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刷短视频总能刷到“三个月开10家店”“半年营收破千万”的创业神话,但现实里,大部分创业公司撑不过3年。到底什么样的人能在创业这场九死一生的冒险里活下来?
刷短视频总能刷到“三个月开10家店”“半年营收破千万”的创业神话,但现实里,大部分创业公司撑不过3年。到底什么样的人能在创业这场九死一生的冒险里活下来?
首先得有敢想敢干的“路子”精神。当年美团王兴创业,做过校内网、饭否,失败后又一头扎进团购赛道。他说:“多数人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愿意做任何事。”创业不是按部就班的考试,需要打破常规的勇气。
光有胆子还不行,得学会“低头看路”。瑞幸咖啡能从暴雷到逆袭,靠的就是精准摸透用户需求。他们发现打工人既要便宜又要品质,于是推出9.9元咖啡,还疯狂开社区店,让咖啡像便利店一样触手可及。
这样看来,那些成功的创业者,不过是比别人多了点敢闯的劲儿、多了些解决问题的脑子、多了份咬牙坚持的韧劲儿。提起这三点,一个叫做董超的农村大学生完美符合。
董超是四川成都蒲江县金家村人,2005 年,董超考上曲阜师范大学,毕业后进入山东烟台一家大型连锁超市工作。凭借出色的能力,五年间他从实习生一路晋升到人力资源部经理。然而,一次偶然查看销售报表的经历,让他的人生轨迹发生了转变。
报表中显示,董超家乡四川省蒲江县的猕猴桃,产地收购价约6元/斤,而超市售价高达20元/斤,中间差价近3倍。深入了解后他发现,层层中间商的流通环节是价格高的主因。
消费者不该为冗余的中间成本买单,果农也不该因滞销发愁。这个发现让董超辗转难眠。同年,他毅然辞去工作,带着积攒的30多万元回到蒲江,决心用电商打破传统流通壁垒。
创业初期,董超瞅准了电商领域。他以比其他收购商高 15% 左右的价格大量收购猕猴桃,确保果农利益,也保障水果质量,然后通过知名网络购物平台开展秒杀促销活动。
让董超惊喜的是,上午10点活动开始后,后台订单量迅速攀升。“每刷新一次页面,订单就增加百单左右,手机提示音不断,根本来不及反应。”他回忆道。截至当天下午2点,订单量已突破2万单,他紧急筹集资金调货,十多辆货车连夜运输300多吨猕猴桃进行加工发货。 这场持续48小时的促销活动,最终带来5.3万单订单,销售额超200万元。
这次直播让浦江猕猴桃在生鲜电商领域引起了不少的轰动,许多商家开始找他合作。在那之后,他开始为多个电商平台供货,并将产品直供曾经工作的连锁超市。
订单越来越多,董超感觉到了一丝危机。他意识到没有自有种植基地,始终会受到制约。
次年,他流转300亩土地,引进爱媛果冻橙、春见耙耙柑等5个电商热销柑橘品种。为缩短投产周期,他采用嫁接技术改良品种,将新苗嫁接在红橘等砧木上,并引入水肥一体化管理,实现“第一年种植,第二年挂果,第四年丰产”。
其中,爱媛果冻橙因“皮薄汁多、糖度高”成为爆款,售价达8元/斤;春见耙耙柑成熟后口感爆汁,深受消费者喜爱;黄金柚则通过改良用途,从低价鲜食果转型为观赏果,按个销售提升附加值。
董超天生就是做生意的料,他不仅懂得怎么赚钱,还明白怎么省钱。
在采购水果时,董超发现物流成本占比极高:以荔枝为例,空运至北京的单票运费超40元,比荔枝的价格都高。于是他提出“协同仓”概念——与安徽砀山、山东、广西等地的同行合作,共享仓储资源,订单就近发货。 比如安徽的订单,从砀山仓库发货,陆运成本仅3元/单,而且用的时间跟空运差不多。
不仅如此,董超还能在别人走不动道的时候弯道超车。
2020年疫情期间,线下销售受阻,直播带货兴起。董超观察到商家与主播间的痛点:商家缺流量、主播缺优质货源。
于是他迅速建立直播共享基地,招募主播,整合当地40多家食品企业和种植户资源,形成“供应链+直播”闭环。这种模式不仅带动水果销售,还帮助当地食品企业拓展线上渠道,实现“一果带多品”。
20年前,董超还只是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如今,董超的年销售额已经突破9000万元。
来源:投农业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