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经济报导:5 月 13 日,中国船舶集团旗下武昌造船在一天内完成两大关键生产节点:为希腊 Athenian Sea Carriers 公司建造的 18500DWT 成品油 / 化学品船 2 号船顺利下水,同时为上海君正建造的 25900DWT 双相不锈钢化
中国经济报导:5 月 13 日,中国船舶集团旗下武昌造船在一天内完成两大关键生产节点:为希腊 Athenian Sea Carriers 公司建造的 18500DWT 成品油 / 化学品船 2 号船顺利下水,同时为上海君正建造的 25900DWT 双相不锈钢化学品船 1 号船实现上船台。
这一成果标志着武昌造船在高效建造和工艺创新上取得突破,进一步巩固其在中小型化学品船领域的领先地位。
船舶详情与技术亮点
18500DWT 成品油 / 化学品船 2 号船
该船采用项目制管理模式,通过 “三总段、三阶段” 平行建造策略,实现了下水完整性较首制船显著提升 —— 管系系统完整性提升 34%,舱室涂装完整性提升 18%。
建造过程中,创新应用无轨角焊小车焊接平角焊缝,首次在上建总组阶段完成货舱特涂施工,较首制船周期压缩 17%,同时通过优化脚手架和搭载流程,大幅缩短船台建造周期。
该船总长 149.8 米,设计吃水 8.5 米,续航力达 10000 海里,采用甲醇 / LNG 双燃料就绪设计,满足 IMO Tier III 排放要求,能效指数(EEDI)达到 2025 年生效的第三阶段标准。
25900DWT 双相不锈钢化学品船 1 号船
作为批量船型,该船在中、小组立阶段实施预舾装,通过分线分区制造和同类型分段定制化生产,提升分段制造效率和完整性。
船舶总长 158.98 米,型宽 27 米,配备 22 个独立货舱,可装载成品油及多种化学品,续航力达 12000 海里,航速 14 节,搭载甲醇双燃料 READY 主机,船员数量减少三分之一,运营成本降低近 50%。
该船采用双相不锈钢材料,满足智能船舶要求,可通过岸基实现全方位监测。
战略意义与行业影响
生产效率与品牌价值提升
同日实现下水与上船台节点,体现武昌造船在多项目并行管理、资源调配和工艺优化上的综合能力。
特别是 18500DWT 船的下水完整性提升,验证了其标准化建造流程和模块化施工理念的有效性。
这一成果为后续批量船型(如 25900DWT 系列)的高效交付奠定基础,进一步巩固其在中小型化学品船市场的品牌优势。
绿色技术与市场竞争力
两艘船均采用甲醇双燃料就绪设计,响应国际海事组织(IMO)环保新规,契合全球航运绿色转型趋势。
其中,25900DWT 船的甲醇动力系统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而 18500DWT 船的 EEDI 指数较传统船型降低 20% 以上,成为希腊船东 Athenian Sea Carriers 更新船队的首选。
截至 2024 年,武昌造船化学品船手持订单已排名全球第四,手持订单金额超 2170 亿元,占全国总量的 10.4%。
国际市场认可与订单拓展
希腊船东 Athenian Sea Carriers 已在武昌造船累计订造 10 艘 18500DWT 化学品船,总金额超 3 亿美元,显示其对武昌造船技术能力的长期信任。
与此同时,兴通股份近期增订 4 艘 25900DWT 甲醇双燃料船,合同金额达 12.6 亿元,进一步凸显市场对其绿色智能船型的需求。
这些订单不仅支撑武昌造船 2025 年交付目标,也推动其跻身全球中小型化学品船建造第一梯队。
背景与战略支撑
武昌造船近年来聚焦 “高端船舶定制 + 批量集成化建造” 双轮驱动战略,通过数字化转型(如获评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和工艺革新(如双相不锈钢焊接技术突破),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
2025 年工作会议后,公司进一步强化 “四位一体” 经营模式,围绕 18500 吨、25900 吨化学品船等重点产品挂图作战,推动生产效率和质量双提升。
此次两大节点的实现,正是其战略落地的重要体现,也为 “十五五” 规划开局奠定坚实基础。
这一里程碑事件不仅展示了中国船舶工业在绿色船舶技术上的突破,更标志着武昌造船从传统建造向 “智能 + 绿色” 高端制造的转型深化。
随着全球航运业环保要求趋严,武昌造船凭借技术领先和高效履约能力,有望在国际化学品船市场占据更大份额。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