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国内各地法院不断创新司法服务机制,多维度优化营商环境。近期,昆明市五华区人民法院把涉企调解挺入最前端,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亮点突出。
为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国内各地法院不断创新司法服务机制,多维度优化营商环境。近期,昆明市五华区人民法院把涉企调解挺入最前端,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亮点突出。
五华法院积极践行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有效化解涉企矛盾纠纷,建立健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在昆明中院的指导和帮助下,设立了云南省首家诉前委派调解服务中心、案件材料转接中心、群众诉求服务站等诉服设施,进一步畅通了网上立案、在线保全等线上渠道,形成集约化、多功能的诉讼服务平台。
五华法院还成立了五华区涉企民商事纠纷调解服务中心,采用“1+1+N”模式(专业调解工作室),在司法局设立助企服务站,通过邀请企业座谈,帮助企业打通堵点、难点问题,措施得力;通过打造“五法直通车”司法服务平台,延伸司法服务半径,让多元化、全流程的司法服务直通辖区每一个片区、每一个领域、每一个行业,为企业及人民群众提供更为便利、更为精准、更有温度的司法服务。
延伸诉前调解 大幅缩短涉企纠纷审理时间
为破解五华区存在的教育、医疗、金融等方面的纠纷,更好地服务群众,五华法院从2024年初着手往前延伸诉前调解工作,案件前端化解质效较好,调解的涉企纠纷占比近七成,尤以金融、物业类纠纷数量最大,五华法院把涉企案件作为源头治理工作的重点工作。
五华法院主动向五华区党委汇报,争取相关部门支持,于2024年4月在五华区委政法委的统筹协调下,联合区司法局、各街道办等多个部门成立了五华区涉企民商事纠纷调解中心,构建“一个中心”,延伸“工作触角”,优化“三项服务”(清单式助企服务、点单式助企服务、订单式助企服务),创建“四个机制”(企情动态收集机制、联合会商研判机制、“调确访”一体化机制、规范助企帮扶机制),打造集纠纷排查、企情收集、助企帮扶、法律咨询、纠纷调处、立案服务于一体的涉企纠纷化解服务平台。
五华法院打造“1+1+N”工作模式,即一个五华区涉企民商事纠纷调解中心、一个助企服务站和多个调解工作站。五华区涉企民商事纠纷调解中心功能集涉企法律咨询、调解分流、助企帮扶、立案服务、沟通联动、跟踪问效等功能于一体。通过在五华区司法局设立助企服务站,由法院指导具备调解资质的调解组织入驻,联合各行业协会和调解组织筹备成立调解工作室入驻辖区重点企业,“点对点”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法治服务。
助企服务站设立后,一改以往案件诉讼到法院后才在立案前分流调解的状况。企业间的矛盾在形成诉讼前,相关人员就可到助企服务站寻求帮助,助企服务站会根据企业的需求提供法律咨询、纠纷调处、协调其他职能部门等服务,真正把涉企案件的诉源治理延伸至企业之间,把涉企调解挺入最前端。
针对金融纠纷,五华法院于2024年8月延伸设立驻中国建设银行调解工作站。实现资源共享互通,推动金融纠纷一体处理、集约化解;针对物业纠纷,联合物业协会设立物业调解室,协同物业协会、社区、住建等部门深入小区化解物业矛盾;对于其他涉企纠纷,由专门成立的商事调解室对接涉诉较多的重点企业,在纠纷成诉之前就介入化解。对于已经诉讼到法院的案件,严格按照相关规定立案后再开展先行调解工作,并严格管控流程,加速案件流转。五华法院今年涉企纠纷平均审理期限大幅缩减。
强化纠纷源头治理 化解涉企纠纷九千余起
五华法院贯彻落实“将非诉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吸附在基层,助力实现纠纷的源头治理。面对辖区内长期合作的企业遇到纠纷一时难以调和的情况,五华法院及时开展调解工作。
“面对长期存在合作关系的公司之间出现纠纷的情况,法院工作人员及时在纠纷成诉前进行纠纷调解。目前,我国、我省经济呈现向好态势的同时,部分企业还是面临着些许经营发展方面的压力和难题。法院及时跟进,劝导涉诉企业当事人双方给彼此喘息之机,让调解组织跟进调解工作,帮助双方企业制造喘息、回血的空间,渡过难关,解决资金问题,让企业稳住安全发展的底线,企业双方还能继续合作,寻求共赢的道路。”五华法院立案庭庭长徐畅说。
由五华区涉企民商事纠纷调解服务中心及助企服务站、助企调解工作站负责深入企业、园区,在法院之外开展企情收集、矛盾调处、法治宣传等服务。自该服务站2024年4月成立以来,调解成功纠纷9000余起。
“目前的调解机制为企业带来哪些便利,如何解决企业涉及的难点、堵点问题……”为了畅通和企业之间的沟通,五华法院积极倾听企业诉求,邀请企业座谈,回应民生关切。五华法院院领导深入企业走访调研,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协调政府力量提前进行介入。由法院的领导、工作人员以及人大代表共同参与,关切企业诉求,公平地保护每一方主体的权益。对于企业职工咨询的法律问题,法院工作人员及时为其答疑解惑。
同时,五华法院创新工作机制,设立“五法直通车”,让司法服务驶上快车道。依托“源头调解”直通车、“巡回审理”直通车、“执源化解”直通车、“法治宣传”直通车,把矛盾化解在一线、解决在家门口,把事情办到老百姓心坎里,播撒法治种子。建立网格化“法治宣传”团队,选取部门干警担任网格法官,与全区各街道、社区、群众“零距离”对接、全覆盖联络,多渠道、多形式推动“法治宣传”直通社区,助力提升辖区内群众的法治意识。
来源:云南政法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