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截至目前,Insta360连续6年斩获全球消费级全景相机市场第一,卖遍全球200+国家和地区,市占率高达80%,成为世界消费电子产品界“顶流”!
作者 | 紫苏
编辑 | 杜仲
来源 | 观潮新消费(ID:TideSight)
中国品牌又在一个小众细分消费领域跑出来一位隐形冠军——影石创新(以下统称Insta360)!
2015年,90后“南大技术帝”刘靖康创立Insta360,他带领平均年龄为28岁的90后团队,仅用3年就跻身行业头部。
截至目前,Insta360连续6年斩获全球消费级全景相机市场第一,卖遍全球200+国家和地区,市占率高达80%,成为世界消费电子产品界“顶流”!
从第一款产品爆卖2000万元,到如今一年卖出百万台,年入50亿元,Insta360仅用了不到10年的时间。
观潮新消费(ID:tidesight)将通过本文详细拆解Insta360这样一家中国公司的全球影像逆袭史!
“外战GoPro,内刚大疆”
Insta360超级爆品炼成记
4月22日,纽约中央车站掀起“排队抢购潮”,甚至有人凌晨3点就来了。但这次既不抢苹果也不购华为,而是抢购来自于中国初创科技企业——影石创新发布的新品全景运动相机Insta360 X5。
同日,相关话题#纽约市民凌晨排两条街长队买中国相机#也冲上微博热搜第一,中国“智造”彻底爆发!而Insta360也让全球全景运动相机市场迎来历史性拐点!
要把产品做到全世界第一,背后首先要有一个像乔布斯一样完美主义、苛刻但富有颠覆创新思维的产品经理。
Insta360创始人兼董事长刘靖康就是有着这些特质的产品经理。
在全球消费市场上,刘靖康带领Insta360精准切中“全景运动相机”这个细分品类,因为他发现:“GoPro是运动相机,但它不全景;三星和理光是全景相机,但是它不运动。并且这是一个真需求!”
于是,Insta360出道创巅峰!2018年,打败韩国三星和日本理光,成为全球全景相机出货量第一;2024年,又超越GoPro,成为全球运动相机出货量第一。
“双料冠军”的背后,Insta360不断探索垂类红利市场,挖掘并发现用户的痛点和需求,并通过高昂的研发投入、持续的技术创新,成功实现产品突破。
Insta360能成功打造10亿级超级爆品,创造全球影像逆袭史,不仅印证了“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还精准集齐了“天时地利人和”。
中国影石Insta360在短期快速超越对手日本理光(Ricoh)、美国GoPro,核心就在于产品迭代出新速度快,且周边配件更为丰富,当对手很难跟进后差距越拉越大,这符合大多数超级爆品的出圈特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刘靖康也曾公开表示,Insta360的竞争优势在于“快”:“快速试错,比竞争对手更快速地做出适应和调整,就更有可能捕捉这个机会。”
五大天时:一是2015年成立赶上了双创的大热风口,大学生创业红利尽显;二是借助智能手机发展所带来各种器件小型化的产业红利,通过工艺成熟、成本降低的产业链优化垂类产品;三是抓住“VR浪潮崛起+AI 1.0技术兴起”的时机,通过炫酷概念产品获得市场认知;四是2016年以后风靡全球的Vlog浪潮,以及国内各大短视频社交平台崛起,让“全民皆媒体”时代的全景相机需求量激增;五是2022年之后,户外经济崛起,露营成为出游常态,“全景+运动”相机成为必备影像工具。
两大地利:一是中国大力发展科技创新政策驱动下,全球人才集聚,因此Insta360集聚了斯坦福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国内外学府的人才;二是Insta360总部所在地深圳,拥有全世界最全最棒的消费电子供应链,相当于站在巨人肩膀看世界。
三大人和:一是创始团队善于总结、挖掘行业痛点和需求,通过新的全景技术、拍摄技术、创作流程,精准拿捏用户;二是创始人及团队,都富有创意和想象力,以特殊视角吸引眼球来宣传产品,比如通过“老鹰视角看世界”的创意策划火爆全网;三是获得多个机构投资人青睐,在资本加持下发展速度翻倍。
Insta360关于产品创新和品类拓展的逻辑值得每一个创业者学习!
“有点像猎人寻找猎物!”刘靖康曾在采访中表示:“我们就是一直在复制并重复做两件事:一是找到并解决一个产品/品类的痛点,二是找好目标客户和场景,做好 PMF(product market fit)。”
当然,产品/品类 “猎物”不是随随便便找的,也是有一定标准的。
刘靖康将标准按重要性排序,一是这个品类里有明显未被解决的痛点或需求(这就代表有机会,谁能解决谁就有竞争力);二是这个市场的头部公司毛利还可以,有五成左右(高毛利意味行业有门槛,需求难且复杂就不容易卷价格);三是这个市场的年销售额在百亿人民币级别(这个规模恰好属于大公司看不上,但还具备一定发展空间)。
可观的营收和毛利率数据就是Insta360产品创新和品类拓展成功的最有力证明。据悉,Insta360在2024年前三季度的营收为39.54亿元,已超2023年全年水平,2024年全年预计营收在50.45亿-61.67亿元。
2024年,全球运动相机销量排名前三位的厂商分别为Insta360、GoPro、大疆。当下,Insta360的主要竞争对手依然不容小觑,既有上市多年的海外运动相机鼻祖GoPro,也有同城竞技的无人机霸主大疆。
“生而全球化”的
中国智造标杆范式
在全球知名商业财经杂志《Fast Company》发布的2024全球最具创新力公司榜单中,Insta360与科技巨头Google、耳机巨头BOSE,位列全球消费电子领域前三强,而苹果位列第四。
数据显示,Insta360在2024年上半年,境外收入18.42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高达76.52%。从公司成立之初,海外一直是Insta360的主战场。
“当时国内(电子消费)都在打低价策略。小米也在做全景相机,人家(如果)卖三四百块钱,卖个79的怎么搞?”富有超强忧患意识的刘靖康,早早就做出了一个大胆决定:锚定出海,进而避开国内低价内卷。
面对长期为欧美、日韩大牌所垄断的智能影像市场,Insta360作为一个初创品牌,先是选择切入全景相机市场,后又快速打入运动相机市场,最终开辟了全景运动相机这一创新品类,一跃成为全球第一,快速形成绝对领先优势。
据悉,在2016年CES展会上,凭借即拍即得、实时拼接等领先于竞品的独特功能,Insta360 Nano一战成名,上市第一个月狂卖2万台,外媒评价称“开创了人人都是VR摄影师的时代”。
打破传统路径,确立“生而全球化”发展模式的Insta360,凭借国内消费电子供应链的绝对优势,以持续的技术突破与内容创新重塑智能影像行业格局,打出了一手“国内开花国外香”的好牌。
依托全球化战略布局,Insta360全球设立五大办公中心,还构建起覆盖研发、生产到销售的全链条运营体系,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并行的双轨策略,将销售网络逐一铺设至全球200多个国家及地区。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23年,Insta360在全球全景相机的市场份额连续六年第一,2024年预计达到81.7%,将行业鼻祖理光(2015年发布首款全景相机)和GoPro(2004年发布首款运动相机)远远甩在身后。
从销售额来看,2021年至今,Insta360有76%以上的营收来自海外,美、日、欧是三大核心市场,有近四分之一的收入来自美国,南美、非洲等市场因为渠道限制进展较慢。
欧洲是Insta360的第二大市场,从2022-2023年,其销售额从4.65亿元涨到8.32亿元,同比增速达到80%。
Insta360的海外收入占比居高不下,加之美国关税政策以及来自直接竞争对手GoPro发起的337调查申请,让其面临的国际市场风险加大,且在中国市场的增速也较为缓慢。
尽管前路还有诸多未知,但是Insta360用技术和创意把 “中国智造” 玩成全球爆款,带全世界见证了中国科技崛起!
90后“南大技术帝”
身价超10亿
看一个企业是否能穿越周期、确保基业长青,最重要的就是要透过现象看这家企业和创始人的底色!
影石Insta360官网以“始于敢想(Think Bold)”为Slogan,这正是其创始人刘靖康的写照。
影石创新创始人兼董事长刘靖康
刘靖康出生于1991年,广东中山人,从小就展露了技术天赋。小学阶段就研究用代码修改游戏参数,从此他的青春与代码结下不解之缘。
2010年考入南京大学软件学院就读,大学期间,刘靖康通过几个轰动全网的“小动作”,获得了“技术狂魔”的美誉。
先是用7000张同学照片构建的数据模型算出 “南大院系标准脸”,后因根据一段视频采访的按键音成功破解360董事长周鸿祎的手机号码,甚至差点因为一个《如何入侵老师邮箱改成绩》的 “教学贴”而被勒令退学。
这些叛逆的“神操作” 也为刘靖康走上创业之路埋下伏笔——敢想敢试,不怕翻车。
刘靖康的创业之路也是从校园起步,从2013年的“名校直播” APP到专门帮企业做活动直播的“V直播”,慢慢建立了对产品、技术、商业三者融合的基础认知。
作为Insta360背后的早期投资人,峰瑞资本创始合伙人李丰曾评价:“这小子表面看着像个卖萌的段子手,骨子里精得很,技术和商业两把刷子都硬。”
从纯软件技术驱动的轻资产创业,到重新选择一条软硬结合的创业路线,刘靖康和Insta360早期走了一段非常艰难的历程,包括将总部从南京搬到深圳重新开始。
刘靖康回忆称:“在计算机世界里复制一个东西是很简单的,但是硬件物理世界里,把一个东西从1复制到10,再复制到成百上千、几十万甚至百万级,对应的是完全不一样的问题。”
极客公园创始人张鹏评价刘靖康的创业起点,是大学生创业+硬件创业,算得上传说中两个「地狱级」创业难度双重叠加。
智能影像是一个长链条的复杂行业,正是因为Insta360在 “地狱模式” 里积累了能力,自然生存能力比较强。刘靖康判断,即便拉长到未来30年的发展期限,经历3-4个经济周期,需求侧和供给侧发生更多改变,Insta360做长远的概率依然比较大。
那么,这份保持企业持续生命力的底气何来?
据悉,成立至今,Insta360年均研发投入过亿元,目前公司员工超2000人,研发人员占比近50%。截至2024年6月,Insta360在全景图像采集拼接技术、防抖技术、AI影像处理技术、模块化防水相机设计技术等多个智能影像设备的关键领域,拥有800余项专利,多件技术入选中国专利奖,已形成核心竞争壁垒。
创业不是一路开挂, 上市之路更非一帆风顺。
2017年公司实现盈利,在经历2020年、2021年两次上市折戟后,终于在今年2月27日,Insta360在科创板上市注册获中国证监会正式批准,以“全球智能影像第一股”身份,完成在资本市场的关键棋局。
影石创新招股书数据显示,刘靖康通过北京岚锋、持股平台岚沣管理,间接控制29.94%、4.07%的股份,合计可支配34%的表决权,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以45亿元发行市值估算,刘靖康身家达到11亿元,可以跻身90后创富榜前列,即将成为“最年轻的科创板董事长”。
结语如今,Insta360在全球影像领域的地位,犹如无人机领域的大疆。
行业数据显示,全球手持智能影像设备市场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164.3亿元增至2024年的424.5亿元,复合增长率达14.2%。随着消费级市场持续扩容,预计2027年市场规模将突破592亿元,Insta360发展前景广阔。
刘靖康称,一个公司能生存的基本假设是:它能为更多客户和场景提供产品和服务,并且客户满意,愿意付费。其中 “客户和场景” 涉及需求挖掘能力;“产品和服务” 是研发和供应链能力;能卖给客户是市场和营销能力。
“跟这个基本假设相关的各项核心能力,我们都在增长,没有明显的短板。只要能力在手,做其它业务也能做出来。”
【参考资料】
1、《深圳杀出超级IPO!抢下全景相机全球2/3市场,还与大疆PK,南大多名90后校友资产或将轻松过亿,IDG又赚麻了》《新财富》杂志
2、《影石Insta360刘靖康:当机会稀缺,年轻的后来者如何做到第一?》晚点LatePost
3、《纽约人凌晨5点抢的“中国全景相机”,啥来头?》DT商业观察
4、《90 后刘靖康:从 “技术怼王” 到 “影像界大疆” 操盘手,他把相机玩出了花》南大科创
5、《全球出货量第一,影石创新要上市了!》品牌方舟BrandArk
6、《影石刘靖康:在「AI 硬件」的战场上,大 Boss 是手机厂商,不是互联网公司》极客公园
来源:观潮新消费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