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逃离「信息过载」的时代,我们给你做了一个智能磁吸墨水屏…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21 16:02 2

摘要:这款产品是我与我的朋友 @evnydd0sf 一同创业的第一款产品。作为一个「偏门」的产品,它的诞生并没有什么宏大的思考和缜密的策划,而是基于我个人对于工具和专注的追问。

这款产品是我与我的朋友 @evnydd0sf 一同创业的第一款产品。作为一个「偏门」的产品,它的诞生并没有什么宏大的思考和缜密的策划,而是基于我个人对于工具和专注的追问。

小时候总觉得时间过得很慢,世界很大。成年后,繁琐与杂乱一件确接着一件,夹杂着对各种资讯的渴望和恐慌。我们迎来了信息时代,手机上不断跳出的邮件提醒,手腕上不断传来社交动态的震动。身边处处是荧幕,每一次微小的闪烁、每一次轻微的震动,都像一根细针,不断戳破你小心翼翼维系的专注气泡。

于是在这样一个人均 FOMO 的时代,一个简单又直白、沉默又可靠的伙伴似乎缺失在了茫茫信息流中。我们好像掌握了攫取一切的能力,又丧失了坦然面对自己的能力。面对片刻的安静,总忍不住点开手机,生怕错过什么,却也因此错过了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

于是,一个念头出现在我脑中。或许有个什么东西,可以足以安静、足以智能的显示我真正在意的资讯亦或是待办与日程?

我回想起两台经典设备——

▍ 那台「思想的自行车」

2001 年 11 月 10 日,Steve Jobs 站在舞台上,从口袋里掏出那个白色的小方块——第一代 iPod。

那不仅仅是一个 MP3 播放器,是将你整个音乐库随身携带的自由。指尖划过 Click Wheel 那微妙的咔哒声和震动反馈,标志性的白色耳机成了城市街头的一道风景线。甚至整理和同步 iTunes 曲库也成了一种充满仪式感的乐趣。

iPod 让 Apple 公司跻身世界舞台,依靠的却是一个简单的音乐播放器。固然 iPod 其核心技术和交互逻辑足以让当时的人们耳目一新,但更重要的是,它让科技真正变得简单又直白。

乔布斯曾经将 Mac 比作「思想的自行车」,是因为自行车与其他所有交通工具,最大的不同在于:你需要的仅仅是「一辆自行车」,无需汽油、电能,不依赖于任何设施、系统。他相信科技的力量在于解放,Macintosh 的 GUI、滑鼠的便利、一致性的体验,这一切设计的核心,是让复杂的技术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臣服于人的直觉和创造力之下。

▍ Palm Pilot 的专注与秩序

对于经历过那个时代的朋友来说,Palm Pilot 这个名字,或者它标志性的 Graffiti™ 手写识别系统,可能会唤起一些特别的回忆。那是一个智能手机尚未普及,互联网还未完全移动化的年代。Palm Pilot 和它的同系列 PDA,更像一个严谨、专注的「数字助理」或「数字记事本」,而非一个无所不能的娱乐终端。

Palm Vx

它的核心就两个字:秩序。你需要用那根 stylus 手写笔,在屏幕上认真地写下信息。它没有华丽的界面,没有无尽的应用,核心功能就是四个模块:Date Book (日程)、Address (通讯录)、To Do List (待办事项) 和 Memo Pad (备忘录)

它是一个工具,一个纯粹为了提升个人组织效率而存在的工具。它不会像今天的手机一样,用各种红点和声音来争夺你的注意力。它更像一个沉默、可靠的伙伴,忠实地保管着你托付给它的信息,并在你需要时准确呈现。

▍ 一个近乎固执的追问

循着这两台设备带来的启发,这是最初我做出来的东西——

它可能让你想起在超市里看到的墨水屏电子价签,外观毫不起眼,而且需要笨拙地通过构建特定请求去更新屏幕上的寥寥几行文字或是一张图像。

选择像电子价签一样的尺寸是因为我想让它尽可能小一点,隐匿在我生活中,而选择墨水屏是因为它足以特别,它不是一个挥舞着旗帜与你争夺注意力的发光体,而是一个承载着与真实世界足以接近的观感与材质,像纸一样真实、安静。

当然,在构思的过程中也曾反复推演过其他屏幕的可能性。但 LCD 的功耗和亮光与初衷背道而驰;而普通的黑白 LCD 又缺少那种纸张的沉静感。我们意识到,要实现真正的常态显示,墨水屏几乎是唯一的选择,哪怕这意味着要接受它在刷新率和色彩上的不完美。

从 ProMotion XDR 屏幕滑落到 7 秒一帧只能看黑白的屏幕,这是倒退吗?我觉得不是,那个简陋的「价签」已经被推向了截然不同的方向。这当然不是要彻底抛弃数字世界的便利,而是在这喧嚣之中,开辟出一个小小的、属于自己的安静角落。它并非要做某种「革命性」的事情,恰恰相反,它试图做一次温柔的「逆行」。

▍ 简单不简单

但方向明确不代表一路坦途,恰恰是在追求「简单」和「安静」的路上,我们经历了很多的挣扎和权衡。

Quote/0 没有更亮、更快、功能更全的屏幕,但同上文所述,墨水屏不发光,像纸,天然地亲近我们的眼睛。在如今这个「注意力经济」盛行的时代,一块不主动争夺你视线的屏幕,何时刷新,完全由你决定。它只在需要时呈现信息,其余时间,则安静地融入环境,也许就放在你的书桌一角,和绿植、相框作伴,像一件寻常的摆设。

为了让它尽可能独立、省心,Quote/0 内置了 Wi-Fi 和蓝牙模块。它不需要依赖手机持续推送,而是可以在你设定的时间,自主连接网络,去获取你需要的天气、RSS 更新或是其他信息,然后安静地呈现在你眼前。

用户可以对它进行彻底的「自定义」。因为信息的价值在于「我需要」,而非「它推送」。也许是位作家,看到一句触动内心的摘录;也许是一位开发者,让它实时展示服务器状态或代码提交次数;也许是一位需要专注的用户,把它当作一个无声的番茄钟。

我们内置了一些基础模板,涵盖了从效率到生活:摘录 今日天气、电影榜单、少数派内容和 Matrix、IKEA 低价优选、B 站 UP 主动态、36Kr、什么值得买、新的 AI 资讯、或者其他你关注的 RSS 订阅等,当然还有最初那个执念——待办事项。

为了更加丰富场景,我们还在紧锣密鼓的开发实时股票、音乐歌词、饮水提示、通勤时间、航班信息,亦或者一个虚拟植物生长状态的像素画框。

即便是对于 Quote/0,每个人的需求仍是不同的。因此,未来将要推出的自定义设计平台与轻代码系统开放了显示内容、布局乃至数据来源的 API 接口。对于有能力的朋友,这会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画布,完全可以让 Quote/0 与你其他的工具和服务联动。

比如,让它成为你 Home Assistant 生态中最酷的那个信息节点、接入你的运动健康数据数据。如果有可能,希望它成为你思想的延伸,而非注意力的囚笼,更能成为你日常生活中一个充满惊喜的小彩蛋。我们正在努力让这个更快地呈现在你面前。

「无感」与「高效」,本就是冲突的两极,所以有了 NFC 的尝试。它适配了 Apple 生态的 App Clip,仅需手机轻轻一碰,无需解锁,无需寻找 App,信息即刻扩展。比如在会议间隙快速确认下一场会议的详细信息,或者在厨房跟着菜谱做饭时,方便地查看某个步骤的视频链接。在 Android 端,我们也已完成了适配工作,让更多用户能体验到这份便捷。

最后,开放的社区生态。你可以像分享心爱歌单一样,分享自己创造的得意模板,也能像逛宝藏市集一样,发现或「偷懒」使用来自社区的精彩创意。未来,我们还希望探索更多让信息流动更有趣的方式,比如让你订阅特定圈子的即时动态,也许社区里会诞生一个能根据你喜好的乐队实时显示相关动态或乐评的模板,或者一个能提醒你给远方父母打个电话的亲情闹钟。

这种由用户创造的、充满未知的可能性,才是社区生态最让人着迷的地方。

但在这段实现的路上,坦诚地讲,要支撑起这一切,硬件只是小小的一部份,背后的服务架构远比我们最初想象的复杂。作为一个只有两人的初创团队,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们确实走了很多弯路,熬过无数夜晚。

就比如后端逻辑在发布前就要考虑未来产品尺寸上和功能性的多样化,又比如 NFC 碰一碰在 Android 上的适配过程,各家厂商出于安全考虑的策略,让这个功能在所有安卓设备上实现顺畅变得异常困难。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也是我们在持续努力推进的问题。

▍ 让工具回归工具,让生活回归生活

从 iPod 到 Palm Pilot,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技术的迭代,更是人与技术关系模式的变迁。我们最初设想 Quote/0 是为那些深受信息过载困扰的人准备的。但有趣的是,在早期的交流中我们发现,对它最感兴趣的,反而常常是那些本就具备较强自律能力、已经在主动寻求「数字极简」生活方式的朋友。

这让我们开始反思:我们是在为已经「上岸」的人锦上添花,还是应该从头改善过量信息困扰的问题本身?如果是后者,我们现有的产品形态和沟通方式是否足够有效?在追求极简的同时,设法提供足够的自定义能力;在拥抱安静的同时,尝试平衡必要的信息触达……

Quote/0 将带着这种可持续的理念,在少数派的共创板块与大家首次见面。我们选择这里,是因为相信少数派社区聚集着一群对科技、对生活有着同样热爱、挑剔和深度思考的朋友。我们渴望听到你的声音——无论是赞赏、批评,还是充满创意的想法。你的每一次反馈,都将是 Quote/0 未来之路不可或缺的路标。

最终,我们所希望达成的,也许正如当年 Palm Pilot 默默实现的那样,让工具回归工具的本分,辅助我们更好地生活,而不是反过来定义我们的生活。

但愿这份初心,能轻轻敲开你的心门,引起一丝微小的共振。

来源:时空探险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