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2025任务书”出炉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21 19:58 2

摘要: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京津冀协同推进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决定》《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北京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要求,做好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作,北京市发展改革委近日印发《北京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2025年工作要点》(以下简称

穿越2500多年历史,蜿蜒近3200公里,中国大运河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底蕴,无数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在运河两岸生根开花、竞相绽放。

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京津冀协同推进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决定》《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北京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要求,做好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作,北京市发展改革委近日印发《北京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2025年工作要点》(以下简称《工作要点》)。

大运河发展成效显著,绘就“五新”画卷

大运河北京段以白浮泉、玉泉山诸泉为水源,最终流入北运河,涉及昌平、海淀、西城、东城、朝阳、顺义、通州7个区。

经过多年持续发力,大运河以线串珠、以珠带面的发展格局基本建立,沿线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利用协调推进局面基本形成。

文化遗产的整体性、系统性保护呈现新局面。攻坚完成白浮泉遗址腾退,路县故城考古遗址展示工程完工,联动沿线8省市举办非遗联展。

河道水系治理管护和水资源集约利用取得新成效。大运河北京段河道补水5亿立方米,北运河京冀段全线62公里通航,改造及新建滨水绿道50余公里。

大运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实现新突破。实现大运河京津冀段污水处理标准协同,全线基本实现无Ⅴ类和劣Ⅴ类河段。

文旅资源优化整合和文旅产业深度融合迎来新跨越。成功创建北京(通州)大运河5A级文化旅游景区,副中心三大文化设施建成开放,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亮相。

多维度挖掘和阐释大运河文化内涵焕发新活力。编纂出版《大运河文化辞典》,推出图书《漕运三部曲》、戏曲《大运河》、画卷《北京大运河揽胜图》、影视《京杭大运河》、舞蹈《镇水神兽》等文艺精品。

统筹推进运河建设,谱写“五方”协同

《工作要点》从保护利用文化遗产、优化运河生态环境、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完善公共服务配套、拓展文化交流合作等五方面做了32条具体任务安排。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赓续运河历史文脉。重点围绕运河遗产保护利用和文化内涵活化传承,主要包括建成路县故城考古遗址公园、推进颐和园西宫门腾退保护、开展大运河通州段古河道二期考古调查、做好大运河古籍文化研究等。

推进河道空间综合治理,优化运河生态环境。重点围绕河道防洪能力提升与滨水空间生态治理,主要包括实施温潮减河工程建设、推进坝河口蓄滞洪区建设、改造提升庆丰公园等。

推动沿线文旅融合发展,焕发运河时代风貌。重点围绕挖掘文旅休闲资源与激发运河沿线融合发展活力,主要包括打造“两河一带”滨水经济区、推进坝河旅游通航、深化大运河5A级国家文化旅游景区建设等。

完善公共空间配套设施,提升运河民生福祉。重点围绕运河沿线空间品质改善与区域文化功能提升,主要包括推动永定河引水渠望塔宜居水岸公共空间改造、实施三大建筑滨河空间提升工程、加快特色小镇发展等。

丰富特色主题文化活动,拓展运河交流合作。重点围绕多维度促进运河文化交流传播与持续释放协同发展活力,主要包括京杭对话高质量启幕、举办大运河主题系列活动、特色化运营北京城市图书馆、打造大运河艺术活动品牌、组织开展大运河文博活动、高水平举办运河体育赛事等。

2025年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举行

岸绿、水美、人和、业兴的运河,未来将继续造福沿岸人民,在保护传承利用中延续千年文脉,在协同创新发展中激活时代动能,这条“流动的文化带”将成为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金名片。

来源:啦啦小鱼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