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集团建三江分公司八五九农场:闯出富民新“稻”路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21 16:07 2

摘要:坐落在乌苏里江边、别拉河畔的北大荒集团红兴隆分公司八五九农场一队曾是一片被内涝与贫瘠双重枷锁困住的土地。1967年前,这里还是“大水漫地” 的别拉洪自然村落。

【中国商报焦阳报道】

坐落在乌苏里江边、别拉河畔的北大荒集团红兴隆分公司八五九农场一队曾是一片被内涝与贫瘠双重枷锁困住的土地。1967年前,这里还是“大水漫地” 的别拉洪自然村落。

管理区8000 亩耕地中,三分之二位于河边,地势低洼,每逢雨季便积水成患,常年的耕种让地力愈发贫瘠。就在这片看似毫无希望的土地上,一场改天换地的 “水稻革命” 悄然酝酿。

“看到这种情况我就有“以稻治涝” 的想法。那时候农场的水稻种植技术不成熟,还缺乏专业的种植人才,我就出去找有经验的人。”全国劳动模范、原第一管理区主任穆文亮回忆说。

从八五九到海伦,单程就要颠簸十几个小时,时任一队队长的穆文亮不顾路途劳顿,短短几个月内往返数十趟,找到了有丰富水稻种植经验的纪振富和周胜海兄弟几人。面对几人的犹豫,穆文亮不仅描绘农场发展水稻种植的美好前景,更是以个人名义担保,贷来 10多万元资金,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这份诚意终于打动了纪振富兄弟,他们毅然决定跟随穆文亮,踏上这片陌生的土地。

“当时条件有限,什么都没有,我们只能自己摸索实验。每天天还没亮,就下地,一直到黑天才回来,每天都是这么做。特别是半夜,我们也要到地里去检查筑的池埂有没有漏水、堵塞的情况。”种植户周胜海和笔者说道。

在穆文亮和纪振富兄弟的不懈努力下,800亩试验田迎来了丰收。金灿灿的稻穗压弯了腰,微风吹过,稻浪翻滚,那耀眼的金色不仅是丰收的象征,更点燃了职工们心中的希望之火。“我们现在还在农场种水稻,我们现在种地比父亲以前种地幸福多了,现在都是新技术和机械化,农场不光有叠盘暗室育秧还有立体育秧,插秧机也能自己走直线,地里都有无人机喷药,高标准农田改造让我的水稻池子从小池子变成大池子,真是节省了很多的人力物力和资金,产量也变高了。”八五九农场二代种植户徐建军开心地说。

随着水稻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把“会”种地变为“慧”种地,科技成为新的发展引擎。北斗导航辅助执行作业播撒精度达到厘米级,使水稻产量不断提升。立体育秧大棚里,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设备为水稻秧苗,精准施肥。曾经被内涝与贫瘠笼罩的荒原,在“以稻治涝”的智慧与 “科技兴农”的魄力中,彻底蜕变为沃野良田。

如今,八五九农场的每一寸土地都镌刻着奋斗者的足迹。金灿灿的稻浪随风起伏,那是一曲激昂的丰收赞歌,激励着更多人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继续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文图:张莉曼 马泽玲 田澳雪

来源:大美龙江城市会客厅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