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5日,常德市鼎城区枫丹丽舍公交站前,身着工装的外卖骑手汪志华突然刹住电动车。他俯身查看发现,污水井盖出现了破损。“这里人流量大,必须马上处理!”他熟练地打开“随手拍”系统上传隐患照片。很快,住建部门就完成了井盖更换。这位新晋“流动哨兵”笑着说:“送餐路上顺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王振亚 通讯员 陈苏宁
5月5日,常德市鼎城区枫丹丽舍公交站前,身着工装的外卖骑手汪志华突然刹住电动车。他俯身查看发现,污水井盖出现了破损。“这里人流量大,必须马上处理!”他熟练地打开“随手拍”系统上传隐患照片。很快,住建部门就完成了井盖更换。这位新晋“流动哨兵”笑着说:“送餐路上顺手为城市治理出一份力,既贡献了力量又获得积分奖励,特别有成就感。”
这是常德市探索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的生动缩影。近年来,该市通过党建引领、资源整合、队伍锻造等举措,推动基层治理从“单一管”向“多元治”、从“被动应”向“主动为”转型升级。
来到武陵区恒大华府小区,记者看到,其党群服务中心集党内生活、为民服务、幼儿教育、协商议事、文体活动等功能于一体,成为居民家门口的“服务综合体”。“这个容纳上万人的超大型社区,曾因居民怨气多、管理缺位成为矛盾高发区。”芷兰街道荷花社区党总支书记李芳介绍,2023年恒大华府小区党支部成立后,通过建立“月下议事”协商机制,组建党小组、志愿服务队,实现“小事不出小区、大事不出社区”。
“基层治理不仅要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还要构建长效治理机制。”常德市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市委两新工委书记吴拥华介绍,全市已建立由市委书记任总召集人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出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工作规则》,形成了部门统筹联动,协调各方力量推动基层治理的合力。通过整合资源构建多元共治格局,创新抓实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观察联系点建设,凝聚了坚强合力,推动基层治理从“粗放化”向“精细化”转变。
开通“直通车”以来,大鲸港镇累计收集社情民意信息21条,现场办公解决6件,镇党委牵头解决8件,全县多部门联合解决6件……在安乡县,发端于大鲸港镇的“民意直通车”工作机制已在全县推广。通过整合县长热线、设立“民意热线电话”、建立“人民建议征集平台”,安乡县对收集的民情民意进行实时登记、分类交办、跟踪督办,畅通民意表达回应的“入口”“出口”,激活基层治理“一池春水”。
这种资源整合的创新实践正在全市铺开:常德市建立30个市级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观察联系点,配备32名专业观察员,通过“蹲点调研+专题研讨”发挥观察、监测作用;武陵区发动1.2万名志愿者、100余家社会组织构筑起协同治理网络,让志愿者、五老人员、专业社工、社区居民都成为治理主角,不断激发协同效能,构建共治格局;石门县390支志愿服务队与柑橘合作社、红白理事会联动发力赋能基层治理;澧县从老党员、热心居民中推选出238名基层治理信息员,以“身边人”办“贴心事”,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目前,常德市配备了5000多名社区工作者,每万城镇常住人口拥有社区工作者达到18人。在社区工作者职业化建设方面,常德市推出“三岗十八级”岗位体系,通过清退违规借调人员、建立日常工作机制等举措,不断提高社区工作者队伍的稳定性。“现在待遇有保障、晋升有通道,干事更有劲头。”武陵区启明街道红卫社区党总支书记许骞说,该市还建立培训师资库,将社区工作者培训纳入年度计划,不断提高社区工作者的专业化水平。
从“指尖治理”到“脚下服务”,从“单兵作战”到“协同攻坚”,常德正以党建穿起基层治理“千条线”,织就一幅共建共治共享的善治新图景。
本文来自【华声在线】,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