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期,在武威市凉州区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15岁的小凯(化名)手持法治手抄报,向同龄人讲述自己的蜕变故事。曾因冲动涉嫌犯罪的小凯在检察机关牵头组建的帮教团队持续帮扶下,修复家庭关系、学习职业技能,走向新生之路。
近期,在武威市凉州区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15岁的小凯(化名)手持法治手抄报,向同龄人讲述自己的蜕变故事。曾因冲动涉嫌犯罪的小凯在检察机关牵头组建的帮教团队持续帮扶下,修复家庭关系、学习职业技能,走向新生之路。
自2024年起,武威市检察机关创新推出“分级矫治+雷霆护蕾”双引擎工作机制,构建起全链条未成年人工作司法保护体系,推动未成年人犯罪率同比下降32%,未成年被害人司法救助实现100%全覆盖。这一实践经验被最高人民检察院推广,展现了新时代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的“武威智慧”。
分级矫治
铺就迷途少年新生之路
武威市检察机关打破部门壁垒,构建“检察中枢+八部门协同+社会力量参与”的三级联动体系,多维联动构建立体防护网。在处理16岁少年小林(化名)的盗窃案件时,司法保护委员会迅速召开联席会议,公安部门提供案件细节,教育部门分析在校表现,民政部门跟进家庭经济状况。基于多部门信息整合,为小林制定了包含社区服务、职业技能培训的个性化方案,半年后小林在一家汽修厂顺利实习,重拾生活信心。
专业评估团队运用“三维诊断法”(心理量表精准画像、家庭环境深度剖析、成长轨迹回溯分析),靶向施策点燃成长新希望,为涉案少年绘制专属成长图谱。以小凯为例,帮教团队不仅安排“家庭圆桌会”化解亲子矛盾,还联合职业院校开设烹饪实践课程,更通过“同伴导师计划”帮助其重建社交圈。如今,小凯制作的法治主题短视频在当地平台播放量突破50万次,用自己的经历诠释法治力量。像小凯一样,2024年以来武威市已有80多名涉案少年获得新生,其中32人考入职业院校。
雷霆护蕾
筑牢受害儿童安全港湾
针对侵害未成年人案件,武威市检察机关创新“1+3+N”应急模式,应急响应跑出司法加速度:1小时内启动应急响应,3小时完成多部门联合研判,N项措施同步推进。在古浪县一起校园欺凌事件中,检察机关接到报案后,立即联动公安固定证据,妇联派出心理咨询师安抚受害学生小美(化名),民政部门协调转学事宜。72小时内,小美进入新校园,施暴者也接受了法治教育和行为矫正。
武威市检察院建成全省首个未成年人“云守护”智慧办案中心,智慧平台打造救助新范式。运用区块链存证、AI心理评估等技术,实现询问取证、医疗鉴定、司法救助等12项功能“一网通办”。平台运行以来,案件办理效率提升60%,通过智能预警系统成功阻断潜在风险事件23起。
机制创新
书写法治护苗时代答卷
武威市检察机关实施“青苗成长计划”,创新“法治+艺术”“法治+科技”等教育模式,通过浸润式普法让法治观念深入人心。在凉州区某中学,担任法治副校长的检察官化身“校园普法主播”,借助VR法治体验馆还原法庭审判现场,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法律威严。
全市检察机关搭建未成年人保护大数据中枢,整合民政低保、公安预警等8大类数据,构建风险预测模型,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精准保护。目前已建立重点监护缺失儿童电子档案327份,帮扶成功率达95%,让司法保护既有力度又充满温度。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王建庆)
来源:法治甘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