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强大,不靠民族主义:对极端民族主义的历史反驳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21 21:36 2

摘要:我曾一度认为,一个民族要强大,必须建立在强烈的民族主义基础上。这似乎理所当然——希特勒宣扬日耳曼民族的“优越血统”,东亚一些国家比如日本鼓吹“大民族主义的优越论”,互联网上更是充斥着某些“强国必须铁血民族主义”的论调。很多人相信:只有在“本族至上”的情绪中,国

我曾一度认为,一个民族要强大,必须建立在强烈的民族主义基础上。这似乎理所当然——希特勒宣扬日耳曼民族的“优越血统”,东亚一些国家比如日本鼓吹“大民族主义的优越论”,互联网上更是充斥着某些“强国必须铁血民族主义”的论调。很多人相信:只有在“本族至上”的情绪中,国家才有力量。

但我后来发现一个根本矛盾:
如果民族主义真能带来强盛,为何曾经被称为蛮夷且人数稀少的蒙古人、满族人等能统治人口远多于他们的汉人及其他民族?为何那些曾靠民族主义崛起的国家,如纳粹德国与日本帝国,最终却在毁灭中落幕?

这个疑问让我重新审视:民族主义,真的是强盛的源头,还是一种危险的幻觉?

历史一次次地证明:支撑国家崛起的,不是血统优越感,而是制度设计、军事组织、政治整合和文化兼容力

蒙古帝国横跨亚欧,是世界历史上版图最大的帝国之一。但它的成就并非源于“蒙古人种优越”,而在于:纪律严明的军事体系、跨族群的用人制度,以及对被征服文明(尤其是汉人、波斯人、回鹘人等)的制度吸纳。

诚然,蒙古人在征服过程中制造了可怕的屠杀,尤其是中原和西亚地区,留下了深重的民族创伤。但讽刺的是,他们后来的统治却必须依赖被征服者的知识与治理技术。元朝的财政、教育、赋税体系,很大程度上建立在汉人制度之上。

这充分说明:征服或统治从来不是“种族优势”的体现,而是制度效能与治理手段的较量。

清朝初期,确实通过暴力手段建立统治,对汉人及其他少数民族实行压制,制造过多起大规模屠杀。但满清想要稳固政权,最终不得不放弃民族隔阂,全面吸纳中原政治文化体系。

科举恢复、八股取士、地方治理制度延续——清朝的核心架构其实是“明制继续”。所谓“康乾盛世”的基础,从不是血统纯正,而是妥协、融合与治理。

反过来说,如果从极端民族主义者所崇尚的“血统纯洁”角度出发,那难道少数民族就“天赋强大”?难道北方草原民族就是天然优越的统治者?他们可是所谓的蛮夷啊!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极端民族主义最常见的用途,并非国家崛起的动力,而是专制政权用来巩固内部权力的工具。在国家面临危机时,它最常见的表现形式是:

当经济停滞时,归咎于“外族打压”;当社会动荡时,指责“外族渗透”;当治理无能时,转移矛盾,制造“民族敌人”以维系统治合法性。

这种机制的危险在于,它让人相信:我们的问题不是来自腐败、集权、制度崩坏,而是“别人让我们不强”。

这种“替罪羊逻辑”正是历史上一切极端民族主义政权的通病。从纳粹德国到军国主义日本,他们无不是靠民族情绪起家,最终却将国家拖入战争深渊、自我毁灭。

极端民族主义,从来不是真正强大的路径,而是走向独裁、自闭与衰败的滑坡。

很多人引用“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来支持排外政策,认为历史上外族从政必导致灾难,安史之乱就是“信任胡人”的后果。

但这是对历史极度简化甚至歪曲的理解。

安禄山之所以能够起兵叛乱,并非因为“胡人不能信”,而是唐朝节度使权力过大、中央制衡机制失效。安禄山同时掌握三镇兵权,是制度性危机的产物,不论他是胡人还是汉人,都会引发类似的政治动荡。

更重要的是:帮助平定安史之乱的李光弼、哥舒翰、高仙芝,同样不是汉人,却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唐朝的强盛,恰恰出现在其最开放的时期。长安城中,波斯商人、粟特工匠、天竺僧侣、胡人将军比比皆是。多民族共同参与国家建设,带来了文化活力与经济繁荣。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原是春秋时代的政治语境,而今被当作民族主义护符,只是为了掩盖对现实问题的回避与不愿面对制度责任的懒惰。

极端民族主义在古代社会之所以更易传播,也与那个时代的信息流通机制密切相关:

大多数普通百姓无法识字,对外部世界毫无了解;所有信息都由皇权、地方官僚或祭司控制;“谁是敌人”“谁是异族”,往往是权力集团塑造出的政治标签。

在这样一个信息垄断、认知封闭的社会里,“民族”常被虚构为一种划分忠诚与背叛的工具,方便动员、控制和牺牲。

因此,古代民族主义其实更多是一种“政治神话”,而非真实的认同或价值。

今天我们生活在信息爆炸、全球交融的时代,再套用这种古老的神话逻辑,不但荒谬,而且危险。

放眼现代世界,真正强盛的国家从不靠排他,而是靠制度完善、开放精神与文明整合能力

德国、日本在战争之后彻底放弃民族主义狂热,依靠教育、科技与法治重建国家;美国虽多矛盾,但其多元文化、移民机制与创新动力至今仍是世界最强大系统之一;甚至中国历史上最开放的几个时期——如汉唐盛世、宋代经济爆发期,无不建立在包容、多元与理性治理的基础之上。

真正的尊严,不是靠贬低他人换取虚假的优越感,而是靠自身的实力、智慧与持续创造力立足世界。

我不反对民族认同,健康的民族情感是国家凝聚力的一部分。但我反对那种以血统论、自我神话和排他主义为特征的极端民族主义

真正爱一个民族的人,不是要将它封闭、纯化、孤立,而是要让它成长为一个能与世界共生、共荣、共进的现代文明民族。

我们曾因开放而强盛,也曾因狭隘而毁灭。历史不是不断进步的直线,而是一面镜子,照见我们每一次选择的后果。

如果我们不能吸取教训,极端民族主义的悲剧必将重演——而这一次,或许不会再有重来的机会。因为原子弹威力很大也仅仅是原因之一。

曾经我也相信民族主义是强国之路,直到我认真读过蒙古、满清、纳粹德国与日本帝国的历史。

如果民族主义真能带来伟大,
为什么法西斯德国、日本帝国都走向毁灭?

如果血统是力量的源泉,
为何人数稀少的民族或者所谓的蛮夷能统治人口庞大的民族?

如果民族优越是真理,
为何真正持久强盛的国家,靠的不是血统,而是制度、包容与智慧?

答案,其实一直在历史里,
只是很多人选择不去看。

如果阅读量可以,我下一篇准备写更好

%%%%%---------笔山逍遥---------%%%%%%

来源:菜鸡虾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