”之路的鲜花与荆棘
中国既是制造大国,也是“智”造大国。中国汽车“出海”不仅仅局限于传统产品形态,其吸引力在于电动化带来的低碳环保、智能化带来的体验提升。这应该是中国自动驾驶企业“走出去”的底层逻辑。
在戴一凡看来,当前我国在L4自动驾驶出租车领域已形成国际领先优势,而欧美、中东等地区不仅具备较强的消费能力,更拥有适配高阶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场景,这为技术出口创造了有利条件。
但“出海”面临的风险与挑战同样不容忽视。多位专家指出,自动驾驶技术“出海”首先需重点应对合规性挑战,特别是在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领域。发达国家及地区已建立较为完善的法律框架,例如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和《人工智能法案》对数据跨境传输、AI系统安全等方面有严格规定。既往案例表明,包括欧美本土企业在内的多家公司都曾因合规疏失遭受处罚,这为中国“出海”企业提供了重要警示。
同时,地缘政治与供应链风险也不可小觑。在中美两国存在技术脱钩倾向的背景下,欧美市场可能对中国自动驾驶技术设限。此外,芯片等核心部件若依赖进口,易受国际局势影响。
深刻理解用户习惯与文化差异,以及商业化模式的可持续都是自动驾驶企业在海外市场生存发展的关键。部分海外项目仍依赖政府补贴或试运营订单,如何实现盈利闭环仍是一个需要思考与解决的问题。
针对上述挑战,戴一凡认为,可以采取几方面应对策略:首先,建立专业的法律合规团队,系统研究目标市场的隐私保护、AI治理等领域的立法动态;其次,在产品设计阶段即内置数据安全防护机制,确保技术方案符合国际标准;最后,通过本地化合作与第三方认证,构建符合国际规范的技术信任体系。通过系统化的合规建设,方能实现自动驾驶技术“出海”的可持续发展。
车夫咨询合伙人曹广平向记者表示,目前国内供应商纷纷以L2组合辅助驾驶、L4自动驾驶的产品及合作形式“出海”,基本上是国内市场应用的海外延续。在国内,整个行业发展L3有条件自动驾驶遇到的“监管墙”,在国外也会遇到。相对来说,智能辅助驾驶的风险小一些,而L4自动驾驶的成本高很多,也需要提前布局海外学习场景、积累数据,但以Robotaxi形式更加高效,便于管理及与车企合作。
曹广平特别提出,L2组合辅助驾驶“开箱即用”模式,固然有我国企业在国内积累的部分数据和场景支撑,但还是需要尽快、尽量地适应海外市场的特殊情况。另外,若贸易摩擦等问题不再构成新的风险因素,那么中国自动驾驶的产业链先发优势将是产品、技术“出海”的重要基础。
从Robotaxi到智能辅助驾驶,中国自动驾驶企业正以技术韧性、生态协同与本地化智慧,在全球市场书写“墙内开花香墙外”的新叙事。然而,这一征程绝非坦途——惟有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可持续的商业价值,方能在自动驾驶的全球竞合中立于不败之地。
文:张雅慧 编辑:庞国霞 版式:刘晓烨
给小编加个鸡腿!
来源:中国汽车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