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康养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张慧茹:青年“新农人”用科技赋能现代农业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22 09:03 2

摘要:2014年,张慧茹放弃在城市工作的机会,选择回到农村陪伴父母。传统农业“靠天吃饭”的生产方式与现代农业高效、智能的发展模式形成的强烈反差,深深触动了她。带着对现代农业的憧憬,她开始跟随父母从事种植、育苗及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在实践中,她不断学习现代农业知识,参加

清晨6时,山西康养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智能温室大棚内,33岁的张慧茹已开始核对屏幕上实时跳动的温湿度、光照强度数据,时不时蹲下身子轻抚番茄幼苗。这名扎根乡土十年的“新农人”,用科技力量重塑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书写着属于青年一代的奋斗篇章。

返乡逐梦:不断学习积累丰富经验
2014年,张慧茹放弃在城市工作的机会,选择回到农村陪伴父母。传统农业“靠天吃饭”的生产方式与现代农业高效、智能的发展模式形成的强烈反差,深深触动了她。带着对现代农业的憧憬,她开始跟随父母从事种植、育苗及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在实践中,她不断学习现代农业知识,参加各类农业技术培训,逐渐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2017年,张慧茹毅然注册成立了山西康养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正式踏上现代农业创业之路。“让土地生产更高效、让农民种植更轻松、让蔬菜品质更安全”,这个朴实的理念,成为她十年来坚守的初心与奋斗目标。
创业初期,张慧茹面临着资金短缺、技术不足、农户信任度低等诸多难题。但她没有退缩,四处奔波筹措资金,积极与科研院校联系寻求技术支持,挨家挨户向农户宣传现代农业的优势。为了打消农户的顾虑,她在自家试验田里率先种植,邀请农户实地参观,用实实在在的收成证明新品种的优势。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的坚持与努力逐渐赢得了农户的认可与信任。
深耕科技:用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在张慧茹看来,科技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公司成立后,她便开启了“科技兴农”的探索之路,引进了先进的智能育苗设施,通过精准控制温度、湿度、光照等参数,将育苗成活率从传统方式的70%左右提升至95%以上。
智能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的应用,更是为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变革。该系统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湿度和养分含量,根据农作物生长需求自动进行精准灌溉与施肥,每亩节水超30%,肥料利用率提高20%。
同时,张慧茹每年坚持从国内外引进优秀农作物新品种,在公司的试验示范基地进行种植观察,筛选出适合本地种植的品种后再向农户推广。如今,公司每年可生产优质种苗1000万株以上,为周边农户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为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张慧茹积极引入现代化生产设施,打造智能化农业生产体系。此外,她还与山西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建立合作项目,加入“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年均开展新品种试验超200个,为农业技术创新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在做好自身发展的同时,张慧茹始终不忘带动周边农户共同致富。她和公司团队每年组织多场品种及技术推广活动,为农户提供免费的技术培训、病虫害防治指导等服务,累计培训新型职业农民超3000人次,带动600余户农户种植新品种。近三年,她积极参与政府组织的社会化服务项目,帮助传统农业生产者转变观念,采用现代种植生产技术,实现增产增收。
破局前行:在挑战中擘画未来蓝图
在长期实践中,张慧茹深刻体会到传统农业生产力老龄化严重,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多是老年人,年轻劳动力流失严重;现代农业发展则面临专业人才短缺、技术应用成本高、产业链协同不足等问题。她积极寻求破局之策,呼吁更多年轻人关注现代农业,投身农业创业。同时,希望通过政策引导、校企合作等方式,培养更多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与高品质蔬菜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焦点。张慧茹敏锐捕捉到这一市场需求,提出“智慧农业+生态循环”的发展理念,计划打造从种植到餐桌的全产业链体系,推动农业与文旅、教育等产业融合,开发农业观光、农事体验、科普教育等项目,让农业不仅是生产载体,更成为生态价值和人文价值的传递者。
展望未来,张慧茹为公司制定了“三个坚持”发展目标:坚持科技引领产业,持续引进新品种与农业生产技术,保持农业底色;坚持技术推广以及新农人培养,通过 “田间课堂”“技术下乡”等形式,让科技服务乡土;坚持产业融合,探索“农业+文旅”“农业+康养”等新模式,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十年间,张慧茹在希望的田野上播撒科技的种子,收获丰收的喜悦。她以实际行动证明,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青年一代大有可为。(本报记者 张云鹏)

来源:山西青年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