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校4年来,彰显学校全人教育理念——开发区王懿荣高级中学: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21 19:55 2

摘要:2021年9月,开发区王懿荣高级中学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4年来,学校以“懿德笃行,日新向荣”校训为精神航标,确立“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的办学理念,将“甲骨文发现者”王懿荣的治学风骨融入血脉,以五育增值评价为经纬,着力打造德为根基、智为锋芒、体为支柱、美为羽翼

YMG全媒体记者 李京兰 通讯员 林兆生摄影报道

静倚黄海之滨,巍峨磁山之麓,传承古现文化。

2021年9月,开发区王懿荣高级中学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4年来,学校以“懿德笃行,日新向荣”校训为精神航标,确立“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的办学理念,将“甲骨文发现者”王懿荣的治学风骨融入血脉,以五育增值评价为经纬,着力打造德为根基、智为锋芒、体为支柱、美为羽翼、劳为血脉的育人生态体系,彰显学校全人教育理念,编织新时代育人蓝图。

学校可容纳60个教学班,共有3000名在校生。学校教师学历层次高,研究生比例达到48.2%,有60多位老师毕业于北师大、华东师大、东北师大等名牌师范院校,另有20位老师毕业于山东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等双一流大学。学校目前拥有正高级教师1人,齐鲁名师2人、地市级名师2人、烟台市名班主任6人、烟台市高中段学科带头人5人,区级、市级名师工作室主持人3人,及其他各类名师骨干教师20多人,名师、骨干教师的比例在全市高中名列前茅。

学校坚持营造“严教——科教——乐教”的教风、“勤学——深学——活学”的学风、“求实——守正——创新”的校风,教育教学质量实现跨越式提升,并获得烟台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工作表现突出学校。

在全市统考中,学生成绩提升增长率稳居全市高中前两名;一大批学生从中考入学的普通成绩实现了大幅度进步,真正做到了“低进高出,高进优出”。

4年来,学校先后荣获全国中小学国防教育示范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山东省绿色学校、烟台市首批普通高中办学质量达标学校、烟台市首批市级基础教育教研基地、烟台市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

一流的办学条件——

为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环境保障

学校从设计、施工到最后投用,都始终贯穿着绿色健康的环保理念,全过程采用环保材质,加之林荫道、广场植被、校园绿地等系列化建设,实现了健康与美观的统一融合。

构思设计上,学校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顺应山地地形,采取错层建筑模式,为学生构建开放交融的校园环境。综合教学楼、办公楼、多功能报告厅、室内体育馆、学生公寓、报告厅、多功能星级餐厅、图书馆、标准运动场一应俱全。学校利用连廊串联校园教学、生活、体育各个区域板块,实现功能区之间既相互独立又有机融合,能够很好满足学生上课、就餐、住宿、运动等学习成长多元化需求。

综合教学楼内均设置有多媒体一体机教室、数字化实验室、高标准通用技术实验室,学科专用教室,每个教室都配备智慧黑板、电子班牌,另有两个录播室、一个电子阅览室,一个劳动教室,致力于打造集教育教学、学生成长、生活服务于一体的智慧化校园,为每一名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提供最优质的硬件支撑。

除了一流的硬件设施外,学校还建有全面覆盖、多种功能的网络数字化系统,学生行为分析系统、人脸识别系统、网络阅卷系统等的应用,将学校构建成为一个集信息资源、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的全数字空间,实现了教育教学过程的全面信息化和现代化。

发挥名师、名班主任两翼支撑——

党建引领为学校发展聚势赋能

学校高度重视党建示范引领作用,以“抓好党建促教学,围绕教学抓党建”为目标,不断深化课程建设、课堂改革、德育实施、校园安全等工作,实现党建工作对学校工作的全面引领。

加强理论学习,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和“三会一课”制度,规范主题党日活动,严格落实组织生活制度,认真开好组织生活会,党委班子成员带头上好党课。学校党委创新工作思路,注重党性教育和师德建设的结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以“主题教育”“党纪学习教育”为契机,进一步教育引导全体党员教师坚定理想信念、筑牢思想防线,努力实现党建工作与教书育人的“同频共振”。

学校注重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推进“百名书记破百题”项目为依托,组织了“党员先锋示范岗”的评选活动,每学年评选出“教学先锋示范岗”“德育先锋示范岗”“服务先锋示范岗”等15名先锋模范党员,示范岗党员教师通过多种方式分享工作经验,辐射全体党员。学校创建“127N”名师引航项目,坚持党支部为核心统领,发挥名师、名班主任两翼支撑,立足7名省市党员名师、名班主任团队带动效应,促进师生队伍全员发展,形成雁阵齐飞新格局。实行“把党员培养成优秀教师,把优秀教师发展成党员”的双培养机制。学校的培训学习系列活动提升了党员骨干教师的业务能力,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引擎和动力源。2023年7月,学校党支部被评为“烟台市先进基层党组织”,2023年12月,学校被确定为市级“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宣讲基地”。多名教师获得“烟台市教书育人楷模”荣誉。

全人教育理念——

五育并举为立德树人拓展全面育人空间

学校将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态文明、心理健康等重要内容与学校特色相结合,渗透到一系列主题德育活动中,例如“家国又清明,鲜花献英烈——清明缅怀纪念活动”、“青春逐梦·砥砺奋进磁山研学旅行”、“踔厉奋发强国防,勇毅前行向复兴——国防教育实践活动”、“十八而志担青年责任,强国有我为民族复兴成人礼仪式”、心理公益广告设计征集比赛,“探索我的能量球”活动,共读心理小报活动等等,这一系列德育活动有效帮助学生立三观、正人品、强学识,达到良好的德育成效。同时加强德育课程建设,将德育融入各学科,让学生在学习中受熏陶,培养良好品德。

作为国家级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学校坚持将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与德育管理、学校活动有机融合,着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国防素养。常态化举办国旗下讲话、国防教育征文、国防知识竞赛等各类活动的同时,采取专兼结合组建军事技能教官团队,参与学生军事训练。在军训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专门引进了打靶射击项目,成为全省第一个将该项目引入高中军训的学校,此举获得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

学校积极加强体育课程建设,确保开齐开足体育课程,有效提升学生体育素养与健康水平。同时,大力开展阳光体育活动,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及体育竞赛丰富多彩,让学生每天都能拥有充足的体育锻炼时间,增强了体质,培养了竞争与团队合作精神。在各类体育赛事中,学校成绩斐然,屡获佳绩,在烟台市篮球、田径、武术、乒乓球、踢毽子、跳绳、足球、排球等赛事中连年荣获冠、亚军。

以“人文美育,陶冶情操”作为艺术课程的教学原则,注重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提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同时,大力开展各类艺术活动,如音乐、美术等,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艺的平台,激发了他们的艺术兴趣与爱好,丰富了课余生活,培养了艺术气质与审美情趣。烟台市第八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荣获第一名的好成绩,在市、区级艺术展演活动、器乐、舞蹈、戏剧比赛中均取得可喜成绩,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增添了亮丽色彩。

学校加强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开齐开足劳动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通过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劳动的价值和意义,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和方法。建立劳动教育评价机制,将劳动教育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劳动表现进行评价和考核。通过评价考核,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劳动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劳动积极性和主动性。

人才强校战略——

名师引航为教师发展擘画蓝图

学校积极打造名师引航团队,坚持党支部为核心统领,发挥名师、名班主任两翼支撑和带动效应,促进教师队伍全员发展,形成雁阵齐飞新格局,全面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创新开展教师队伍素质提升培训教育,把师德师风作为新教师岗前培训和教师在职培训的重要内容。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强化专业带头人和青年教师培养,扎实推进“青蓝”结对工程,让青年教师在专业成长路上有人引领、有人指导。开展名师示范课,为青年教师提供具体的教学样本。

开展青年教师大比武,通过过关课、验收课、展示课,当场剖析问题,解决难点疑点。学校重视教师成长发展规划,开展中青年教师五年规划行动,使青年教师明确自我发展潜能和努力方向,坚定目标,扎根教育事业。

建立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以“理论学习、集体备课、主题教研、反思交流”等活动为基本形式的校本教研模式。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问题为中心,整体构建特色校本教研体系,以“教研室—教研组—备课组”的模式开展教研活动。集体备课实行“个人备课—集体研讨—资源共享—个性化使用”的备课模式,实行备课资源的广泛共享。通过个人备课,组内说课,集体评议研讨形成初步的教案,再经过听课研课,加以修订、完善。

建校来,有2名老师获得省级优课,4名老师获得市级优课,19名教师获得区级优课。参与省级课题五项,市级课题34项,区级课题1项。

文化浸润校园——

懿荣文化为精神建设铸牢根基

王懿荣的事迹,承载着学术求真的科学态度、文化守护的历史自觉、心系家国的责任担当、理想坚守的人格力量。学校秉承“立人以德、传承文明”的时代使命感,充分发挥王懿荣故里的文化资源优势,以“甲骨文之父”王懿荣身上所体现出的“矢志向学、格物求真、忧民担当、舍身报国”“四大精神”为魂,在实践中构建了“认知—认同—践行”三段育人链条,以其学术贡献、文化担当、爱国气节为核心,通过环境浸润、课程渗透、实践体验、制度保障四大路径,实现从“看见精神”到“理解精神”“感受精神”再到“践行精神”的层层递进,最终内化为学生的价值底色。

立足从“认知”到“践行”的精神内化路径,学校以文化环境浸润认知,通过空间符号、视觉标识、数字技术,让学生在日常接触中形成对王懿荣精神的直观感知,立校初打造的现代化王懿荣纪念馆“懿荣讲堂”,已经成为学生定期打卡的“第二课堂”。

其次,学校注重以课程渗透价值认同,通过知识传授、跨学科解读,让学生理解精神内涵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建立理性认同,“懿荣大戏”、“千秋懿荣”话剧循环上演,以历史、文学的融通,还原王懿荣先生的光辉人生。以活动增强体验感受。通过仪式化活动、实践参与,让学生在情感共鸣中感受精神力量,形成情感联结,“家乡文化调查”活动,大大增强了学生的文化使命感。以相关制度保障践行,通过文化纲领、评价机制,将精神要求转化为行为习惯。以协同传播实现持久内化,通过家校社联动,将校园精神转化为社会文化共识,最终使王懿荣精神成为学生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的内在准则。

目前,王懿荣高级中学正式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兴学者孜孜矻矻,求学者日新其业。面向未来,王懿荣高级中学将继续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打造文化高地,传承先贤精神,为每一名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让每一个怀揣梦想的学子,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以教育之光映照复兴之路,以青春之名共赴时代之约。

责任编辑:李京兰

来源:大小新闻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