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夫河东之域,有山巍然,名曰稷王。盖因后稷教民稼穑于此,故名垂青史,德被八荒。其脉接吕梁山之雄,气连汾水之秀,襟带三晋,俯瞰中原,实乃华夏农耕文明之圣壤也。
稷王山赋
□杨稳定
夫河东之域,有山巍然,名曰稷王。盖因后稷教民稼穑于此,故名垂青史,德被八荒。其脉接吕梁山之雄,气连汾水之秀,襟带三晋,俯瞰中原,实乃华夏农耕文明之圣壤也。
若夫登临览胜,时值孟春,阳气初萌。则见层峦吐翠,野芳发而幽香;冰河乍解,清泉漱乎石间。布谷啼于翠微,耕牛走于阡陌,农人荷锄以治田,稚子追蝶而逐风。至若盛夏,云蒸霞蔚,佳木繁阴;骤雨来时,飞瀑悬流似银河落涧。秋深则层林尽染,丹枫似火,黄栌若金,野果盈枝,稻菽遍野,廪实仓丰之象,恍若后稷之灵昭显也。冬雪既降,山裹素衾,岭堆琼玉,冰河冽冽,洁素若瑶台,此乃天地之水墨画也。
至若考其人文,寻其遗迹。山有后稷祠,庙貌庄严,香火绵延千载;碑刻斑驳,记载功德万端。想昔者,后稷播百谷以解民饥,树耒耜而开农耕,教民相地之宜,观天之时,于是五谷丰登,黎庶乐业,华夏始脱茹毛饮血之境,步入文明之阶。斯山也,非独形胜之美,实乃农耕文化之根脉,民族精神之标识也。
若夫感怀今昔,抚膺而叹: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五谷者,生民之命根。后稷之功,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虽万世而弗替。今者登临斯山,见沃野千里,麦浪连云,机器轰鸣于田畴,科技惠及乎农桑,此非先圣之遗泽,而吾辈之传承乎?
嗟乎!稷王山者,孕文明于厚土,藏风骨于翠微。登之可以思贤哲,览之可以悟本根。愿斯山之精神,如松柏之长青,随日月而永耀矣!
注:
赋以“后稷稼穑、四时之景、人文传承”为脉络,融山水形胜于农耕文明,颂先贤德泽于时代精神。句式骈散结合,音韵和谐,力求兼具古典韵味与现代情怀。
【作者简介】
杨稳定,男,山西运城市人,运城市作家协会会员、运城市盐湖区作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作家在线》签约作家、《黄河文艺》特邀编审。1979年开始发表习作,先后在《电影创作》、《乡镇论坛》、《山西日报》、《河东文学》和《中国作家在线》、《西部散文(原创)》等国内报刊杂志、文学网络媒体发表诗歌、散文、报告文学、通讯报道、人物纪实等多种体裁作品近八百篇,累计150余万字。多篇散文作品在国内征文大赛中获奖。
作者:杨稳定
责编:张国平
备案编号:运城网信A00236号
来源:运城之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