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阳性率明显上升!记得戴口罩!无需过度担忧,但这五类要注意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21 16:04 3

摘要:这两种反应,说实话,都有点“跑偏”。前者是“谈冠色变”,后者是“过度佛系”。其实新冠现在的形势,确实有些“小动作”,但也不是“洪水猛兽”,咱得用点脑子来看待这事。

有些人吧,一听“新冠又来了”,立马变脸,像听到债主上门一样,赶紧囤口罩、抢酒精,甚至连楼道都不敢走了。

还有些人呢,完全摆出一副“我打过疫苗百毒不侵”的样子,口罩扔一边,在人堆里搓麻将,咳嗽也不遮嘴,仿佛病毒怕他三分。

这两种反应,说实话,都有点“跑偏”。前者是“谈冠色变”,后者是“过度佛系”。其实新冠现在的形势,确实有些“小动作”,但也不是“洪水猛兽”,咱得用点脑子来看待这事。

最近国家疾控局发布的消息显示,多地的新冠阳性率确实有明显上升。尤其是一些大城市和人流密集的地方,阳性比例已经超过了去年同期。

这不是吓唬人,是实打实的数据。可问题来了,阳性率上升,难道就等于人人都得中招、人人都得住院?那可不一定。

病毒变了,人也变了。先说病毒,新冠现在流行的主要是JN.1和其变种。

这货传染性强,但毒力下降,感染后多表现为轻症,像感冒一样,发烧、咽痛、咳嗽,几天就缓和了。这跟2020年那个“狠角色”原始株,已经不是一个战斗力了。

再说人,体内的免疫系统也不是吃素的。很多人接种过疫苗,有些还感染过,体内已经建立了“免疫记忆”。

就像看电影看多了,剧情套路都熟悉了,病毒一来,免疫系统马上知道该怎么应对,不慌不忙地干掉它。

但注意,这不代表人人都能那么轻松。普通人确实不需要过度担忧,但有五类人,是真的要打起十二分精神的。谁呢?

第一类,60岁以上的老年人;第二类,有基础病的,比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肺疾病。

第三类,免疫功能低下的人,像一些癌症患者、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的人;第四类,孕妇;第五类,是没有打过疫苗的孩子和老人。

这五类人,一旦感染,风险就大了。免疫系统打不过病毒,容易发展成肺炎,甚至引发更严重的并发症。

尤其是老年人,身体机能本来就退化了,呼吸系统弱、代谢慢,一旦病情加重,恢复就慢,后遗症也多。

所以说,口罩这玩意儿,别急着扔。别看它轻飘飘一个布片子,关键时候,就是它挡住了从别人嘴里喷出来的病毒飞沫。

尤其在医院、公交、地铁、电梯这类密闭空间,戴口罩真的不是“形式主义”,是实打实的保护伞。

有人说,“我都打三针疫苗了,还怕什么?”这话听着有点道理,但也得看清楚背景。

疫苗不是防弹衣,是让你的身体提前“观摩”病毒长啥样,等真来了,好提前做准备。但时间久了,免疫力也会减弱,疫苗带来的抗体不是永久有效的。

病毒也不是傻的,它在变异。今天长这样,明天换个马甲,免疫系统一时半会儿还真不一定能马上识别。

这就像警察追嫌疑犯,你天天换发型换衣服,警察也得反应个一两秒。疫苗+口罩,是目前最稳妥的组合拳

从化学角度看,病毒的传播主要靠气溶胶和飞沫,这些微小颗粒里包裹着病毒,在空气中飘来飘去。戴口罩,其实是物理阻隔,像在门口装了个“拦截器”,病毒一碰就被拦下了。

心理学上有个现象叫“风险习惯化”,就是说一件事发生多了,人就不当回事了。以前新冠刚出来,人人紧张,后来得过一次,发现也没那么吓人,就放松了。

这种松懈,其实挺危险的,特别是当病毒的传播力在增强时,人反而忽略了防护,这就像下雨天忘了带伞,等衣服湿透了才想起来。

还有人觉得,“我现在年轻力壮,阳了也就躺两天,扛得住。”这话听着倒也没错,但问题是,病毒不是只找你一人

你不戴口罩,感染了还到处跑,回家传给老人孩子,那责任谁担?病毒传播链条一环扣一环,一个不防,就可能引发小范围爆发。

这时候戴口罩,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别人负责。尤其是公共场所,是为了防新冠,流感、支原体、肺炎球菌……这些“老熟人”也都在空气中混着呢。一个口罩,防得住一大片。

再说口罩这事,不用天天戴,也不用在空旷的地方憋得难受。重点是在人多、空间小、空气不流通的地方戴,比如商场、地铁、公交、医院、电梯,这些地方才是“重灾区”。

平时在公园散步、家里活动,没必要盲目戴。

很多人关心一点:口罩戴久了会不会缺氧?这其实是个误区。正规口罩是透气的,戴上不会让你呼吸困难。

除非你本身有严重的呼吸疾病,那另当别论。普通人戴口罩,不会对身体产生实质性伤害。

从生物学角度来说,病毒本质上是一段RNA外包蛋白壳,它不会独立生存,必须依赖人体细胞“复制工厂”来繁殖。戴口罩,就是不让这段RNA有机会接近你的细胞,阻断它的“就业机会”。

再说一点,别迷信“阳了就免疫”。确实,感染一次后会产生抗体,但这个抗体的有效期并不是永久的,现在的研究表明,很多人在感染后几个月内,抗体水平就开始下降。

有些人甚至三个月之后就又“二阳”了。而且不同的变异株,结构不一样,之前的抗体未必能完全识别新毒株。

这就像是你以前考过英语四级,现在突然让你考德语,你也得重新学一遍。免疫系统也是这样,它需要不断“更新技能包”,才能跟上病毒的节奏。

还有一点也要提,别拿“阳了之后没事”这个逻辑去劝别人不戴口罩。

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有人阳了像得了鼻炎,有人却会发展成肺炎。病毒不是公平的,它挑体质软的下手,你扛得住,不代表别人也能扛得住。

说到底,戴口罩是个“低成本高回报”的事。不费事、不贵重,却能在关键时刻挡下一波病毒。

和吃饭前洗手、咳嗽时遮嘴一样,是文明健康习惯的一部分,不是形式主义,更不是“被吓的”。

也别走极端,天天戴着、晚上睡觉也不摘,这就太紧张了。正确的方式是,在高风险环境下戴好,回到安全环境就可以适当放松。科学防控,不是恐慌防控,咱得有判断力。

要说这新冠病毒,虽然现在毒性下降了,但它也不是“感冒2.0”,而是个会反复变化的“小滑头”。

它像小偷一样,不断换门锁、变发型,还会偷看你家什么时候没人。所以防守不能松,策略要灵活

总结一句话:普通人不必谈“新”色变,但有基础病、年纪大、免疫差的人,是真的要注意了。口罩不能完全阻止病毒,但它能大大降低你被感染的几率。

尤其是当下这个阶段,既不能过度紧张,也不能完全放松,掌握正确的防护节奏,才是王道。

参考文献:
[1]吴尊友.新冠病毒感染的流行趋势与防控策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24,45(2):123-128.
[2]李兰娟.新冠病毒变异株对防控措施的新挑战[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24,23(3):145-149.
[3]张文宏.新冠疫苗接种后的免疫持续时间及其意义[J].中华传染病杂志,2024,42(5):273-277.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来源:解小龙医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