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教育 “火”产业 “暖”民生 ——致公党上海市委会举措扎实为毕节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21 15:22 2

摘要:5月20日,《团结报》第2版“多党合作”刊载致公党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刘新宇、致公党上海市委办公室二级调研员王再平的联名文章《“活”教育 “火”产业 “暖”民生 ——致公党上海市委会举措扎实为毕节乡村振兴贡献力量》,分享全文如下:

编者按:

5月20日,《团结报》第2版“多党合作”刊载致公党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刘新宇、致公党上海市委办公室二级调研员王再平的联名文章《“活”教育 “火”产业 “暖”民生 ——致公党上海市委会举措扎实为毕节乡村振兴贡献力量》,分享全文如下:

“活”教育 “火”产业 “暖”民生

——致公党上海市委会举措扎实为毕节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 刘新宇 王再平

今年2月,在贵州省毕节市召开的致公党中央助力毕节乡村振兴推进会上,致公党上海市委会荣获2024年参与致公党中央乡村振兴定点帮扶先进集体,在致公党21个省级组织中名列第一。这份沉甸甸的荣誉背后,凝结着致公党上海市委会各级组织的辛勤耕耘与全体党员的不懈努力。

从黄浦江畔到乌蒙山区,跨越千里的帮扶足迹里,处处可见致公党上海市委会的担当。在教育帮扶领域,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七星关区致公实验学校建成投用,七星关致公教育研究院也同步落地,为当地基础教育注入新动能;七星关区田坎乡的致公百亩果园里,果树年年果实累累,让农户钱袋子鼓了,腰杆子挺硬了;连续8年不间断的乡村振兴人才培训,为毕节培育出一批批“带不走”的本土骨干;牵线长三角企业为毕节大专院校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依托长三角地区人才、科技、市场的资源优势,致公党上海市委会正以扎实有力的举措,为毕节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教育筑基 理念领航

2023年,中共中央统战部印发《关于统一战线“地域+领域”组团式帮扶毕节的工作方案》,致公党中央定点帮扶七星关区。致公党中央为帮助毕节改善民生,提出建设致公教育研究院和致公医疗研究院。致公党上海市委会主动联系在基础教育领域实力雄厚的上海师范大学,在毕节七星关区建设附属实验学校。

在上海师范大学校长、致公党上海市委会原副主委袁雯的协调下,2023年6月,上海师范大学与毕节市七星关区人民政府签署系列协议,建设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七星关区致公实验学校和致公教育研究院,推进七星关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协议签署后,上海师范大学立即着手教师培训和校园文化建设,一批批年轻的毕节教师赴上海,在上海师范大学各附属学校跟岗学习、观摩研讨,充分感受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学校的文化氛围。经过上海师范大学和七星关区人民政府的紧张筹备,2024年9月1日,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七星关区致公实验学校顺利开学。

2024年6月,致公党党员、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生导师潘以锋受致公党中央委派到七星关区担任致公教育研究院院长,兼任七星关区教育局副局长,倾力指导中小学教育管理和教育科研工作。在潘以锋的带领下,致公教育研究院结合七星关区的教育实际,推广落实项目化学习、全面落实集体备课、推动跨学科整合与课堂创新、试点与推广教学创新方法……新的教学理念在七星关区生根发芽。

“我们将持续推广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通过创办实验学校,形成先进理念的典型,引领全区教学水平的显著提高。同时,持续推动上海师范大学的先进教育理念和实践成果本土化,助力示范带动全区中小学教育理念、治理模式、教学手段与思维方式变革,加快教育数字化转型。”潘以锋说。

致公教育研究院在七星关区中小学推广上海师范大学的小组学习、大概念教学和思维导图等创新方法,成效显著,部分班级的期末成绩大幅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态度得到了显著改善。“2024年下半年,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七星关区致公实验学校在七星关区和市级评比中获得了6个一等奖,一人获得贵州省‘同课异构’录播课示范课。”潘以锋介绍。

产业赋能 多维发展

7年前,致公党上海市闵行区委会的党员们在开展帮扶工作时便开始思考,如何帮助毕节七星关区农户持续增加收入。

“经过销售黄牛、黑山羊和发展散养鸡等产业的多次尝试后,我们最终将落脚点放在了建设百亩果园。由致公党上海市闵行区委会的企业家党员捐款,资助七星关区田坎乡白沙河村种植新品种的柑橘果苗。”致公党上海市闵行区委会社会服务委员会委员王松青说。

在此期间,致公党上海市闵行区委会的党员发现,新种植果苗,从果苗种植下去到挂果要3到5年。田坎乡白沙河村的地理位置和土壤气候条件适合柑橘生长,当地有成片的橘树林,只是由于品种老化,产量不高,柑橘口味不佳,销售受阻。于是,王松青便建议,直接从自己在湖北宜昌的四季采摘果园派出专家,运送枝条到白沙河村嫁接。同时,致公党闵行区委会捐款为白沙河村安装水管到山上。嫁接的果苗第二年即可挂果,大大缩短了农户的收益周期。

嫁接柑橘挂果后,如何帮助当地农户销售,又成为致公党闵行区委会党员们考虑得最多的问题。2024年年底,致公党闵行区委会社会服务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唐燕军邀请上海网络直播团队携带直播设备赴白沙河村,指导当地开展网上直播带货销售。在致公党闵行区委会的不懈努力下,致公百亩果林目前规模已经达到了500多亩,农户的收入翻番。白沙河村原来柑橘亩产收益6000元,引进新品种后,红肉脐橙亩均收入达到2.5万元。500亩脐橙丰产后,当地农户收入可达千万元之多……

产业帮扶的稳步推进,也让致公党意识到人才培育和技术交流的重要性。为推动毕节的农业技术人员、乡村干部更好地了解长三角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和管理模式,促进毕节相关企业加强与长三角等发达地区的业务往来和信息沟通,在致公党中央的指导下,致公党上海市委会承办致公党中央产业振兴培训班,每年邀请毕节等地百名学员来沪学习。近年来,围绕毕节等农村地区干部群众最关心的话题,培训班分别以“食品加工”“农产品营销”“数字农业”“乡村旅游”等为主题举办与农业领域密切相关的培训内容。

与此同时,致公党上海市委会积极响应国家消费帮扶号召,广泛调动各类社会资源,助力“黔货出山”。2023年9月,毕节20多家农业企业入驻中国电信旗下的翼支付网上商城平台; 2024年5月,在上海最繁华的商圈南京东路步行街第一食品商店,展销来自毕节中小企业的茶叶、黄粑、辣椒等农产品;从第二届进博会开始,来自毕节的散养鸡进入进博会食堂和高铁盒饭菜单中;上海致公企业家联谊会组织党员企业,每年年底将毕节农产品作为公司年货福利……近年来,致公党上海市委会累计帮助毕节销售农产品近两千万元。

民生为本 服务提质

在过去,贵州不少劳动力赴粤、江、浙等发达地区务工,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现象比较普遍。为帮助更多劳动力能够实现就近务工,实现照顾家庭和打工挣钱两不误,贵州省于2024年7月成立贵州纺织产业发展集团,在全国招商纺织服装企业,大力发展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

为配合贵州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纺织服装产业的倡导,致公党上海市委会拜访位于浦东张江的贵州纺织产业发展集团华东办事处,与贵州纺织产业发展集团达成共同开展招商工作的意向。并与毕节市政府驻沪办事处、毕节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单位加强联系,共同走访多家纺织服装企业,推动上海及周边地区的纺织、服装企业与毕节结缘。

今年4月7日至8日,致公党上海市委会与南通上海商会合作,共同组织该商会纺织、服装企业召开座谈会,并邀请毕节相关单位开展宣讲工作,让更多企业了解毕节招商引资政策。“我们计划与毕节相关单位走访百家纺织服装企业,搭建起毕节与长三角纺织服装企业沟通桥梁。”致公党上海市委会负责社会服务工作的同志说。

就业帮扶不仅在于产业引入,更要精准对接人才需求。聚焦毕节当地大专院校学生最关切的实习就业问题,2024年,致公党上海市委会主委邵志清、副主委刘新宇等领导班子成员多次深入毕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和毕节职业技术学院调研考察。通过与校方深入交流,精准把握学生实习就业需求后,迅速对接上海电气、东方国际等知名企业,为学生拓宽职业发展道路打下坚实基础。

在此基础上,致公党上海市委会持续发力,推动实习就业合作走深走实。上海致公企业家联谊会会长龚朝晖介绍,在医疗专业领域,致公党上海市委会积极协调资源,成功促成北京欣和国际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马鞍山医院等多家医疗机构接收毕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实习就业,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专业技能。今年2月,上海孟超肿瘤医院也专程前往毕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定向招聘护士。

特殊群体的就业保障同样是致公党关注的重点。2024年3月,便牵线闵行区残疾人集中就业企业家协会与毕节残疾人联合会,搭建起残疾人就业帮扶平台,为毕节残疾人提供适配岗位。

在帮助毕节实现乡村振兴的征程上,致公党上海市委会一直在不懈地努力和探索:从先进教育理念的传播,到市场机会的对接;从实习就业民生领域的穿针引线,到招商引资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共同推进;从探索农户可持续性增收,到助力直播带货、消费帮扶。据了解,下一步,致公党上海市委会将发挥地处长三角地区的市场优势、资源优势、科技优势、人才优势,为毕节搭建更多与外界产业链接、科技支撑、民生改善的平台。

来源:中国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