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预计21日至24日,南方地区将出现新一轮较强降雨过程,重庆西南部、四川东南部、贵州东南部、广西北部、广东北部、湖南北部和西南部、湖北东南部、安徽南部、江西东北部、浙江中部、福建西北部等地部分地区累计降雨量有100~130毫米,局地超过200毫米,并伴有雷暴大风
今天(5月21日)
我们迎来了小满节气
预示着夏日的炎热逐渐占据主导
不过
南方朋友注意
成片强降雨即将来袭!
中国气象局升级暴雨Ⅲ级应急响应
预计21日至24日,南方地区将出现新一轮较强降雨过程,重庆西南部、四川东南部、贵州东南部、广西北部、广东北部、湖南北部和西南部、湖北东南部、安徽南部、江西东北部、浙江中部、福建西北部等地部分地区累计降雨量有100~130毫米,局地超过200毫米,并伴有雷暴大风或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经综合研判和应急会商,中国气象局于5月21日8时30分由暴雨Ⅳ级应急响应状态提升为Ⅲ级。
中央气象台5月21日6时发布暴雨蓝色预警
中央气象台5月21日10时发布暴雨蓝色预警
南方将有成片暴雨大暴雨
据@中国天气 今天(21日)夜间开始,在四川东部、重庆、贵州北部有低涡发展,降雨将增强,可能出现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
明后天随着低涡东移,南方强降雨增多。其中明天将是南方本轮降雨最强时段,广西北部、湖南、湖北、安徽、江西等地将有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尤其明天夜间起,部分地区6小时降雨量就能达到60毫米以上,局地甚至可达120毫米以上。
后天雨带东移南压,强降雨有所减少。这次降水强度大、范围广,并伴有强对流天气,且强降雨区域与前期降水偏多区域重叠度高,需要注意降水叠加效应影响、防范次生灾害!
昆明主城区未来三天天气预报
5月22日:多云转小雨,16~28℃
5月23日:小雨转多云,15~25℃
5月24日:多云间晴,14~24℃
云南省未来三天天气预报
5月21日20时-22日20时:曲靖市东部、文山州东部多云转中到大雨局部暴雨,昭通市、曲靖市西部、文山州西部、昆明市、红河州、玉溪市北部、楚雄州北部、丽江市东部多云转小到中雨局部大雨,怒江州北部、保山市北部、德宏州西部、临沧市西部、普洱市南部、西双版纳州多云有阵雨局部中雨,其他地区晴间多云。
5月22日20时-23日20时:文山州、红河州、玉溪市、普洱市东部阴有中到大雨局部暴雨,昭通市、曲靖市阴天间多云,其他地区阴有小到中雨局部大雨。
5月23日20时-24日20时:迪庆州、怒江州、丽江市、大理州、保山市、德宏州、临沧市、普洱市、西双版纳州、红河州南部、文山州南部阴天间多云有小到中雨局部大雨,其他地区阴天间多云。
云南省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
2025年5月21日20:00~5月22日20:00,红河州金平县发生滑坡泥石流的风险高;昆明市东南部,曲靖市东北部、西南部,红河州东北部、南部,文山州北部、南部发生滑坡泥石流的风险较高。
今日小满
人生小满胜万全
作为夏季第二个节气,小满蕴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与农耕智慧。“小满小满,江河渐满”,每年的5月20日到22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60°时为小满。小满后,天气渐渐由暖变热,并且降水也会逐渐增多。小满节气的到来,标志着炎热的夏天登场了。
昆明民俗学者 岳立:“最近的雨水比较充足,下了雨以后不管是小河、大河,水都会满起来,所以这个是小满节气的第一个满。第二个满就是二十四节气跟我们农业生产生活是密切相关的,所以小满也指我们南方稻田里面稻子的稻穗已经开始充实饱满了。”
小满这一天,不仅是传说中春蚕的生日,也预示着北方地区的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了,却又还未完全饱满。而对于南方地区来说,降雨则是这一天最希望出现的天气。
昆明民俗学者 岳立:“江浙地区会有祭蚕神的民俗,因为那个时候桑树的桑叶是非常茂密的。小满有三候,一候是苦菜秀,二候是靡草死,三候有两个说法,一个说法是三候小暑至,就是比较热的天气要来了,还有一种说法是三候麦秋至。”
小满蕴含“满招损、谦受益”“物极必反”的哲学智慧,“小得盈满”的状态启示人们懂得知足。小满,既是自然节律的体现,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
昆明民俗学者 岳立:“二十四节气里有小寒、有大寒,但是只有小满,没有大满,我觉得这个跟我们的传统文化有非常深的关系。我们中国人讲究谦虚,千万不能自满,所以我们即使是满了,也只能是小满,而不是大满。可以满,但是不要太满,不要大满,不要自满。”
小满至如何养生?
中医提醒:调理作息合理饮食
小满翩翩而至,多热、多湿成为这一季节的气候特点,亦为疾病的传播、细菌病毒的滋生提供温床。不同节气有自己的特点,养生也有不同的小妙招。中医提醒,小满之后养生首先要预防消化不良。
云南省中医医院治未病科 副主任 柴媛:“小满到了会出现湿气困脾,会产生食欲不振、腹胀,潮湿的天气会容易让食物霉变变质,也容易引起急性胃肠炎和腹泻的情况。”
小满后雨水增多,一些清热利湿的食材纷纷登上推荐榜单。
云南省中医医院治未病科 副主任 柴媛:“很常见的薏仁、赤小豆、绿豆、冬瓜、黄瓜、苦瓜都是很好的清热利湿的食物。还可以用一些健脾的食物,比如山药、扁豆都是很好的健脾除湿食材。”
此外,日常起居的生活习惯也可以根据节气不同而进行调整。
云南省中医医院治未病科 副主任 柴媛:“尽量在23点前入睡。白天可以适当午睡一下,11点到13点午睡15到30分钟,可以固护我们的心气,让我们精神更焕发一点。”
来源:8099999街头巷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