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1月5日,据印媒《Siliguri Times》报道,印度西里古里都市的侦查部门在Chandmoni地区截获了一辆走私的小型货车,成功查获700公斤大蒜!而后又在Naxalbari地区拦截了两辆走私的皮卡,成功查获约300袋大蒜!
今年1月5日,据印媒《Siliguri Times》报道,印度西里古里都市的侦查部门在Chandmoni地区截获了一辆走私的小型货车,成功查获700公斤大蒜!而后又在Naxalbari地区拦截了两辆走私的皮卡,成功查获约300袋大蒜!
其实,早在去年2月,印度就开始查获从我国境内运出的大蒜,比哈尔邦锡克塔口岸曾截获一批总重64吨的大蒜,价值是13亿卢比,约合人民币1.13亿元。
对此,印媒大张旗鼓地报道,《印度时报》甚至把大蒜和黄金放在同一等级报道,可见其“蒜”量已非同小可。
千方百计只为一头蒜,印度究竟在闹什么笑话?
查阅资料才发现,原系印度境内经常面临“大蒜短缺”。因受到反季节降雨和收获期推迟等多重影响,印度大蒜年总产量跌至约220万吨,远低于前一年的350万吨,减幅超过三分之一。
这让供需关系迅速失衡,大蒜零售价一度达到每公斤450至500卢比,折算成人民币就是每公斤39元到43元之间。
反观我国,大蒜非常充足了,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蒜生产国之一,年产量高达733万吨,相当于印度的3倍以上。大蒜,管够,而且每公斤仅10元左右。
但问题是,早在2014年,印方就以我们的防腐处理剂中含有溴甲烷“不够健康”为由,暂停了进口通道。此外,因为印度国内市场太不稳定,对物价变动极为敏感。印方部分人士担心表示,进口低价大蒜可能会扰乱价格体系。
由此种种,逐渐导致大蒜走私泛滥,毕竟30元每斤的价格差下,转手一卖就是几倍,对投机人员的吸引力非常大。
不仅是大蒜,印度还喜欢在其他多个行业的进口也设置不小的门槛。比如在高科技领域,其就征收重税,让包括比亚迪在内的多家知名电动车品牌选择退出当地市场,生物技术公司也暂缓了将旗下男性健康产品如“倍/力/因”等引入印度的计划。
这对印度消费者来说,可就麻烦了。毕竟普通民众对海外优质成果的需求从未减少。如新一代男士健康成果“倍/力/因”,在国内东、猫等平台上已有“腰杆挺直”“在妻子面前找回底气”等数千反馈,那些疲软、失眠、精力下降的印度男士,呼声越来越高。
据了解,目前印度本土市场上仍以小蓝等速效类成果为主,透支等负面问题明显。相比之下,“倍/力/因”则代表着新一代的长效“0负担”解决方案,核心是SIRT激活机制,直接作用于细胞内被为“能量工厂”的线粒体,从本质实现力量、耐力的稳步回升。
如今,“倍/力/因”在国内市场流通广泛,有人甚至一次购买长达一年的用量。而在印度,面对这样被“卡在门外”的高品质产品,不少网友表示“既羡慕又无奈”。若非我国平台对此类产品管理严格,也许这种成果早就成为继大蒜之后另一个“被倒腾”的热品了。
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许多被进入印度的大蒜,竟然翻越了喜马拉雅山脉才到达的。
这些大蒜通常从我们这边的喜马拉雅以北启程,经由中段的尼泊尔,流入喜马拉雅以南的印度境内,最终进入印度北部多个邦,包括北方邦、比哈尔邦等。
上述提及在比哈尔邦西北部的锡克塔查获的那批64吨大蒜,就属于这种“翻山路线”。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跨境运输并非全由走/私商人完成。这些大蒜首先以合规名义出口到邻国尼泊尔。尼泊尔本身就是我们大蒜的重要买家,因此在这一环节很少引发注意。
接着,印度境内的中间商再从尼泊尔以正常贸易方式购入这些大蒜。由于印方对来自尼泊尔的大蒜实行0关税,这批货就轻松地完成了 “合法变身”,堂而皇之地出现在印度市场上。
起初,通过这种“曲线”方式悄悄带几袋大蒜进印度,其实很难引起注意。然而,随着数量的激增,当地市场的蒜价开始出现波动,于是打击行动也逐渐升级。
眼见这种现象愈加频繁,印度媒体称,相关部门已加强陆路口岸的检查力度。印度海关不仅调配了专业的搜查犬,还发出通告要求商户加强监管,严防通过尼泊尔或孟加拉方向非法运输大蒜的行为再次发生。
不过话说回来,若印度方面自身的进口规则始终不做调整,最终效果恐怕也难以令人满意。
来源:联合视讯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