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款率超300%,又一类目TOP商家崩溃了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21 18:03 2

摘要:社交平台上,一张女性穿着未剪吊牌连衣裙的照片“火”了。网友吐糟遇到穿着不剪吊牌衣服的游客,商家吐槽长假还没结束就收到了带着汗渍、口红印或是粉底液的退货衣服,“五一白嫖党”的讨论迅速引发了无数人的共鸣和声讨。

作者 | 北窗

编辑 | 天宇

无数人期盼的“五一”,成了商家们的“噩梦”。

社交平台上,一张女性穿着未剪吊牌连衣裙的照片“火”了。网友吐糟遇到穿着不剪吊牌衣服的游客,商家吐槽长假还没结束就收到了带着汗渍、口红印或是粉底液的退货衣服,“五一白嫖党”的讨论迅速引发了无数人的共鸣和声讨。

拉长时间线,类似的事件已经发生过无数次。

女子网购18件女装穿着拍摄后又退回,当红乐队“五条人”穿着服装演出后退货,教师购买演出服在演出接触后申请退款……众多“白嫖”事件点燃过多次舆论,也揭露了一个残酷的现实——对无数服装商家而言,这样的“隐形亏损”早已是日常。

不剪吊牌、穿了就退的消费者,正在和越来越高的运营成本、捉摸不透的流量趋势一起,将无数商家逼向闭店的悬崖。每退回一件带着污渍和汗味的“新衣“,商家就要吞下隐形的利润损失,付出更高的运营成本,甚至可能面临潜在的信任危机。当规则漏洞成为无数羊毛党的通行证,商家也纷纷开始反击。

退货率飙到300%,商家被薅“秃”

“真的有人不剪吊牌就穿衣服吗,这是什么新时尚?”小红书上,一篇“五一”假期期间发布的笔记,获得了1.5万条评论回复,也在商家群中疯狂传播。

照片中,女生穿着一条绿色的格子连衣裙,背后一张明晃晃的吊牌颇为引人注意,也让站在女生身后的游客不解。评论区中,有网友直言不剪吊牌就是为了钻电商平台“七天无理由退换货”的漏洞,也有商家吐槽自己此前频频收到有明显穿着痕迹的退货服装,向平台申诉却被驳回。

照片背后的当事卖家向派代表示,近期已经有不少网友通过这条帖子找到了他们,他们也感到非常气愤,“衣服穿过我们都会拒收,如果因为吊牌拒收不成功,会剪掉销毁”。

这句回复,揭露了不少服装卖家的生存困境。

一方面,电商平台为了维护消费者权益,推出“七天无理由退换”,还有的会要求商家提供运费险,此举之下,无效订单大量增加,也给了一些人钻规则漏洞的机会;另一方面,在退换货时,平台也更偏向于买家,虽然规定商品已污损或影响二次销售,商家有权拒绝退货,消费者需自行承担损失。但在商品吊牌还在的情况下,平台和小二有时还是会判定可以退换货,对商家而言并不算公平。

这家店的遭遇并非个例。

五一期间,还有一位店主爆料辽宁沈阳某职业技术学校60多名学生集体网购演出服,在穿着演出服参加完运动会后,又组团以“质量问题”为理由申请退货退款,此举直接触发平台机制,导致店铺被封3个月,造成10多万元损失。店主在维权时还遭遇了不友好的言论,虽然学校最后原价购买了这批演出服,但对店铺造成的损失已经无法挽回。

时间往前推,2019年五一假期,就有消费者购买了18件女装,在穿着拍摄了旅游照片后以“不喜欢”为由退货;2025年年初,服装品牌JUNYANG在朋友圈吐槽知名乐队“五条人”跨年演出后将购买的服饰退回,而这些服饰直接明晃晃出现在卫视节目中,“五条人”的造型师随后公开发表声明道歉,并承诺赔偿……

一位卖家提供给派代的电商后台数据更是显示,今年五一期间服饰退货率直接暴涨,每天的退货率都超过100%,5月3日这天的退货率甚至达到了300%部,相当于每卖出3件商品就有9件被退回(含此前下单的订单)。

消费者钻漏洞,商家抱团维权

不剪吊牌,穿了就退,成了一些消费者心知肚明的“潜规则”。

小红书、抖音和微博等社交平台上,时不时就能看到有人发布相关的帖子,吐槽自己看到有人穿着不剪吊牌的衣服;火遍全网的“团播”直播间中,不少主播穿着未剪吊牌的服装劲歌热舞,跳得汗流浃背……有服装店主无奈表示,衣服的吊牌越做越大,越做越明显,甚至直接做在衣服最显眼的位置,一部分原因就是为了应对“白嫖党”。

穿了就退的薅羊毛举动,踩着道德和法律的边界。

保留吊牌但实际使用商品后退货,表面看符合电商平台的规则,实际上属于权利滥用,侵蚀了市场诚信基础,也踩着法律的边界——此前,就有消费者滥用“七天无理由退换货”规则为自己敛财牟利227万元,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1年。

从“仅退款”到“不剪吊牌穿了就退”,利用平台规则漏洞的白嫖党,对商家的影响不止于表面上一笔订单的损失,还让商家多了一笔本不应该承担的隐性成本。

衣物穿着后的气味、污渍和变形,直接导致服装无法二次销售,仓库库存积压加剧,销毁相关商品还会让店铺多一笔额外的人力成本,可能导致商家的经营成本转嫁,迫使他们取消一些服务,让那些遵守规则的消费者被迫承担额外成本。

同时,频繁退换货也会对店铺造成运营压力。

退货率升高,影响店铺的评分与流量推荐,商家承担的运费险成本也会不断攀升,还将造成市场生态的恶性循环——退货回来的商品二次销售可能引发消费者信任危机,致使店铺差评率上升,损害口碑。社交平台上,就有人吐槽过自己网购的衣服口袋里有别人用过的餐巾纸、纸币或者身份证。

面对肆无忌惮的“白嫖党”,商家也不再坐以待毙,纷纷开始反击。

最为基础的,就如此次事件中的卖家一样,拒绝消费者退换货申请,向平台申诉。一些商家更是直接跑到线下维权,远赴消费者所在地,到单元楼下、公司门口为自己“讨说法”。还有商家组团维权,遇上“白嫖党”,就让当地的商家朋友替自己维权。

也有商家选择主动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权益。此前,消费者网购11元衣服后选择仅退款,气不过的商家直接选择起诉,最后经法院调解,支付了800元卖家维权成本。随着商家维权意识崛起,还出现了一批专业的律师,专门提供代起诉业务。

还有商家,选择直接从源头切断“白嫖党”,直接拉黑某个区域的买家。社交平台和商家群中,时不时就有商家总结哪些地区退货率较高,一口气拉黑整个地区的买家,拒绝发货。虽然时不时就有误伤,却也是商家的无奈之举。

多方协同,脱离恶性循环

白嫖党对商家的伤害,最后造就的,还是市场的恶性循环。

高退货率,导致运营成本变高,利润越来越低,为了保证利润,商家只能降低质量或加价,但内卷的电商市场,总避免不了价格战,加价这条路很难长久。高退货率、低价内卷和流量难题,直接让不少电商平台的服装店主选择不干了。

据不完全统计,仅2024年下半年,就有近20个颇具知名度的女装店宣布闭店。张大奕、周扬青等初代网络红人纷纷延迟上新或者闭店,抖音上有近500万粉丝的女装巨头“罗拉密码”也宣布闭店……

商家生存空间持续被压迫,也迎来了国家层面的重视。

今年1月10日,国务院召开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新闻发布会。会上,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束为发言称:将针对社会集中反映的“仅退款”问题,约谈主要电商平台。就平台利用“仅退款”规则压榨商家生存空间,助长低质低价竞争风气等问题,提出具体整改要求,落实平台主体责任。

从国家角度开始治理营商环境,让无数被高退货率困扰的商家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电商平台其实也察觉到了这个风向,自2024年起,各个电商平台悄悄转变了政策,不再一味讨好用户,更多从商家角度出发考虑。

2024年4月,淘宝弱化 “五星价格力”体系,又在9月12日面向所有淘宝天猫商家正式上线“退货宝”服务。

今年1月,拼多多开始针对仅退款做出一定限制,宣布不再主动介入优质商家的仅退款,还会完善内部打标机制,通过分析、研判停止恶意用户的“仅退款”售后支持。3月17日,1688更是宣布将从3月下旬开始,全面取消“仅退款”。

政策一出,直接掐断了不少喜欢“仅退款”的“白嫖党”的路子。

对于“不剪吊牌穿了就退”的白嫖党处理,平台和卖家同样可以借鉴这些规定,或许同样可以从用户诚信情况、退货频率和商家处理情况等多方面来判定,给出更加公正的结果。

同时,平台还可以和商家一同进行规则细化和机制完善,明确“商品完好不影响二次售卖”的标准,细化服饰类商品“未穿着使用”的判定细则,比如从气味、褶皱、污渍等多方面出发。还可以建立恶意退货惩戒机制,要求滥用规则的人承担折旧费,进一步遏制“薅羊毛”行为,建立平台“黑名单”数据库等。

当规则漏洞成为压垮无数商家的大山时,商家生存法则已经不再是忍耐,而是主动出击,为自己维权。

或许,只有当商家、平台和政策层面对恶意退货的惩戒细化,让滥用规则的成本将越来越高,“七天无理由”才会不再被污名化,真正回归到保障消费者权益的轨道上,商家才能专注提供优质商品,让整个电商行业正向发展。

来源:派代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