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工程职院职教出海“四有模式”:校企共建平台,输送跨国技能人才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22 08:25 2

摘要:“这些孩子具备国际化技能,能紧密贴合国际产业需求,我们非常欢迎你们的学生!”众多与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合作的企业负责人,纷纷表达了对该校毕业生的高度认可。

“这些孩子具备国际化技能,能紧密贴合国际产业需求,我们非常欢迎你们的学生!”众多与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合作的企业负责人,纷纷表达了对该校毕业生的高度认可。

据悉,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以“随企共进、伴企共育、与企共荣”为目标,基于社会行动AGIL经典理论模型,开展“四有”出海实践,收获了业内广泛赞誉。是怎样一套独具特色的“四有”出海模式,能让重庆工程职院在职教国际化领域脱颖而出呢?近日,来自全国40余家主流网络媒体记者深入该校,探寻其背后的创新密码。

战略牵引“有组织出海”

在重庆工程职院党委书记易俊看来,职业教育加快“走出去”步伐,要以“技术”为纽带分享发展机遇,同时建立战略牵引机制拓展合作空间。为此,学校通过构建矩阵化出海网络和集群式组团出海模式,实现战略牵引“有组织出海”。

构建矩阵化出海网络方面,学校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海上丝绸之路和渝满俄班列,面向东盟、中亚、非洲和中东欧国家,与比亚迪、海信、中兴通讯等企业以及联合建设、万虎等企业合作,共建泰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学院、中兴通讯信息学院、鲁班工坊、中坦工程技术学院等10余个出海平台。

同时,面向企业需求,建立跨专业、跨校、跨境的专业集群出海生态。联合重庆青年职院、坦桑尼亚阿尔迪大学等中外院校、企业,成立中泰、中乌等职教联盟,成员覆盖国内外近300个校企,通过平台共享、资源共建,集聚优势打造具有辨识度的职教出海品牌项目。

中俄创新发展中心揭牌

教随产出“有匹配出海”

“教随产出有匹配出海是学校主动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大局,探索海外本土化人才培养的创新实践,为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径”。重庆工程职院校长张志刚如是说。

2024年5月,重庆工程职院与泰国职业院校、比亚迪等中资企业共建的泰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学院正式落地,这是重庆工程职院教随产出“有匹配出海”的一个生动缩影。

在充满科技感的模拟车间内,泰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技术中高级管理人员培训项目学员JINDA CHALOO(金达・查洛德)正操作电动汽车充电系统,学习充电桩安装调试与运维,边记录数据边感慨:“我有幸接触到新能源汽车专业的最新技术与知识,这对我今后的工作以及个人发展而言,益处颇多!”

重庆工程职院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开展国别研究明需求,基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开展的课题研究,联合非洲职教研究院等开展针对坦桑尼亚、泰国的国别研究,形成相关报告,匹配出海国产业、人才需求。

学校建立“七共同”机制,与中兴通讯、海信等企业共建鲁班工坊、产业学院等,成立出海平台理事会,实施校企“共同投入、共同招生、共同教学、共同管理、共同就业、共同受益、共同服务”的机制。

此外,学校实施“三岗双段双融”精准培养,对接企业用工需求,定制开发面向技术员、工程师、高管的三岗位课程模块;与坦桑尼亚联合建设等企业实施“2+1”跨国双段协同育人;依托国情教育中心等,培养过程融入中文+职业技能、中外文化。近8年,学校通过此模式为“一带一路”中资企业输送5000余名“技能+语言”双优人才,覆盖20个国家和地区。

俄罗斯短期留学生中国文化课合影

师资赋能“有内涵出海”

在塞尔维亚诺维萨德大学孔子学院,来自重庆工程职院的汉语教师志愿者赖玲,再次选择延期一年回国。让她作出这样决定的,是重庆工程职院对教师国际化的制度支持和鼓励。

学校通过制度激发内驱力,制定10余个国际师资激励办法,将国际化项目建设等纳入职称评定、绩效考核。

师资队伍中外融合方面,学校依托中外合作办学引进外籍教师50人,组织300余名教师参加国际中文资格证书、德国IHK证书等培训,派出近150名教师赴海外研修任教,聘用30余名海外中资企业导师,组建多元师资团队。

不仅如此,学校还以数字赋能师资融合,与学堂在线共建数字化课程平台,搭建国际虚拟教研室,通过云课堂平台开发多语种教学资源包,推行中外双师同堂授课,实现教学场景无缝衔接。

学校副校长周优文认为,这样的师资赋能只是重庆工程职院师资有内涵出海的侧影,旨在让来自世界各地、文化背景各异的学生借此契机实时开展国际交流,构建起密切的跨文化互动关联,得以畅享更高品质的国际化教育。

学校教师教授中国文化课

质量保障“有标准出海”

“职教出海”如何行稳致远?在学校看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走出去”的关键在于标准引领,学校实施“引进—内化—输出”的教学资源建设闭环路径,通过中外合作办学引进课程资源60余个,与德国莱茵等合作共建专业、课程标准建设指南,开发多语种课程150余门。

学校建设一体化资源,通过“中资生产企业+中资教具企业+中外融合师资团队”联合开发标准、课程、装备等协同走出去一体化资源21套。

在运行全过程评价方面,学校引入PersCert TÜV工业机器人操作员等资格认证标准,与重庆市教育评估院、合作国职教委等构建国内国际双认证机制,基于PDCA循环理论建立国际化项目动态质量评价机制。

坦桑尼亚土木工程师国家职业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认证书 德国PersCert TÜV资格认证证书

据介绍,秉承“随企共进、伴企共育、与企共荣”的宗旨,重庆工程职院在“四有”出海理念的牵引下,主动助力企业“走出去”“走得稳”。目前,学校的“四有”出海实践已应用于现代移动通信技术、建筑工程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11个专业群,成果经验被国内外100余所院校及企业借鉴应用,探索出一条高职“四有”职教出海创新实践新路径,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出海”提供了“渝工程”经验。

来源:未来网高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