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寿县常宁镇全力抗旱守护群众“粮袋子”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21 15:07 2

摘要:近日,永寿县永盛锦祥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人工破膜放苗,在永寿县常宁镇良左村地膜玉米种植区,工人们手持钩铲弯腰仔细检查,将膜孔直径严格控制在3厘米以内,预防高温灼伤。

近日,永寿县永盛锦祥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人工破膜放苗,在永寿县常宁镇良左村地膜玉米种植区,工人们手持钩铲弯腰仔细检查,将膜孔直径严格控制在3厘米以内,预防高温灼伤。

“最近持续高温干旱,夏粮生产面临严峻挑战,我们也在想办法尽量减少损失,人工破膜放苗后,还要开展‘一喷三防’,喷施生长调节剂、叶面肥等,减少水分蒸发,最大限度缓解干旱影响,实现防病虫害、防干热风、防早衰。”合作社负责人任美强焦虑中暗下决心。

“做好抗旱减灾,除了应对好当下,功夫还要下在未旱之时。”任美强说,合作社深度分析当地气候对农业发展的影响,积极调整粮食种植结构,冬季在地表提前撒播有机肥蓄墒增肥,春季应用“5335”集成设备一次性完成深松、施肥、播种等工序保墒提效,夏季通过无人机“一喷三防”等技术防虫降灾,秋季适时种植青贮玉米、小杂粮等以秋补夏,以“冬蓄墒、春保苗、夏防灾、秋补产”的方针,集成应用抗旱技术体系,尽力实现“大旱之年不减产”目标。

据了解,永寿县常宁镇位于渭北旱塬地带,传统农作物一年一茬,只能靠天吃饭。为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实现从“经验种地”到“数据种地”的转变,2021年,该镇在良左村创建改革试点,引进美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永寿县永盛锦祥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建粮食保安示范基地,指导基地流转土地20000余亩,通过机械化操作、规模化种植、现代化的管理方式,逐步探索出“一年两熟”的耕种模式,为当地农业发展探索出好路径。

“我们与杨凌农业产业高新技术示范区的多家优质种业公司进行科研合作,在常宁镇建立400余亩玉米小麦制种试验田,筛选出节水抗旱抗倒伏的优异种质资源。”任美强介绍,制种试验田同步应用先进实用技术和机具耕种,探索出主导品种、主推技术、主力机型“三主”融合高产样板,辐射带动大面积增产。

看着眼前生长的玉米苗,任美强又有了下一步的打算:这次的旱情不同于往年,持续时间长、干旱程度广,现在基地地膜玉米出苗率能达到80%,种植面积有17000余亩,待3000余亩小麦夏收后,我们还要压茬种植玉米。后期,基地计划盘活周边废弃机井等资源,应用浅埋滴灌技术,还要用好“天上水”,提升抗旱应急能力,保证农作物生长。

近年来,常宁镇持续发挥粮食保安基地示范引领作用,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种植经验,发动镇村二级农业技术人员,指导农户落实好农业防灾减灾措施,以实际行动扛牢扛稳维护粮食安全责任。(巨斐斐 狄祎婷)

来源:农村灵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