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20日,国际大坝委员会第28届大会暨第93届年会“数智赋能水库大坝建设和运维”专题研讨会在四川省成都市举办。水利部部长李国英、国际大坝委员会主席米歇尔・利诺出席会议并致辞。来自国内外多家水利科研机构、高校、企业及涉水国际组织代表出席。
中国网5月21日讯(记者 张艳玲)5月20日,国际大坝委员会第28届大会暨第93届年会“数智赋能水库大坝建设和运维”专题研讨会在四川省成都市举办。水利部部长李国英、国际大坝委员会主席米歇尔・利诺出席会议并致辞。来自国内外多家水利科研机构、高校、企业及涉水国际组织代表出席。
李国英表示,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剧导致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日益增多,大坝面临的环境条件更加复杂、更趋极端,有效防控风险、提升发展质量的要求更加迫切、更为凸显。同时,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大坝建设运维模式发生深刻变化。中国水利部在大坝智能化领域开展积极探索实践,建设了一批数字孪生大坝,构建现代化水库运行管理矩阵,建设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推动大坝实现更安全运行、更精准调度、更高效管理。中国还提出“智能大坝”理念,对水库大坝性态全要素和运行管理全过程进行数字化映射、智能化模拟,实现大坝建设运行全生命周期透彻监测感知、智能分析预测、前瞻决策支持,提升大坝安全高效可持续运行水平。他指出,构建智能大坝是应对风险挑战、把握时代之变、塑造发展动能的关键之举,中国水利部愿与世界各国水利部门和国际组织携手合作,共同推动坝工行业创新和进步,为推动全球水利高质量发展和保障水安全积极贡献智慧和力量。
米歇尔・利诺表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融入大坝全生命周期,促进大坝管理从被动管理转向主动预测型管理转型。人工智能、大数据、实时监测等新技术赋能大坝安全监测与风险防控,保障大坝安全可靠及可持续发展。期待通过此次大会,共商智能大坝领域国际标准制定,携手应对风险挑战,推动全球坝工技术创新发展。
多名专家学者分别围绕水电与能源转型、大坝数智设计、大坝安全管理、清洁能源基地建设、智能大坝技术、水电可持续发展、高坝智能建造等议题作主旨报告。与会专家还围绕大坝在线监控、智能诊断馈控、智能温控、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无人碾压技术等议题开展交流。
在同期举办的国际大坝委员会第28届大会暨第93届年会“水库大坝支撑区域经济发展”专题研讨会上,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就水库大坝如何更好发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安全效益展开交流,并结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有关要求,深入探讨水利水电工程在推动区域绿色低碳发展中的作用与作为。
水利部副部长王宝恩表示,水库大坝是实施治水之道的重要载体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中国治水实践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为全球应对水安全挑战提供宝贵思想财富,主要表现在水灾害防治促进区域安全稳定、水资源利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水生态修复促进区域环境改善等三个方面。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水利部将积极支持国际大坝委员会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与世界各国加强交流合作,增进全球以水惠民福祉。
国际水利与环境工程学会主席菲利普·顾博维尔认为,应以社会认可的多功能设计为基石,构建集防洪灌溉、生态修复、能源供应于一体的复合型水利工程,统筹兼顾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应将智能水务管理系统等绿色技术作为核心支撑,融入碳中和解决方案体系。他还就构建多维传播矩阵提高公众认知、培养兼具工程技能与社会责任感的复合型人才提出建议。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认为,重塑水电灵活性资源角色,促进区域绿色低碳发展,是推动新时代水利水电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他表示,应强化政策引导与制度创新,重塑水电灵活性资源角色;突破核心技术瓶颈,打造自主可控的智能运管技术体系;加强数据共享,推动水电运行管理全链条智能化转型;以价格、融资、准入机制改革协同发力,激发水利水电行业高质量发展动能。
国际大坝委员会第28届大会暨第93届年会于2025年5月16日至23日举办,由水利部、四川省人民政府和国际大坝委员会联合主办,中国大坝工程学会、成都市人民政府牵头承办。国际大坝委员会大会是国际坝工领域最具权威与影响力的学术盛会,旨在倡导全球携手交流,加强多边合作,共同致力于打造“更优质的大坝,让世界更美好”的目标。“数智赋能水库大坝建设和运维”专题研讨会作为大会期间中国专场研讨活动之一,旨在推动中国治水思路成为国际主流治水理念,为大坝工程理念、技术和实践创新发展提供方案。
编审:蔡晓娟
来源:中国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