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香妆|透明质酸与胶原蛋白不是非此即彼 | 特稿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21 23:22 2

摘要:5月19日,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和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在官微发文,呼吁全行业从业者及资本市场回归科学本质与商业文明初心,共同构建健康、理性、可持续的行业生态。





5月19日,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和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在官微发文,呼吁全行业从业者及资本市场回归科学本质与商业文明初心,共同构建健康、理性、可持续的行业生态。


近日,围绕透明质酸和胶原蛋白的相关话题备受热议。在中国香妆融媒体看来,单纯地评价与定性两者之间的强弱关系本身就不是科学、理性和客观公正的。因为,两者本身都是科技赋能美妆行业的典型代表,是各有其美、美美与共的。之所以在市场上一度有“玻尿酸过时论”的所谓研究结论,与资本市场的券商炒作脱不开关系。正如野马财经的相关报道里引述专家的说法称,资本的嗅觉向来敏锐,当看到胶原蛋白领域可能存在的商机时,便纷纷涌入,通过推动券商发布研究报告等方式,大力宣传胶原蛋白的优势,试图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这种资本的驱动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胶原蛋白概念的发展,使得更多消费者开始关注并尝试相关产品。但玻尿酸市场也并非已经过时。玻尿酸在美容领域已经有着广泛的应用和成熟的产业链,其保湿、填充等功效也得到了广泛认可。而且,随着科技的发展,玻尿酸的应用也在不断创新和升级。因此,胶原蛋白和玻尿酸市场并非是此消彼长的关系,而是可以在竞争中共同发展,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野马财经通过引述专家的观点认为,华熙生物在官方公号的文章里将“矛头”直指10家券商的研究结论,并不能排除在资本的影响下,部分研究报告可能存在一定的倾向性。券商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其研究报告本应基于客观、严谨的数据和分析,为投资者提供准确的决策依据。但在追求商业利益和迎合市场热点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过度夸大胶原蛋白优势、忽视玻尿酸等其他美容成分价值的情况。这种行为不仅可能误导消费者,也会对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造成负面影响。专家称,买方及资本市场对胶原蛋白概念的追捧,反映了市场对于新事物的热情和期待。但这种追捧也需要保持理性和客观。投资者不能仅仅因为市场热点而盲目跟风投资,而应该深入了解胶原蛋白产业的发展现状、技术瓶颈、市场竞争格局等因素,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消费者在选择美容产品时,也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一些夸大的宣传所迷惑,要根据自己的肤质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


实际上,透明质酸正处于合成生物时代的黄金期。在《2024中国化妆品蓝皮书》中就对“透明质酸效应”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由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姚永斌执笔的相关文章写道:合成生物技术在产业端最大的特点是能够改变传统物质的生产方式(如固有的石化基来源及动物提取、植物提取、化学提取等方式),这将颠覆农业、生物医药、能源与新材料的生产方式,并大幅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缩短产品周期,实现可持续发展。


以透明质酸为例,最早通过鸡冠等动物组织提取,需要200千克鸡冠(约2万只鸡)才能提取1千克透明质酸,提取率低、纯度低、能耗大、易污染环境。华熙生物在国内率先通过微生物发酵技术规模化生产透明质酸,将透明质酸的发酵产率提升到16~17g/L,不需要动物组织原料。现在通过合成生物学生产,实验室发酵产率已经达到73g/L,更加低碳环保,资源消耗大幅减少。早在2018年,华熙生物就开始布局合成生物赛道。目前已初具规模,是国内少有的“合成生物研发创新能力、中试和产业化能力、市场转化能力”三力合一的合成生物全产业链企业。


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合成生物令新原料及其生产技术创新备受关注,化妆品产业首先成为焦点。通过合成生物技术,华熙生物已经在γ-氨基丁酸、5-氨基乙酰丙酸、依克多因、麦角硫因、人乳寡糖、硫酸软骨素、肝素、胶原蛋白等众多前景物质上逐步实现产业转化,部分成分已用于相关产品中。展望未来,合成生物支撑的生物制造是全球重要的发展趋势,也是提速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引擎。并且,凭借已成熟的“透明质酸模式”,华熙生物、福瑞达等头部企业将借助合成生物平台,不断扩大了生物活性物原料版图,满足了不同市场需求,促进产业的多元化发展,也为中国化妆品行业持续注入新活力。


而且,《2024中国化妆品蓝皮书》的相关文章还这样写道:透明质酸的研究方向一直在不断地扩展,基础研究上,高产工程菌株构建、分子量精准调控、结构末端修饰等方面还需加大投入;应用研究上,根据透明质酸的结构特点,链接不同的成分来达到更多的可能性,在超玻因、透明质酸锌、VC透明质酸等新产品方面前景广阔,在靶向药物递送、组织工程、农业提质增效、造纸、纺织等领域,将对产业产生颠覆性替代,造福人类生活的吃、穿、住、用。


值得注意的是,与透明质酸原料端的国际领先优势相比,我国的透明质酸化妆品、药品和医疗器械产品等,主要还是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目前出口产品比较少。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统计,全球化妆品级透明质酸终端产品销售额近年来呈增长趋势。2021年透明质酸化妆品市场规模增长至约993亿美元,预计2026年将增长至1205亿美元,突破千亿美元级别。面对广阔的市场空间,《2024中国化妆品蓝皮书》认为,这更需要我们加强终端产品的研发,立足于科技,并解决产业链的问题,研发出可以与国际大牌比肩的化妆品产品,打造国际领军的化妆品企业和民族品牌。


《2024中国化妆品蓝皮书》同时认为,“透明质酸效应”的形成,始于中国科学家打破西方垄断的梦想,基于透明质酸原料核心关键技术的突破与全球竞争格局的重塑,成于“政产学研”联合共创,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突破应用边界、产业边界,打造了从科研,到上游原料,到下游化妆品、药品和健康食品等的完整产业链,拉动了产业裂变增长。同时,“透明质酸”效应具备可复制性,比如胶原蛋白。


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姚永斌认为,近年来,中国重组胶原蛋白、多肽等新原料技术与产品的发展,与透明质酸从原料创新到产业裂变的发展具有相似性。比如重组胶原蛋白领域,重组胶原蛋白技术并不是中国独有,但在巨子生物找到了肌肤修复的应用场景之后,海外市场才逐渐意识到重组胶原蛋白的价值。在此过程中,中国企业已走在全球重组胶原蛋白研究和技术的前列。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重组胶原蛋白市场规模为185亿元,2017—2022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5.3%,预计到2027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083亿元。近年来,国家药监局先后颁布多项行业标准及政策,分别对重组胶原蛋白生物材料命名、产品监督管理及质量控制等作出规范要求,行业的规范化将助推重组胶原蛋白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原料是化妆品的“生命”。如今,以济南为中心的山东已经占据全球透明质酸原料市场绝对垄断地位,很多国际国内知名企业都在使用,造就了化妆品行业中的“透明质酸效应”。在“新质生产力”的推动下,相信会有更多的“透明质酸效应”出现,为中国化妆品、生物医药等行业带来增长新动能。而中国在透明质酸领域的权威地位,极大地增强了中国化妆品行业的世界影响力。“透明质酸效应”已经并还将助推更多代表行业创新力量的中国成分和中国化妆品品牌走向世界。


值得着墨的是,透明质酸与胶原蛋白的互动,构成了细胞外基质ECM功能的核心。两者的关系可概括为力学共生、信号共生与病理共损三个维度。《细胞》杂志在2025年4月更新衰老研究领域著名的 “十二大衰老标志物” 时,将透明质酸所处的细胞外基质(ECM)增补为“第十三大衰老指标”(引自《细胞》正刊原文:From geroscience to precision geromedicine: Understanding and managing aging)。相信胶原蛋白和透明质酸的共生与共损是决定细胞外基质衰老的核心机制。只是《细胞》这篇综述将细胞外基质作为衰老标志物,目前最有力的证据支撑仍来源于《自然》杂志关于透明质酸延长小鼠寿命的实验。但胶原蛋白本身对衰老的影响仍需要类似上述《自然》综述和《自然》试验级别的强有力证据支撑。至于在合成生物领域,透明质酸与胶原蛋白能否协同一起成为“抗(皮肤)衰老的CP”,这是一个值得不断进行科学探索和成果转化应用的问题。这就更需要中国科技型企业共同探讨和共创共赢共生的行动。


非常期待的是,中国原料未来在“透明质酸效应”的带动下将会涌现出更多中国样本引领全球潮流,无论是透明质酸产业的发展,还是胶原蛋白的市场应用,都在成为新时代的中国名片,可圈可点,值得打CALL。但同时,我们也必须对某些券商可能存在的倾向性和误导性研究结论甚至的非此即彼的观点说不!


总之,中国美妆行业需要“共创共进共享共赢共生”,以科学敬畏之心,以商业向善之志,为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行业生态和行业的整体繁荣而努力奋斗。



(本文由中国香妆融媒体庄襄平整理与编辑,仅供行业参考。本文同时参考并引用了野马财经、《2024中国化妆品蓝皮书》等相关文章观点和表述,并标注了来源出处。文图版权归著作权人。本文由中国香妆融媒体授权转载)

/// END ///


来源:妆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