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面对新能源并网挑战、设备运维低效、用户服务滞后等痛点,数字化转型已成为电力企业突围的必经之路。本文深度拆解政策驱动的行业趋势,揭秘数据管理与AI赋能的核心方案,并透过国网湖南等标杆案例,展现数据如何从“沉睡资产”跃升为“价值引擎”。无论您是行业从业者还是数字化
面对新能源并网挑战、设备运维低效、用户服务滞后等痛点,数字化转型已成为电力企业突围的必经之路。本文深度拆解政策驱动的行业趋势,揭秘数据管理与AI赋能的核心方案,并透过国网湖南等标杆案例,展现数据如何从“沉睡资产”跃升为“价值引擎”。无论您是行业从业者还是数字化探索者,这篇文章将为您打开电力未来发展的新视角。
01
政策背景
近年来,我国电力行业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在国家“双碳”目标(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驱动下,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为能源结构转型和电力市场化改革提供了明确方向。电力行业的核心政策涵盖四大领域:
电力法修订: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强化可再生能源并网保障,重构产业链协同生态。
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加速技术创新,促进智能电网与数字技术融合,破解新能源外送瓶颈。
电力市场化改革方案:放开售电侧竞争,优化电价机制,降低工商业用电成本。
清洁能源发展规划:提升用户参与度,探索储能调度、绿电交易等商业模式创新。
这些政策的核心目标可归纳为三点:一是到2025年实现新能源上网电价全面市场化,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二是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助力“双碳”目标落地;三是优化电力系统稳定性,确保能源供应安全。
02
行业需求分析
电力业务流程复杂,覆盖发电、输电、配电、交易等环节,其在数据规模、实时性、复杂性、安全性和行业特性等方面与其他行业存在显著差异。尽管电力数据量庞大且技术手段日益成熟,但以下问题仍制约行业发展:
数据孤岛:业务环节独立导致数据分散,格式不统一,形成物理性与逻辑性壁垒。
数据质量不足:传感器数据缺失、异常值频发,清洗与预处理依赖人工,效率低下。
实时性挑战:采集延迟高、流处理技术不足,影响调度与故障响应。
算法与工具局限:传统模型难以满足负荷预测、故障诊断等复杂场景需求。
安全风险:数据传输与存储存在泄露风险,权限管理机制不完善。
电力行业将围绕“业务融合与场景化应用”、“技术驱动与智能化升级”两大方向深化转型。在业务融合层面,行业通过主数据标准化管理与跨系统整合,打破发电、输电、配电环节的数据壁垒,构建全链路数据管理体系。例如,通过统一设备编码规则与能源交易主数据模型,实现多源异构数据的贯通,支撑新能源并网管理、设备全生命周期优化等场景化应用;在技术驱动层面,AI与云边协同技术成为核心引擎,机器学习技术被用于自动化数据清洗、元数据生成及非结构化数据处理,而边缘计算与云平台的结合则赋能实时监控与故障响应。
03
解决方案
目前,绝大多数电力企业都处于“数据资源化”的初步阶段。为解决数据管理痛点,亿信华辰提出以“数字化底座”为基石,打通全价值链数据链路,通过实时采集、智能清洗与深度分析构建“智慧云脑”。
方案架构
数据架构
本方案以“数字化云脑”为核心,构建覆盖电力生产、传输、销售全价值链的一体化平台,包含四大层级:
数据采集层:支持多协议接入(如SCADA、IoT传感器),实现流批一体数据集成。
存储计算层:分布式架构混合存储关系型与实时数据库,支撑高并发处理。
分析挖掘层:内置算法库与场景模型,支持负荷预测、故障诊断等深度分析。
应用服务层:提供碳排放管理、用户服务优化等微服务,支持容器化弹性扩展。
核心能力
借助亿信华辰成熟的数据平台+BI工具,对垂直业务场景的理解来构建相应的数据模型、数据指标、数据分析,从而通过差异化方案实现应用价值的最大化。
1.数据治理能力:涵盖标准管理(业务、技术、管理属性)、质量管控(完整性、准确性校验)、安全分级(敏感数据脱敏、区块链溯源)。
2.分析应用能力:基于BI技术,对电力能源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全方位满足各类数据应用管理的场景,通过丰富的数据分析手段以及精准的数据挖掘模型,提供“运营调度分析”、“客户分析”等业务主题的BI智能分析应用,为企业运营管理提供辅助决策支持。
3.数据服务能力:通过API接口开放数据资产,支持跨行业协作。
重点业务场景
亿信华辰电力指标数据分析方案已适配多业务场景,形成覆盖规划-运营-设备-安全-服务的完整数字化解决方案矩阵,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供核心数据支撑,助力电网效能提升与智能化转型。
1.电网规划设计分析
多维度评估技术/经济/环境/负荷/新能源/安全等要素,聚焦供电可靠性、电网损耗、投资回报率等核心指标,构建智能化规划体系。通过科学建模实现供电质量优化与低碳目标协同,建立全业务集成、信息共享的规划管理平台,提升电网可持续发展能力。
2.电网运营与调度
基于实时监测数据建立电压合格率、频率偏差等动态指标体系,融合负荷预测与储能调度算法,重点优化供电可靠率(ASAI)、平均停电时间(SAIDI)等关键参数,实现调度策略动态优化与新能源高效消纳。
3.设备运行监测与会诊
实时监控设备运行状态、诊断潜在故障、优化维护策略和延长设备寿命,通过对设备故障率、负载率、温度、振动、绝缘状态、运行效率、维护成本、故障恢复时间、碳排放强度等不同维度的分析,再借助状态评估、故障预警、健康管理等手段,实现变电监测、输电监测、电缆监测、技术监测及可靠性分析,确保设备安全可靠运行,降低运维成本,提升电网整体效率和环保水平。
4.综合信息监测预警
整合电网运行数据与气象/应急/舆情等300+外部数据源,构建多维度预警指标体系。开发智能研判算法实现故障概率预测,形成"监测-预警-决策"闭环管理,应急响应效率提升40%以上。
5.客户数字化服务
从技术、经济、行为、满意度等维度展开,分析包括用电量、负荷曲线、功率因数、电费支出、投诉率、满意度评分、需求响应参与率、电能替代率在内的各项指标,通过数据挖掘、用户画像、负荷预测、精准营销等手段,进行用户用电行为分析、需求响应优化、服务质量提升等,优化电力资源配置,提升用户满意度,支持电力市场化改革和“双碳”目标的实现。
04
典型案例
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以“共建共享共用”为建设思路,按照以“中台指标开发+前台报表展示”的架构进行项目整体内容建设,通过报表生成自动化、报表分析自助化、数据收集线上化三种方式,实现管理模式从向基层要数据到平台取数据的变革,帮助业务和数据深度融合,增强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获得感、认同感。
建设内容:通过构建智能化数据中台,整合15个业务系统数据,梳理业务应用指标管理体系,开发自动化报表1553张,覆盖发电、输电、配电全流程。最后通过地推培训,促进成果互享,形成”感兴趣、愿意学、动手做“的良性循环。
项目价值:基于报表平台领导驾驶舱及可视化能力,为省、市分公司提供了门户框架基础,构建共享共建共用体系。门户累计访问量超41万人次,报表点击量显著增加超252万次,数据驱动生产的模式成为行业标杆。
结语:电力行业的数据价值跃升需以政策为牵引、技术为支撑、场景为落地。未来,随着AI、区块链等技术的深度融合,电力系统将向“源网荷储”一体化方向演进,实现更高效的能源配置与更低碳的可持续发展。对于企业而言,构建标准化数据治理体系、深化垂直场景应用,将成为释放数据价值、赢得竞争先机的关键。
来源:in点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