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规范网络信息转载流程 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思考与建议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22 08:58 2

摘要:近年来,随着新媒体传播生态的快速发展,在人民网等央媒发布的审核通过文章及各类建言等被各类APP、网站广泛转载。部分地方网信部门出于强化舆论引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目的,将此类转载信息以转办工单形式下发至基层社区,要求进行二次核查、存档备案等工作。这一举措

尊敬的领导

您好:

——以APP、网站转载央媒审核文章等引发基层负担问题为视角

一、问题背景与现象分析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传播生态的快速发展,在人民网等央媒发布的审核通过文章及各类建言等被各类APP、网站广泛转载。部分地方网信部门出于强化舆论引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目的,将此类转载信息以转办工单形式下发至基层社区,要求进行二次核查、存档备案等工作。这一举措在实践中衍生出诸多问题:基层社区工作人员需耗费大量时间精力对已通过央媒严格审核的内容进行重复检查,造成行政资源浪费;大量形式化的工作任务挤压了社区在民生服务、矛盾调解等核心事务上的精力投入,导致基层治理效能下降。

二、现行工作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重复审核背离制度初衷

人民网等央媒作为国家级主流媒体,其内容生产已建立严格的“三审三校”制度,政治导向、事实准确性均经过专业把关。基层社区既缺乏专业的内容审核能力,也无必要对权威媒体内容进行二次确认,重复审核实质上沦为机械性填表留痕,与提升信息传播质量的初衷背道而驰。

(二)基层治理负担加剧

根据对某省10个社区的调研数据显示,平均每个社区每月需处理网信转办文章核查任务23件,每件任务耗时1.5-2小时,累计占用社区工作人员30%以上工作时间。社区工作者普遍反映,此类事务性工作严重影响了社区走访、特殊群体关怀等重点工作推进。

(三)行政资源错配风险

网信部门将央媒转载信息层层转办至社区,本质上是行政资源的低效配置。基层社区在人力、技术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难以承担信息审核职责,反而可能因误判引发新的舆情风险,形成“越管越乱”的治理困境。

三、制度优化的原则与标准

(一)合法性原则

依据《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及《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明确央媒已审核通过的内容无需基层重复审核,避免增设法律规定之外的行政义务。

(二)效能优先原则

建立“分级分类管理”标准:

1. 核心类信息:人民网、新华网等央媒首发的时政新闻、政策解读类内容,实施“免检通行”,无需基层介入;

2. 风险类信息:涉及本地民生、社会热点的转载内容,由属地网信部门牵头组织专业审核;

3. 常规类信息:文化科普、娱乐资讯等内容,依托平台技术审核与网民监督机制进行管理。

(三)权责统一原则

制定《网络信息转载责任清单》,明确央媒内容转载的审核主体、流程及责任边界,严禁通过“责任转嫁”方式增加基层非必要负担。

四、具体改进建议

(一)构建信息审核协同机制

建立省、市、县三级网信部门联动的“央媒信息白名单”制度,对已审核通过的权威内容实施系统内自动备案,免除基层重复劳动。推广“AI+人工”智能审核系统,通过关键词识别、语义分析等技术手段,实现风险信息的精准抓取与定向处理。

(二)优化基层治理考核体系

修订《基层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考核细则》,删除对央媒转载信息的重复核查要求,将考核重点转向舆情应急处置能力、网络文明建设成效等核心指标,引导基层回归主责主业。

(三)加强监督问责机制

建立“形式主义问题直报通道”,赋予基层社区对不合理转办任务的申诉权;将此类减负工作纳入督查考核,对随意增设基层负担的单位进行约谈整改,情节严重的依规问责。

五、结语

解决央媒转载信息转办导致的基层负担问题,本质上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具体实践。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信息管理机制,既能确保主流舆论传播的权威性,又能释放基层治理活力,实现信息治理效能与基层工作质量的双赢。建议相关部门以问题为导向,尽快完善制度设计,切实为基层减负赋能,推动网络空间治理行稳致远。

杨军

2025年5月22日

来源:骆驼刺杨新疆葡萄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