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水名人故事 | 王安石:颁布我国首部完整的农田水利法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21 21:25 2

摘要: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官至宰相,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和思想家。王安石从小随在江宁府任职的父亲居住在江宁(今南京),北宋治平四年(1067年),第一次任江宁知府。北宋熙宁七年(1074年)八月,王安石第一次罢相,被贬为江宁知府。熙宁九年(107

王安石一生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

他自幼跟随父亲旅居于

江西、四川、广东、江苏等地

青年时亦曾至各地游学

深入了解各地不同的人文风貌

丰富的经历对他的思想

产生了巨大影响

他心系民生

认识到水利的重要性

形成了关于治水的见解

并体现在他的地方治理中

王安石

字介甫,号半山

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官至宰相,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和思想家。王安石从小随在江宁府任职的父亲居住在江宁(今南京),北宋治平四年(1067年),第一次任江宁知府。北宋熙宁七年(1074年)八月,王安石第一次罢相,被贬为江宁知府。熙宁九年(1076年)十月,王安石第二次罢相,任职江宁府通判,这次他在江宁居住的时间较长,直到病逝。今南京有王安石故居“半山园”。

北宋嘉祐二年(1057年),王安石出任常州知州时,为开拓运河,亲自调查研究,确定开掘方位,并令各县抽调民力合作施工。但该工程因遭权贵反对,阻力巨大而被迫停止。事后,王安石总结工程失败的原因,认为是“诸贤无意”所致。由此可见王安石对治水是十分用心的。

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精神推行新法,历时约十六年。为官期间,他十分重视兴修水利,并将之视作“为天下理财”的途径,积极修筑堤堰,浚治陂塘,使水陆交通得到方便。在变法期间,他制定了发展农业的各种新法,其中《农田水利法》又称《农田水利约束》,是我国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农田水利法。该法鼓励开荒垦田,兴修水利;规定州县报修的工程,应做详细调查,并绘制成图;规定了组织人力物力兴建工程的具体办法。该法实施后,大大调动了全国人民兴修水利的积极性,形成了“四方争言农田水利,古堰陂塘,悉务兴复”的喜人景象,主要表现在垦田面积扩大、土质改善、治水工具改进、水利著作出现、河流治理进步等方面。

王安石第二次任江宁知府时,见玄武湖淤塞已久,若弃置不用,十分可惜。熙宁八年(1075年)十一月,王安石给皇帝上奏《湖田疏》,建议在湖内开十字河,设四处斗门闸,排去湖水,改湖为田;水退之后,将湖田分济贫民耕种,发展生产。把玄武湖改成农田,在当时确实为平民百姓带来了一些好处。据《至正金陵新志》载,南宋淳祐十年(1250年),他拨后湖田七千余亩,创立义社,资助贫民及没有人扶养的老年人。到了明初修建城墙时,从军事防御的角度出发,恢复了玄武湖部分水面(约为原来的三分之一),但神策门至玄武门城墙一线以西的玄武湖旧迹,还是以耕种田地为主。

王安石在治理水田的过程中

充分了解各地农田水利的实情

依据客观实际

聚集众人之智

将自然之害变为自然之利

王安石水田治理的实践

不仅对当时农业的生产和发展

起到了促进作用

也为后世带来了长远的收益

编辑:梁思徽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所发布的信息均出于为公众传播之目的,如其他媒体或个人从本公众号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澎湃新闻客户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