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通常在每年的5月20日至22日之间。
传 / 统 / 二 / 十 / 四 / 节 / 气
小
5月
21日
满
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通常在每年的5月20日至22日之间。
PART.1
小满之名,蕴含着两层含义。其一与农业生产相关,《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提到 “四月中,小满者,物至于此小得盈满”。此时,北方地区的小麦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但尚未完全成熟,故称为“小满”。其二与降水有关,在南方地区,小满节气意味着降水开始增多,雨水充盈。
PART.2
气候特点
小满时节,气候呈现出明显的变化。气温逐渐升高,全国大部分地区日平均气温在22℃以上,黄河以南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开始出现35℃以上的高温天气。同时,南北温差进一步缩小。降水方面,南方地区由于冷暖气流交汇,降水频繁且量多,容易形成暴雨或特大暴雨,江河湖泊水位上涨。而北方地区降雨较少,甚至无雨,但随着气温快速上升,空气湿度较低,天气较为干燥。此外,小满前后冷暖交汇频繁,强对流天气时有发生,暴雨、狂风、雷电等灾害性天气需要特别警惕。在西北高原地区,此时已进入雨季,作物生长旺盛。
小满节气是夏季的重要节点,此时气温升高、湿度增大,湿热交织的环境为病原体滋生、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这一时节要注意这些方面:
湿热环境助长病原体
小满后高温高湿的气候易滋生细菌、霉菌和蚊虫,增加肠道传染病(如痢疾、霍乱)、皮肤病(湿疹、足癣)和虫媒传染病(登革热、疟疾)的传播风险,需加强环境消杀和蚊虫监测。
温差波动诱发呼吸系统疾病
小满时节昼夜温差仍较大,加上空调使用增多,易引发感冒、肺炎等呼吸道疾病,公众需注意保暖,避免过度贪凉。
田间劳作中的健康隐患
小满是夏收、夏种的关键期,农民长时间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下,易引发中暑、农药中毒或皮肤感染,户外作业者要做好防晒、及时补水。
虫咬与动物源性传染病
田间劳作可能接触蜱虫、恙螨等媒介生物,增加森林脑炎、恙虫病等风险,外出作业需穿戴好防护服,伤口及时处理。
居所环境管理
古时小满有“祭车神”祈雨习俗,现代可引申为关注雨季排水系统,防止积水滋生蚊虫。及时清除卫生死角,减少传染病媒介滋生。
老年人、儿童及慢性病患者对气候适应力较弱,时常注意身体方面变化,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突发或旧病复发。
小满节气不仅是农耕文化的时间节点,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健康提醒。通过融合传统智慧与现代疾控手段,可有效降低季节性疾病风险。这一时节的气候与健康关联,体现了中国人“顺应天时”的生存智慧,也为当代公共卫生管理提供了自然启示。
撰稿:赵倩
个别图片由AI生成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