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飞飞与 ImageNet:AI 时代的关键一步,第八大洲国,9分钟进度条李飞飞,从移民到 AI 明星摘要:她在斯坦福大学任教,是美国国家工程院等三院院士,担任过斯坦福 AI 实验室主任,以及谷歌云 AI 首席科学家。
大家知道李飞飞吧,AI 的明星教授。
她在斯坦福大学任教,是美国国家工程院等三院院士,担任过斯坦福 AI 实验室主任,以及谷歌云 AI 首席科学家。
她1976年出生于北京,在成都长大,16岁全家移民美国。
我一直好奇,她怎么走上 AI 这条路,从移民变成学术明星?
这几天,我读完她的自传《我看见的世界》(中信出版集团,2024),才发现她的人生很有戏剧性,每当重要关头,都有幸运的事情发生。
(1)高中阶段
她出生于一个普通家庭,中学阶段并无过人之处。
我们家位于成都当时的外环路旁边,小区由三栋一模一样的塔楼组成,我家住在四楼。这个环路是不断扩张的城市边缘,一侧是工厂,另一侧是农田。
我进入了一所吸引全市优秀学生的中学。在那几年里,对女孩的预设和偏见让我越来越不耐烦,这种情绪已经超出了课业的范围。在同龄人中,我已经有“假小子”的称号。
1992年,移民美国后,她家的生活顿时变得困难。一家三口挤在新泽西乡下一间一居室公寓,她睡客厅,床就放在餐桌旁边。
父亲在一家华人商店修理旧相机,后来被辞退,从此失业。母亲做杂货店营业员,后因风湿性心脏病,回家休养。李飞飞下课后,就要去打工,有时在中餐馆端盘子12个小时,每小时2美元。
最后,实在走投无路,她们家决定买下社区的一家干洗店,靠洗衣为生。买下干洗店需要10万美元,全家仅有2万美元储蓄,其余8万美元都是借的。
(2)大学阶段
普林斯顿大学,结果好梦成真,普林斯顿给了全额奖学金。
如果没有全奖,以她家的经济状况,负担不了学费。如果不去普林斯顿大学,她就不太可能走上学术道路了,更不要说后面的成就了。
(3)博士阶段
大学毕业后,李飞飞原想去华尔街工作,解决家庭的经济问题。
母亲鼓励她,继续追求自己的梦想。于是,她选择去加州理工学院读研究生,方向是视觉识别机制。
(4)助教阶段
我们都是年轻的助理教授,所处的院系竞争激烈,在事业起步的那几年里,我们都面临着“要么发表论文,要么完蛋走人”的局面。压力之下,我们必须马不停蹄、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因为我们知道,稍有懈怠就可能与终身教授的职位说再见,一同失去的还有获得稳定生计的最佳机会。
我听到的劝阻之声已经多得够我用一辈子了(可能下辈子也够了).
- 有上万个类别的数据集有什么用?大部分模型连一两个类别都
2012年,第三届比赛,一个加拿大团队使用被学术界遗忘已久的卷积神经网络,一举将图片识别正确率提高了10%。
接下来的事情,就是被写进教科书的历史了。全世界被神经网络的效果轰动了,AI 研究出现突破,人类进入 AI 时代。
李飞飞彻底翻身,一举成名,从助教变成世界知名的 AI 研究领头人物,人生从此海阔天空。
她的故事令人感叹,如果神经网络算法没有在2012年出现,而是再晚几年,或者更早一点,亚马逊的土耳其机器人众包平台没有在2005年诞生,一切会怎样?
这就是时运吧。科学家的人生和科学发现一样,都是由一些偶然事件推动的。个人奋斗固然重要,但是关键时刻还是离不开幸运。
来源:小旭科技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