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42万奖学金!全面解读交大“越杰计划”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21 20:50 2

摘要:2018年,西安交通大学杰出校友蒲忠杰、张月娥贤伉俪秉持赤子初心,以亿元倾情注教,设立“西安交通大学思源普惠教育发展基金”,资助实施“越杰创新人才培养计划”(以下简称“越杰计划”),创办“越杰班”。

西安交大“越杰计划”,

校友捐赠亿元培养顶尖人才。

国内高校最高单项奖学金42万元,

全额资助本科和出国交流学习!

全国首创“校友+”公益教育实践新模式 ,

实行“校友+”双导师制,

院士、500强企业家亲任导师,

全过程培养,

超90%名校深造率!

7大硬核王牌专业,

对标国际一流大学课程体系,

个性化培养方案,

培养兼具家国情怀

与国际视野的新型人才!

2018年,西安交通大学杰出校友蒲忠杰、张月娥贤伉俪秉持赤子初心,以亿元倾情注教,设立“西安交通大学思源普惠教育发展基金”,资助实施“越杰创新人才培养计划”(以下简称“越杰计划”),创办“越杰班”。

“越杰计划”作为西安交通大学独具特色的创新型拔尖人才培养计划,通过一流专业个性化培养、全额资助、全过程国际化交流平台,致力于培养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并存的卓“越”人才,孕育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兼具的“杰”出校友。

2025年,“越杰计划”将选拔总共不超过50名具备高远志向、创新思维、领军潜质的优秀学生。

学生在高考志愿填报时报考“越杰计划专业预选”,被录取至“越杰计划专业预选”的学生,可在对应大类内任意选择专业,同时经本人申请后可直接获得越杰计划选拔资格,成功入选者即可进入“越杰班”;其他新生入学后可报名申请参加“越杰计划”选拔。

通过选拔的学生进入“越杰班”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化、材料科学与工程、工程力学、机械工程和能源与动力工程7大专业,通过全面、系统、科学、专业的培养,培养不同领域的创新领军型人才。

“情融母校 共话成长”越杰学子校友导师交流会

“校友+”公益教育实践新模式

作为“越杰计划”的一大亮点,

加强了学校与校友、社会之间的联系,

也为学子提供了

更多的实践机会和成长空间。

历经七载,人才辈出。

越杰学子们

不仅在学术领域取得了卓越成绩,

也在社会实践中展现了

出色的综合实力与优良品质。

1. 全国首创“校友+”公益教育实践新模式

校友公益实践教育与高等教育相融合,共同致力于探索新型的、可持续的公益基金捐赠及管理运行模式,并最终服务于教育创新与实践。“越杰计划”,培养卓“越”人才,孕育“杰”出校友。

2. 率先实行杰出校友实践导师与优秀学业导师相结合的本科教育双导师制

实践导师由著名科学家和院士,世界500强、中国100强和知名上市公司成功企业家,及其他领域担任重要社会职务的杰出校友组成。他们引领和指导“越杰”学子成长。学业导师由校内知名教授担任,侧重学生专业规划、学业指导、科研与实践训练。

3. 创新实施杰出校友班主任和学校教师班主任相结合的双班主任制度

“越杰班”创新实施杰出校友和学校教师相结合的双班主任制度,解决“越杰”学子在校学习、科研、生活、社会实践等环节遇到的问题。

4. 探索开创招生面试新模式

校内学科专家选拔与杰出校友面试相结合,开创招生面试新模式,多维度挖掘具有创新潜质的学子。

5. 西部高校单笔资金最大的校友公益捐赠

一亿元人民币巨资捐赠,是西部高校校友单项捐赠额最大的教育捐赠。

6. 世界首个校友全额资助出国交流学习的班级

入选“越杰班”的每位学子均由校友全额资助,包括基础本科教育及出国交流学习。

7. 全班全额奖学金,最高42万元的国内高校单项奖学金

每位在“越杰班”内学习的学子均可获得基础奖学金6万元(1.5万元/年)及不同额度国际交流奖学金;杰出者可获得累计42万元的高额奖学金——国内高校最高单项奖学金

8. 国内高校唯一全班学生获国际学习交流机会的公益项目

根据综合表现,“越杰计划”资助学生本科期间到国际顶尖大学交流学习一年(5%学生,资助额36万元/人)或半年(80%学生,资助额18万元/人);或寒暑期到世界一流研究机构或大学交流学习一个月(15%学生,资助额3万元/人)。

9. 一流专业,个性化培养

“越杰计划”在西安交大选择7个一流优势专业,对标国际一流大学课程体系,量身定制专业培养方案,“越杰校友导师团”提供深度全球社会实践教育资源,个性化培养未来“越杰”人才。

10. 开放双学位教育模式,创造辅修学位的优选计划

“越杰班”开放双学位教育模式,每一位“越杰”学子均有机会依据意愿自主选择辅修学位,并至少参加一个月的社会活动或企业实习。

(姓名按首字母排序)

陈国良

中国科学院院士

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合肥)主任

“主权级大模型”创新联合体共同学术主席

陈宏

汉能投资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创始人

中关村云计算产业联盟第三届理事长

陈掌星

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

非常规油气首席科学家

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国家讲席教授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教授、博导

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

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终身教授

崔殿国

曾任:

国家开发投资公司外部董事

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副书记

中国北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方兴

盛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创始人

房建成

中国科学院院士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

桂生悦

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行政总裁

西安交通大学香港校友会会长

何力

全国政协常委

贵州省红十字会会长

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民盟贵州省委主委

曾任:

贵州省副省长

黄明生

北京首都在线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董事、创始人

263网络通信股份公司董事、创始人

西安交大企业家俱乐部创始人、荣誉会长

雷清泉

中国工程院院士

青岛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工程电介质专业委员会委员、副主任

西安交通大学双聘教授

电力设备电气绝缘全国重点实验室研究部主任

李鹤林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管材研究所高级顾问、名誉院长

李寿生

曾任:

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综合司司长

化工部政策法规司司长、计划司司长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委员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

梁海山

海尔集团公司董事局副主席、执行总裁

山东省人大代表

山东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青岛市工业经济联合会副会长

梁平

美国发明家学院院士

美国加州大学教授

林向红

苏州民营资本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总裁

创投专委会联席会长

银杏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中新创投公司董事长

融创担保公司董事长

国创基金董事长

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主席

卢雷

苹果公司亚太区副总裁兼大中华区销售市场总经理
曾任:

摩托罗拉公司全球副总裁NEC(中国)公司总裁

蒲忠杰

乐普(北京)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

乐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

国家心脏病植介入诊疗器械及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主任

美国WP医疗科技公司技术副总

北京市昌平区政协委

孙来燕

曾任:

国防科技工业委员会副主任兼国家航天局局长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副部长级)

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副所长、所长

锁志刚

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美国哈佛大学终身教授

美国加州大学圣巴拉拉分校终身教授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终身教授

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王华明

中国工程院院士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加工工程及自动化系主任

航空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航空材料与结构首席科学家

大型整体金属构件激光直接制造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国防科技工业激光增材制造技术研究应用中心主任

北京市大型关键金属构件激光直接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王文斌

陕西斯瑞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工程师

西安交大企业家俱乐部执委

袁占亭

甘肃省政协党组成员

曾任:

兰州市市委副书记、市长

兰州大学党委书记

甘肃工业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

白银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

张佩珂

深圳明阳电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深圳西安交通大学校友会会长

深圳市超显科技有限公司董事

张彦

宁波激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创始人

宁波市科协副主席

张月娥

普华和顺集团董事会主席/CEO、创始人

乐普(北京)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创始人之一

WPMedical Technologies,Inc.总经理

张政

陕西炼石有色资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创始人

陕西炼石矿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成都航宇超合金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

加德纳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郑庆华

中国工程院院士

同济大学党委书记

曾任:

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

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周鸿祎

奇虎360董事长兼CEO、创始人

3721公司创始人

曾任:

雅虎中国总裁

周云杰

海尔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

海尔电器董事局主席

校友导师与越杰学子亲切交流

截至2025年4月,

“越杰班”2018级至2023级学生中,

有86名学生成功申请到

世界TOP50或全美TOP30的

国际一流学府交换项目,

包括麻省理工学院、牛津大学、

剑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

顶尖高校长期访学率达73%。

部分学生交流情况

毕业生去向

近四届毕业生117人中,80%学生进入清华大学等国内一流学府深造,15%学生获哈佛大学等全球前50海外顶尖高校录取。

通过系统性顶层设计与国际化资源整合,持续输出具有全球视野、前沿创新能力的新时代领军者。

来源:西安交通大学v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