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C-HFA 2025 | 杜昕教授:多项FINEARTS-HF研究亚组证实非奈利酮在HFmrEF/HFpEF中的多重临床价值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21 23:11 2

摘要:作为世界领先的心衰大会,备受瞩目的2025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心衰协会(ESC-HFA 2025)年会于5月17日至20日在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盛大举行,这场盛会堪称心衰领域的“奥林匹克”,吸引了全球顶尖的心血管专家、学者以及临床医生齐聚一堂,聚焦心衰的预防、诊断

作为世界领先的心衰大会,备受瞩目的2025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心衰协会(ESC-HFA 2025)年会于5月17日至20日在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盛大举行,这场盛会堪称心衰领域的“奥林匹克”,吸引了全球顶尖的心血管专家、学者以及临床医生齐聚一堂,聚焦心衰的预防、诊断与治疗等关键环节,全方位、多维度地展示心衰领域的最新前沿进展和诊疗经验。

ESC-HFA 2025会议期间公布了非奈利酮FINEARTS-HF研究相关的多项摘要和壁报,这些研究结果为非奈利酮在心衰患者中的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也为心衰的治疗带来新的策略与方向。医脉通特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杜昕教授进行详细解读,进一步助力我国心衰治疗水平的全面提升,为改善心衰患者的预后与生活质量贡献智慧与力量。

非奈利酮在HFmrEF/HFpEF患者中的临床获益不受基线肾功能的影响FINEARTS-HF研究是一项全球随机临床试验,旨在评估非奈利酮与安慰剂在射血分数轻度降低或保留的心衰(HFmrEF/HFpEF)患者中的疗效。研究结果显示,非奈利酮可显著降低HFmrEF/HFpEF患者主要复合终点事件(心血管死亡和总体心衰事件的复合终点)风险,但其疗效是否因基线肾功能不同而存在差异尚不明确。研究采用半参数比例率法,按左心室射血分数以及地区分层,评估基线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连续和分组;≥60、45-60、2)和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对主要复合终点事件的影响[1]研究结果显示,无论基线eGFR水平如何,非奈利酮均能降低主要复合终点风险(连续eGFR的P交互=0.21;图1A)。在eGFR≥60 mL/min/1.73m2的患者中,非奈利酮与安慰剂的风险比(RR)为0.72(95% CI:0.59-0.88);在eGFR 45-60 mL/min/1.73m2的患者中,RR为0.83(95% CI:0.65-1.06);在eGFR 2的患者中,RR为1.02(95% CI:0.83-1.26)。同样地,无论基线UACR水平如何,非奈利酮均能降低主要复合终点风险(连续UACR的P交互=0.82;图1B)。此外,在总体心衰恶化事件方面,也观察到了类似的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无论HFmrEF/HFpEF患者基线eGFRUACR水平如何,非奈利酮均能持续降低心血管死亡和总体心衰事件复合终点事件风险。

图1. 基于基线eGFR(A)和UACR(B)评估非奈利酮的主要复合终点

即使治疗期间eGFR2,继续使用非奈利酮也能维持临床获益

尽管FINEARTS-HF研究将晚期的慢性肾脏病患者排除,但部分患者在试验期间仍会出现肾功能进展。目前尚不明确肾功能进展的患者是否可以安全地继续使用非奈利酮。通过FINEARTS-HF研究的预设分析,旨在评估HFmrEF/HFpEF患者在eGFR降至初始治疗阈值以下时继续使用非奈利酮的安全性和有效性[2]。

研究结果显示,在FINEARTS-HF研究纳入的6001例患者中,7.7%的患者(共461例,非奈利酮组282例,安慰剂组179例)在随访期间至少出现一次eGFR2,其中48%的患者(共221例,非奈利酮组57.8%,安慰剂组58.1%)持续接受治疗。在意向性治疗(ITT)人群中主要复合终点的总体治疗效果估计值为RR 0.84(95% CI:0.75-0.95),而在接受治疗的人群中RR为0.67(95% CI:0.59-0.77)。

在接受治疗的人群分析中,eGFR2的患者发生主要结局的风险更高(RR 2.61;95% CI:2.07-3.28)。然而,无论患者是否出现肾功能进展(即eGFR2),非奈利酮组的主要复合终点发生风险均较安慰剂组(肾功能进展组:RR 0.67;95% CI:0.44-1.05;肾功能未进展组:RR 0.65;95% CI:0.56-0.75,P交互=0.87),图2;对ITT人群的敏感性分析同样显示,无论患者是否出现eGFR进展,两组间无显著异质性(P交互=0.32)。

图2. 非奈利酮在肾功能进展/未进展患者中的主要复合终点情况

此外,在接受治疗人群的分析中,eGFR2的患者发生高钾血症的风险更高(HR 4.05;95% CI:2.87-5.72),但两组间高钾血症的发生率相似(P交互=0.30)。总的来说,在FINEARTS-HF研究中,eGFR2的情况并不常见,但eGFR进展与后续的心血管风险升高有关。研究表明,类患者继续使用非奈利酮可维持临床获益,治疗组之间未出现额外的安全风险。研究支持即使eGFR25ml/min/1.73m2的心衰患者也可继续使用非奈利酮

非奈利酮在各利尿剂亚组中的疗效和安全性保持一致,且可减少利尿剂的使用

鉴于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MRA)具有利尿特性,评估其与其它利尿剂联合使用时的疗效和安全性以及其在心衰患者中是否具有“利尿保护”作用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旨在探讨非奈利酮在利尿剂治疗背景下的疗效和安全性,并观察FINEARTS-HF研究中非奈利酮组和安慰剂组HFmrEF/HFpEF患者的利尿剂变化情况。在5662例可分析的患者中,5.9%(n=336)的患者未服用利尿剂,35.2%(n=1993)的患者服用40mg组)。研究结果显示,>40mg组的患者心衰更严重,eGFR水平更低,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更高,临床结局更差。与安慰剂组相比,非奈利酮在所有亚组中均降低了主要终点事件风险:无利尿剂组、40mg组患者中的风险比分别为0.62(95% CI:0.28-1.38)、0.88(95% CI:0.70-1.11)、0.75(95% CI:0.60-0.92)和0.95(95% CI:0.76-1.19)(P交互=0.32)。

此外,与安慰剂组相比,非奈利酮组的患者在随机化后的61218个月内减少/停止使用利尿剂的情况更多,且出现启用/增加剂量的情况较少(图3)。在安全性/耐受性方面,非奈利酮在各利尿剂组中均保持一致。

图3.非奈利酮组和安慰剂组中利尿剂的变化情况

通过WCE方法评估表明,非奈利酮可降低HFmrEF/HFpEF患者心衰事件总负担加权复合终点(WCE)方法是传统首次事件时间分析方法的扩展,该方法包括随访期间发生的所有非致命和致命事件,并允许对事件进行相对权重分配。在FINEARTS-HF研究的探索性分析中,使用WCE方法评估非奈利酮对HFmrEF/HFpEF患者心衰事件总负担的影响[4]。

研究结果显示,在中位32个月的随访期间,37.3%(2238/6001)的患者至少发生1次非致死性或致死性心衰事件。非奈利酮可将首次口服利尿剂强化治疗、紧急心衰就诊、心衰住院或心血管死亡的风险降低15%(HR 0.85;95 % CI:0.78-0.92)。非奈利酮组和安慰剂组平均心衰事件调整生存率为83.8%95% CI82.5-85.180.9%95% CI79.5-82.3);两组间差异为2.9%2.4-3.4P(图4)

通过WCE方法评估表明,非奈利酮对心衰事件的总负担具有有利影响。WCE方法是对传统首次事件发生时间分析方法的补充,能够提供有关治疗对心衰事件总负担影响的附加数据,并考虑了非致命和致命事件严重程度的差异。

图4. 经心衰事件调整后的生存率

非奈利酮在HFmrEF/HFpEF患者中的临床获益和安全性不受地理差异的影响心衰临床试验的开展范围日益全球化,但地理和区域差异可能会使数据解释复杂化。为了探索潜在的地理差异,本研究对FINEARTS-HF研究中不同地区的患者特征和结果进行了调查分析[5]。将FINEARTS-HF研究中来自37个国家的HFmrEF/HFpEF患者,按5个地理区域分组:北美(NA)、拉丁美洲(LA)、亚洲、西欧及大洋洲和其他地区(WEO),以及中欧/东欧和俄罗斯(CEER)。研究结果表明,亚洲地区的患者既往发生心衰住院的频率最高,且根据堪萨斯城心肌病问卷(KCCQ)评分报告的症状负担较低。NA地区的患者身体质量指数(BMI)较高、既往心衰住院的频率最低。在中位2.6年的随访期间,NA和WEO地区的患者主要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最高(图5)。在所有地区中,非奈利酮对主要复合终点的治疗效果均无显著差异(P交互=0.58),其安全性在各地区保持一致。

图5. 不同地区的心血管死亡和总心衰事件

结语

全球约6400万心衰患者中,HFmrEF/HFpEF患者约占一半。然而,由于其病理生理机制复杂且存在显著的异质性,目前临床实践中针对HFmrEF/HFpEF的有效干预措施极为有限。2024年,具有里程碑意义的FINEARTS-HF研究结果发布,为该类患者的治疗带来新的曙光。此次大会发布的多项FINEARTS-HF研究相关亚组分析进一步为非奈利酮在HFmrEF/HFpEF患者群体中的显著疗效和安全性提供新的循证证据。这些结果全面、有力地支持了非奈利酮在HFmrEF/HFpEF治疗中的应用前景,有望重塑该领域的治疗格局。

专家简介

杜昕 教授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力衰竭和心肌病中心主任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临床研究学组副组长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临床研究学组组长

JACC副主编、Circulation、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等杂志编委

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十三五”国家重点攻关计划等多项科研项目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Circulation、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European Heart Journal、Hypertension、Stroke等杂志发表论著多篇

专长:心力衰竭、心肌病的诊治

参考文献

1. Muthiah Vaduganathan, et al. 2025 ESC-HFA. Finerenone and cardiovascular outcomes according to baseline kidney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the FINEARTS-HF Trial

2. Safia Chatur, et al. 2025 ESC-HFA. Finerenone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and deterioration in eGFR to

3. Misato Chimura, et al. 2025 ESC-HFA. The efficacy and tolerability of finerenone related to the use and dosage of diuretics at baseline in FINEARTS-HF.

4. Kieran Docherty, et al. 2025 ESC-HFA. The effect of finerenone on the total burden of heart failure events in the FINEARTS-HF trial analysed using the weighted composite endpoint method.

5. Shunichi Doi, et al. 2025 ESC-HFA. Geographic variation in heart failure with mildly reduced or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 the FINEARTS-HF trial.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来源:医脉通心内频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