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燕山脚下的逐梦少女,到浩瀚星河中的璀璨身影,王浩泽加入星辰接力,成为继刘洋、王亚平之后,我国第三位执行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女性,续写着中国女性探索深空的传奇故事。
从燕山脚下的逐梦少女,到浩瀚星河中的璀璨身影,王浩泽加入星辰接力,成为继刘洋、王亚平之后,我国第三位执行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女性,续写着中国女性探索深空的传奇故事。
4月30日,东风着陆场,几天前的一场春雨,草芽破土萌发,给大漠戈壁带来点点春意。13时08分,神舟十九号返回舱尾焰划破天际,成功着陆,航天员乘组回到地球家园。首位进驻空间站的女航天飞行工程师王浩泽出舱后接受采访,声音洪亮如戈壁春风:“祖国母亲,您远行的儿女回来了!”
归来仍是追梦人
6个月前,2024年10月30日,额济纳旗的胡杨林已经染上金色。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神舟十九号即将奔赴中国空间站。作为中国首位执行载人航天任务的女航天飞行工程师,王浩泽成为备受人们关注的焦点。
就在前一天,在问天阁举行的中外媒体记者见面会上,王浩泽说:“我和大家一样,做梦都想去天上的空间站看一看。我想在咱们的‘太空豪宅’里飞来飞去,体会失重的快乐;我想精心完成好每项任务,守护好咱们自己的‘太空家园’;我还想在深邃的太空里遨游,向星星挥一挥手……”
这些诗一样的绮丽想法对于航天员来说是可以操作的浪漫。183天,王浩泽参与实施了几十个空间科学与技术实(试)验项目,覆盖空间生命科学、微重力基础物理、空间材料科学、航天医学、航天新技术等领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她说:“在空间站里,每当我望向星空,我都深深坚信,我们中国航天人一定会越走越远,我们必将迈向更加深远的太空。”
满载而归的不止这些科研成果,王浩泽出发前“让每一个日出日落都成为宇宙精彩的记忆”也圆满实现了。“我们的在轨生活忙碌而充实。闲暇时,我也会透过舷窗凝望地球,蓝色星球和浩瀚宇宙美不胜收。每到此时,我总会想起地球上那个渺小而倔强的女孩,她相信读书能够改变命运,她在一次一次困难面前不低头不放弃……”王浩泽从天宫发来的视频里说:“她,是曾经的我,也是每一位胸怀梦想、执着追梦的女性。”
去年秋日播种的科技火种已在太空萌芽;而今年春天的凯旋,则让航天精神的根系更深地扎入土壤,镌刻在星辰与大地的共鸣里。
心里始终燃着一团火
1990年春天,王浩泽出生在河北滦平县一个普通家庭。母亲一边干农活一边自学考上师范的故事,像一粒种子埋在她心里。
从小她便展现出学习天赋,物理和化学课成绩均优异,以优异成绩考入东南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又以全系第一的成绩保研,成为导师顾璠眼中“计划严谨、执行力超强”的学生。面对艰深课题,她曾迷茫:“以后我不打算从事学术研究这条路,能不能不做这么难的课题?”导师当时回答她:“即使不热爱,也要认真去做,否则未来遇到热爱的事,也会失去认真做事的习惯。”这句话让她醍醐灌顶,也成为她此后的人生信条。
王浩泽从小就喜欢体育锻炼,尤其是长跑,大学时参加了校田径队,曾代表学校参加江苏省第十七届运动会高校组田径比赛,并获得4x400米接力的冠军。长跑练就了她强大的心理素质,任何时候都情绪稳定。这也让她在后来的航天员选拔中脱颖而出。
姐姐王浩静说,父母会通过言传身教或是读书、赏析电影等方式,把家国情怀自然而然地植于姐妹俩的心田。“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我妹妹浩泽很坚毅,有侠客气质。”
从托举飞天到自己飞天
王浩泽是凭着怎样的实力,拿到神舟十九号“船票”的?
这是一个“十年”的故事。2015年,王浩泽进入隶属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北京航天动力研究所工作,从火箭发动机设计员到新型动力系统研发骨干,每一步都走得扎实,主持研发的某型发动机关键参数创下亚洲纪录。作为系统总体设计师,面对复杂的方程式、猜谜一样的参数、天书一样的运算逻辑,王浩泽却很享受这种攻克未知的过程。她觉得就像游戏闯关一样。
2018年,王浩泽得知国家正在选拔第三批预备航天员,心里燃起了小火苗,立即报了名。她说当时毫无压力,因为她一直认为航天员都是万里挑一,“没选上,也荣耀。”也许正是这样良好的心态,让她以最好的状态去面对层层选拔,最终从数千名候选人中胜出,成为18名预备航天员中唯一的女性。
航天员的选拔和训练,男女都是同样标准。王浩泽在一次次训练中锻造着“飞天的翅膀”。模拟失重水槽训练中,她因够不到脚限位器屡屡受挫;72小时狭小环境心理训练,她和队友在密闭房间内与生物钟对抗,靠团队协作保持清醒;48小时沙漠求生,烈日与寒夜交替,她躺在沙地上仰望星空……交会对接训练被称为“太空穿针”,身着120公斤舱外服操作精度需达毫米级,她练习千百遍直至“百发百中”。
本科专业是热能与动力工程,研究生时主攻等离子体爆震,毕业后从事火箭发动机预研工作,现在又成为航天飞行工程师……王浩泽成长为航天员的每一步,不仅是她个人追梦圆梦的叙事,更标志着中国航天员培养体系的日趋完善,从单一指令长到飞行工程师,一代代航天人接续在路上。
第十个中国航天日,王浩泽从天宫发来“宇宙级”承诺:“我们一定不负重托、勇毅前行,让中华民族千年登月梦想,在我们这代航天人手中实现!”
中国航天书写新篇章
神舟接力奋楫星河,飞越的是华夏儿女千年的企盼,王浩泽的征途,是个人理想与国家使命的交响。
2025年“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到来之际,王浩泽在中国空间站向全球女性致以节日祝福:“愿每一位女同胞可以成为明月,亦可成为星辰,还可以活成自己的小太阳。”
中国女性进入航天科技领域,不是点缀,而是重构规则。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17万名从业人员中,女科技工作者占全体科技工作者的30%,远高于全球航天产业平均水平8个百分点。从火箭总装厂的女工艺师,到文昌发射场的01号女指挥,她们正把“不可能”变成“新常态”。
“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的影响力让中国女性在航天科技领域芳华盛放。4月30日,王浩泽的母校、东南大学的师生们集体收看了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成功返回的直播,看到被他们称为“宇宙学姐”的王浩泽安全出舱,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欢呼和掌声。能源与环境学院的研究生夏忠玉激动地说:“学姐的成功让我更加坚定了科研报国的信念,也更加明确了自己肩负的责任。”她正在参加挑战杯项目,围绕探究更高效的热控系统,为航天员的太空生活与工作提供保障。
王浩泽说:“人生中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年富力强时肩负起自己的使命——成为航天员,我是幸运的。能够将个人价值和祖国的需要相结合——为国出征,我更是幸福的。”
女航天员们的星辰接力正书写着更壮丽的篇章——那里有技术突破的骄傲,有性别平等的回响,更有一个民族向深空进发的宣言。
来源:中国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