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山西太谷,青砖黛瓦的鼓楼街道迎来了一场奇妙“穿越”——当95后、00后踩着运动鞋踏上青石板路,当非遗手作摊前围满举着手机直播的年轻人,这条承载着晋商文明的千年古街,正以“传统民俗+潮流打卡”的形式焕发新生。
在山西太谷,青砖黛瓦的鼓楼街道迎来了一场奇妙“穿越”——当95后、00后踩着运动鞋踏上青石板路,当非遗手作摊前围满举着手机直播的年轻人,这条承载着晋商文明的千年古街,正以“传统民俗+潮流打卡”的形式焕发新生。
5月17日这场由晋中信息学院与鼓楼社区联手打造的“鼓动青春・古城奇遇狂欢节”,正在用青春密码破译传统文化基因的生动实践,让古老街巷成为文化传承的“活态实验室”。
晨光中的鼓楼街道,一场别开生面的开幕式正在打破时空壁垒。学生团队带来的《旋律之翼》花球啦啦操,将传统鼓点节奏与现代舞蹈语汇巧妙融合,明快的律动中,汉服袖口与运动发带一同飞扬。
开幕式上,非遗传承人展示的面塑技艺与红色主题情景剧同步上演,形成 “传统与现代共生、本土与多元共融”的独特景观。原来传统文化不是“老古董”,而是能让人上瘾的“新潮流”。
古街两侧的六大主题摊位,构成了沉浸式文化体验的“时空胶囊”。在“子平农场・健康大探秘”摊位前,新鲜的太谷西瓜与传统农耕工具并排陈列,志愿者用“食材盲盒”游戏讲解二十四节气与现代农业的关联。
“鼓楼墨韵・原创手作”摊位则玩起了“文化盲盒”,参与者随机抽取鼓楼飞檐、砖雕纹样等元素,在数字屏上创作属于自己的古街符号。数据显示,超200人次参与体验,青年与中老年参与者比例接近1:1,印证了活动“全龄段破圈”的成功。
“这种‘可触摸、可参与、可分享’的设计,暗合了体验经济的核心逻辑。” 正如体验营销专家张力所说,“当年轻人在‘种子猜猜乐’游戏中认识五谷,当老年人在汉服打卡点收获数百个点赞,文化传承就从单向度的‘说教’,转变成了双向奔赴的‘玩耍’。”
活动的影响力早已突破古街边界。抖音话题 #团聚鼓楼・拾光印记 #上线首日播放量迅速升温 ,形成了“线上种草—线下打卡—二次传播”的闭环。最引人注目的是“食小环”Q版立牌的走红——这个融合学院专业特色与古街元素的IP形象,成为年轻人社交平台的新宠。
更值得玩味的是“文化护照”的集章模式。参与者穿梭于六大主题摊位打卡,最终兑换的不仅是文创礼品,更是一份“古街新公民”的身份认同。这种游戏化设计,让文化体验从“到此一游”升维为“情感投资”。
在文化体验之余,美食无疑是最能触动人们心灵的元素之一。雨泉豆制品、郝膳坊特色美食、鑫饼记传统面点、荣欣堂太谷饼、胡蔴子等非遗美食摊位前,香气四溢,故事流淌。荣欣堂太谷饼传承人现场演示“三翻六转”技艺,230度炉温烘烤出的“金裹银”饼皮,承载着晋商“以食传信”的商业智慧。
传统文化的传承从来不是简单的“复刻粘贴”,而是需要找到与时代对话的 “翻译腔”。未来,随着更多“古街 + 青春”模式的探索,有理由期待,传统文化将在时代浪潮中激扬起更绚烂的浪花,让每一处历史肌理都绽放出属于这个时代的光彩。
(责编 张丽 闫珊 助编 郑淑颖 祁佳乐)
来源:山西现代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