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在市立图书馆遇见过对着电脑发呆的格子衫大叔,屏幕上是修改到第七版的简历:在市民公园围观过举着自拍杆直播钓鱼的老哥,观看人数始终在两位数徘徊、更见过工作日下午三点坐在商场长椅上发呆的中年男女,他们面前放着半价奶茶,目光却黏在滚动播放招聘广告的电子屏上。
每座城市的清晨都藏着两个平行世界;早高峰地铁里西装革履的白领、与写字楼阴影下徘徊的中年身影,前者正奔赴职场,后者在寻找生计。
我在市立图书馆遇见过对着电脑发呆的格子衫大叔,屏幕上是修改到第七版的简历:在市民公园围观过举着自拍杆直播钓鱼的老哥,观看人数始终在两位数徘徊、更见过工作日下午三点坐在商场长椅上发呆的中年男女,他们面前放着半价奶茶,目光却黏在滚动播放招聘广告的电子屏上。
当裁员潮漫过35岁警戒线,这群被职场除名的中年人正在经历着怎样的人生重启
斜杠生存:左手外卖箱,右手方向盘
外卖骑手平均年龄从三年前的27岁攀升至38岁,这个数据背后是无数中年人的谋生突围。老陈的故事颇具代表性,前地产策划总监,现在早高峰送豆浆油条,晚高峰接代驾订单,他说最怕遇到前同事叫车,有次帮醉酒的上司代驾,对方愣是没认出戴着头盔的他。
但总有破局者,某短视频平台近期爆火的"新闻老炮"组合,正是纸媒黄金时代的名记夫妻,他们用调查报道的功底拍市井烟火,拿新闻特稿的笔触写短视频脚本,硬是在流量池里杀出一条血路,观众夸他们"把菜市场拍出了人间史诗感",却不知那些惊艳运镜来自抵押相机换的稳定器。
微型创业:从路边摊到网红店
人民路拐角的"老张麻辣烫"总排着长队,没人知道掌勺的秃顶老板曾是某上市公司财务总监,他用Excel表格计算食材损耗率,拿SWOT分析周边竞品,硬是把三轮车小吃摊做成美食博主必打卡的网红店。隔壁倒闭的加盟奶茶店老板蹲在马路牙子抽烟:"早知道他这野路子能成,我还花三十万加盟费干啥?"
更多人在行业废墟里捡拾生路。教了二十年英语的杜老师,现在专攻中老年人口语培训,前程序员老周开的手机维修铺,贴膜生意比写代码时薪还高,最绝的是某房企策划总监,转行专做"精装房去风格化改造",客户多是和他一样遭遇裁员的前中产。
下沉活法:保安亭里保温杯
深夜的写字楼保安室像另类茶馆。值夜班的老孙会帮00后保安修改情书,他年轻时可是文学论坛版主;保洁王姐手机里存着三百多个老板电话,谁家要找个靠谱育儿嫂她门儿清,这些岗位月薪不过四千,却成了不少人的信息中转站。
也有沉沦者,见过拿赔偿金炒股血本无归的,见过假装上班在网吧混日子的,最唏嘘是某前高管妻子在菜市场拉住我:"能不能假装他同事打个电话?就说公司要返聘......"
生存启示录
中年失业像场突然的失重,有人抓住降落伞,有人撞向缓冲垫。但真正的体面从不在西装革履间。而在深夜代驾时小心避开豪车刮蹭的谨慎里,在麻辣烫摊前擦净每张桌子的坚持中。当人生被迫重启,重要的不是找回过去的版本,而是学会在新的系统里流畅运行。
政策培训课、夜间技能班、零工经济平台等等,这个城市为跌倒者准备了无数隐形扶手。关键是要弯得下曾经笔挺的腰,接得住生活递来的任何角色,就算是跑龙套,也要做片场最敬业的那个!
来源:糯糯睡不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