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载逐梦时装周!湖北美术学院以“红钢城”主题续写时尚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21 17:29 2

摘要:5月17日,北京798·751园区第一车间展演大厅内熔铸着工业文明的炽热记忆。湖北美术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程智力出席此次活动。湖北美术学院时尚艺术学院已连续12年在“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上亮相,在2025届优秀毕业设计作品发布会《红钢城》中,33名新锐设计师

5月17日,北京798·751园区第一车间展演大厅内熔铸着工业文明的炽热记忆。湖北美术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程智力出席此次活动。湖北美术学院时尚艺术学院已连续12年在“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上亮相,在2025届优秀毕业设计作品发布会《红钢城》中,33名新锐设计师携60套创意作品,与表演与传播专业15名学子共同演绎了一场工业文明与时尚美学的时空对话。此次时尚艺术学院优秀毕业设计作品发布将成为湖北美术学院105周年校庆活动中的一座桥,连接记忆与未来,见证时尚艺术在时代境遇中的破界与生长。

十里钢城,悠悠青山。自武钢落子青山,红钢城应运而生。“红”不仅指向苏式建筑的外观风格,而且代表百炼成钢的火热意志。作为活着的工业文化遗产,红钢城承载着新中国的“钢铁梦”,谱写了武汉工业的辉煌历史,成为了承载集体记忆的城市符号。如今,红钢城由“红”变“绿”,展现着生态之美与工业时尚的交相辉映,成为了武汉“老城新生”过程中文化与设计不断交织的实验场。

湖北美术学院时尚艺术学院作为我国华中地区时尚艺术设计教育的发源地,始终走在创新发展的前沿。学院现有时尚设计、纤维艺术、表演与传播三个专业系部,五个教研室。2019年,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获批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在保持传统艺术教育的同时,时尚艺术学院推行“大艺术、超时尚”的教学理念,以生活为视角,用艺术的语言与当下服饰市场对话,构建中国“生态的时尚教育环境”。

学院聚焦荆楚织品文化、工业城市时尚、传统戏曲文化三大研究方向,以创新性继承与创造性转化为核心,在毕业设计中持续深耕地域文化。自2020年以“昙华林”为荆楚文化毕业设计主题的起点,开启了持续探索。2021年“楚CHU道来”深挖荆楚文化底蕴,2022年“陆离”以斑斓视角解构艺术表达,2023年“涌动”诠释动态的设计张力,2024年“汉口”聚焦城市烟火与历史肌理,直至2025年“红钢城”,以工业记忆为锚点开启新的创作征程。六年主题的更迭,不仅是设计思维的蜕变,更是对地域文化持续深耕与创新探索的生动注脚。

学院以“可穿戴艺术”为学科发展特色,强调时尚艺术学院的“前瞻性、融通性、现实性”的教学特色,鼓励学术与实践相融,倡导用服饰艺术的语言提升消费者的审美素养,营造多元学科跨界的生态环境,鼓励学生创立自己的品牌,形成A7品牌矩阵。本届毕业设计以解构与重构的创作手法,将红钢城的钢铁筋骨转化为流动的时尚语言。设计师们从高炉的金属肌理中提炼廓形灵感,在冷却塔的几何结构中捕捉剪裁密码,将运输管道的蜿蜒轨迹编织成服饰纹理。通过可穿戴艺术装置、动态光影交互等多元形式,让凝固的工业遗存焕发当代生命力。在这场跨越时空的时尚对话中,青年设计师们用先锋手法重构工业遗产的审美维度:金属铆钉化作流动的装饰语言,安全警示色系升华为高定色谱,工器具形态解构成未来感配饰。每个设计细节都成为解码城市记忆的密钥,让工业文明的硬核基因在时尚语境中完成诗意转译。

红钢城,这座新中国钢铁工业的活态纪念碑,承载着武钢建设者的热血与荣光。其标志性的苏式建筑群,不仅是时代审美的体现,更镌刻着百折不挠的精神密码。在钢铁产业绿色转型的当下,学院以设计为桥梁,将荆楚织品文化、工业城市时尚、传统戏曲文化熔于一炉,打造出可穿戴的“红钢城”,让历史文化突破固有形态,以鲜活的艺术形象展现工业文化与时尚艺术融合的无限可能,向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致以崇高敬意。(作者:张国栋)

来源:高校之窗自媒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