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该文第6页确出现了“……small number for numerical stability. liujiamingshidaXX Then, we use farthest point……”的非正常表述。
文/九派新闻特约评论员 伍里川
5月19日前后,一则关于“顶级期刊正文惊现国骂”的消息在网络上引发关注。
相关论文于2024年发表在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Multimedia
(简称TMM)上。据澎湃新闻报道,该文第6页确出现了“……small number for numerical stability. liujiamingshidaXX Then, we use farthest point……”的非正常表述。
该论文第一作者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协同智能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武某,论文第二作者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刘某某。武某是刘某某的导师。
TMM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国际顶级期刊。在顶级期刊上飙脏话辱骂第二作者,不仅在学术圈刻意展现私人矛盾和无可遏制的敌意,更以“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方式寻求一丝快意,这种事真可谓闻所未闻。虽说作为学生的刘某某已毕业,并去了某顶尖大学读博,但同一个学术圈内,何以连“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的常识都不顾及?这背后的愤懑缘由引人好奇不已。
有意思的是,媒体记者联系到该论文二作时,对方表示已知晓并正在处理此事,且表示不希望被打扰。而一作和校方暂未回复媒体记者询问。涉事刊物则回应称,正在积极调查此事。
事已至此,相信此事并不难查出真相。
此事当然脱不开个人恩怨,但深追此事却不是在没事找事、无厘头地刺探个人隐私。
一方面,个体矛盾的演变,似乎指向学术不端、学术不公的疑云。显然,学术研究参与者的言行越极端,“内幕”越可疑。因此,对于这种直接冲撞学术研究规制、羞辱学术研究尊严、败坏学校声誉的做法,并不可视作小事,也不可就此罢休。对此,涉事学校有及时跟进、回应关切的必要性,保持沉默并不合适。
另一方面,对一家享有盛誉的顶刊来说,出现这样的“瑕疵”,且没有被及时发现,确实难堪。在个体之间的冲突之外,刊物的关口失守、责任落实不到位,是不争的事实。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一些学术不端事件频发。一些“沉没”已久的往事——例如论文中出现令人难以置信的差错——被以另一种方式打捞出来,呈现出令人不安的局面。事件中,一些刊物编者存在把关不严、质量意识不牢的问题,甚至有利益交换之嫌。这种状况,有违办刊宗旨,有违公众信任和期许。
作为一本备受公众“仰望”的顶刊,自然有着不同凡响的把关体系和要求,相应的操守也不会缺少。不过,无论如何,此事还是发出反向警示:对学术论文守土有责,是任何时候都不可忽视的“底线型”规则。否则,作者和刊物“出糗”事小,影响公众对于学术研究的信心和信任感事大。
来源:赛业生物cyag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