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鹅汗,真的是鹅出的汗吗?显然不是,它其实是鹅肉蒸制过程中蒸汽凝聚而成的油液汤汁。
近日
CCTV-1央视综合频道播出的
大型美食文旅季播节目
《三餐四季》浙江篇你看了吗?
其中节目里的永康美食
鹅汗炒粉干和鹅汗萝卜钱
更是让大家好奇“个中滋味”
和小布一起来回顾一下↓
CCTV-1《三餐四季》浙江篇
永康鹅汗炒粉干
鹅汗,真的是鹅出的汗吗?显然不是,它其实是鹅肉蒸制过程中蒸汽凝聚而成的油液汤汁。
“过去物资匮乏,油是珍贵资源,永康先辈们巧⽤智慧,将鹅⾁蒸制时产⽣的‘鹅汗’当作特殊‘油’ 储存下来,⽽粉⼲喜好多油,鹅汗和粉⼲⼀起炒制不仅能增加粉⼲的鲜味还能使其更加油润, 色泽光亮,吃着更⾹。”永康市餐饮行业协会会长张炜说道,“‘喝鹅汤吃鹅⾁,⼀年四季不咳嗽’这句俗语在永康⼴为流传,⾼温作业的铁匠劳作后⻝⽤能快速‘聚汗补⽓’。”
“五金之都”永康,养鹅历史有1300多年。山多田少,永康的五金匠四处闯荡,在家时间短。鹅抗病力强,生长快,成为适合五金匠人饲养的家禽。在永康当地,流传着“六十天鹅可上盘”的俗语,灰鹅为匠人走街串巷的生活提供了稳定的肉食来源。
CCTV-1《三餐四季》浙江篇
鹅汗萝卜钱
铜罐是永康五⾦匠⼈们⾏担路上重要的炊具,不仅可以⽤于冶铜冶铁,还能拿来烧羹煮饭。
萝⼘钱,因薄如钱唇⽽得名,萝⼘钱既是对形状描述,也是“钱”换钱的⼀种期冀。在收获季节,永康⼈们把萝⼘刨成铜钱厚的薄⽚,晒⼲后收⼊⾏囊以便储藏。⾏担途中,匠⼈们在⼲活间隙, ⽤泡好的萝⼘钱加上⻛⼲⾁,放在铜罐中⽤⼩⽕慢炖,炖烂即可⻝。做成的铜罐萝⼘钱汤底浓郁,回味⽢甜,吃上⼀⼝,就是对匠⼈⼀路⾟劳的最⼤抚慰。
国家高级技师行政总厨吴泽安说:“鹅汗萝卜钱这道美食,我在原基础上进行了首次改良研发,和时代相结合,既传承了文化,又创新了味道,提升口感和营养价值。”
永康的美食数不胜数
除了节目中出现的美食
跟随小布一起来看看
其他美食
↓↓
永康肉麦饼
永康肉麦饼香气四溢、肉质鲜嫩,是永康家家户户都会做的传统美食,圆润的造型,逐渐被烤得焦黄的表皮,实在诱人。
烟熏永康干
一块地道的烟熏永康干,必须采用山栀粉染色和松树木屑熏烤等工艺,才能达到表皮光亮、口感紧实的效果,可能只能这样,永康人记忆中的味道才不会走了味。
酒糟舜芋
“永康舜芋”蒸煮之后,口感细软,回味香甜,在追求美味的过程中,人们发现在舜芋里加入酒糟翻炒,其口感更为独特,酒糟舜芋由此走上餐桌,成为一道永康人民的特色家常菜。
永康肥鹅肝
永康养鹅历史悠久,蒸制后的鹅肝鲜嫩顺滑,入口即化,搭配少许酱油,更能凸显其美味。
五指姜土鸡煲
在小火慢炖下,生姜和土鸡的营养成分充分释放,交互相融在汤汁里,凝化成鲜香的味道。
银炉永祥笋
永祥是永康的竹笋主产地,这里的竹笋远近闻名。将新鲜的春笋洗干净,入锅煮上二十多分钟,再切块、晒制,晒干后的笋干方便储藏,拥有独特的香味。
太平鱼头
关于太平鱼头还有个传说,据说有位爱下厨的村民,把别人丢弃的鱼头拿去熬汤,结果发现汤汁醇厚。后来,她试着把鱼头装入砂锅器皿,用火慢煨,果然其味更浓。 从此,这道佳肴开始名传各地。
这些有着永康人传统记忆的美食
镌刻着永不褪色的乡愁印记
承载着永康独特的文化习俗
看完这些
你是不是对永康这座城市充满向往
永康的魅力可不止于此
这座“硬核又美味”的城市等你来解锁~
融媒记者:董碧冰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