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学习是立身之本、成事之基、创新之源。为深化拓展省委、市委“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惠安县坚持以“深学”为路径、以“争优”为导向,在全县开展争当理论武装“优等生”活动,深化拓展“1+1+N”理论宣讲机制,打造理论“周周讲”课堂,进一步激扬全县上下学思
学习是立身之本、成事之基、创新之源。为深化拓展省委、市委“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惠安县坚持以“深学”为路径、以“争优”为导向,在全县开展争当理论武装“优等生”活动,深化拓展“1+1+N”理论宣讲机制,打造理论“周周讲”课堂,进一步激扬全县上下学思想、强党性、增才干、讲担当的实干争先氛围,为惠安奋力建设海丝现代化工贸港口旅游城市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为进一步擦亮党员干部奋斗底色,县委宣传部、县融媒体中心联合相关部门在《惠安速报》推出【争优争先争效•深学争优】系列报道,以深学争优的成效推动各项工作实现新跨越、展现新作为。
为促进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常态化、长效化,近日,理论“周周讲”活动辋川镇专场宣讲会在更新村侯卿“籓宪第”举行。
宣讲会上,侯卿文史研究会秘书长陈锡家从更新传统村落的明清古建筑群切入,生动解读方伯第、更新陈氏祖祠等建筑蕴含的生态哲学,通过“红砖白石燕尾脊”等细节展现文化交融特色。在保护实践方面,他重点介绍了辋川镇近年来通过“微改造”保留传统建筑原真性的创新举措,强调“传统村落是‘活着的文化遗产’,保护既要修旧如旧,更要让文物说话、让历史可感”。并以“侯卿十八游大鼓”为例,阐释其在增强社区凝聚力、传承家族精神中的现代价值。
现场群众深受触动,辋川镇文化协管员陈冬梅谈到:“更新传统村落保护实践表明,传统文化是乡村振兴的精神引擎。我们以‘微改造’为抓手,将古厝修缮与家风传承、非遗活化相结合,发动村民共建共享,既留住乡愁记忆,又激发乡村活力。”
近年来,辋川镇创新理论宣讲模式,将文化保护、农业研学与理论宣讲深度融合,打造“古厝讲堂”“田间课堂”“辋婆女宣讲团”等特色品牌,组织专家学者、镇村干部开展沉浸式宣讲20余场,覆盖群众2000余人次,通过古建筑实景、田间地头现场教学,让群众直观感悟文化价值,构建起传播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型思政教育阵地。
下一步,辋川镇将持续拓展宣讲阵地,依托“古厝讲堂”推动党的创新理论与传统文化有机融合;创新保护模式,探索“非遗+旅游”“古建+文创”等融合发展路径,培育侯卿十八游大鼓展演、古村落研学游等特色品牌;深化文明实践,激发群众参与热情,让千年文脉在新时代焕发勃勃生机。
来源:看见泉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