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均GDP第一省,博物馆到底有多豪横?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22 09:58 2

摘要:“十三太保”竞相争先的江苏,已然稳居中国人均GDP第一省多年。江苏的富庶可谓自古以来,大汉的“龙兴之地”徐州,隋唐时因运河崛起的扬州,以丝织业为先锋崛起的苏州……江苏的经济“龙头”你方唱罢我登场,沉凝出众多兼具南北人文气质的珍宝,也让“散装”江苏的每一座博物馆

“十三太保”竞相争先的江苏,已然稳居中国人均GDP第一省多年。江苏的富庶可谓自古以来,大汉的“龙兴之地”徐州,隋唐时因运河崛起的扬州,以丝织业为先锋崛起的苏州……江苏的经济“龙头”你方唱罢我登场,沉凝出众多兼具南北人文气质的珍宝,也让“散装”江苏的每一座博物馆,都精彩满满。

若你想追觅满满杏花烟雨的江南,未必要去扬州瘦西湖、无锡鼋(yuán)头渚等地人挤人。水墨风满满的苏州博物馆、中西合璧的南通博物苑、镇江博物馆……一座座“园林式”的博物馆配上馆内秀美的金银瓷器,勾勒出了最为经典的江苏A面。

苏州博物馆,简约极致的水墨江南风。 摄影/朱雨生

而在长江以北,从徐州博物馆里的“汉玉宇宙”到大运河博物馆里的数百艘舟楫,这些大气壮美的藏品,点出了江苏A面的“幕后英雄”——以盐业、河运为动力,进取千年的豪迈B面。

要想一眼看尽江苏身兼南北的气质,莫过于来到坐镇江苏之中的“省博”南京博物院,这处九十余年前作为当时的“国家符号”所创立的博物馆,更有“一馆看全国”的博大视野。

南京博物院的网红藏品“小粉炉”, 如今正在江苏全省进行为期10个月的巡展。 摄影/张涛

江苏,坐拥以28家国家一级博物馆为代表的江苏“博物馆天团”,这个数量,仅次于山东与北京,排名全国第三,而大量见证了江苏自北向南开拓发展的藏品,让江苏成为最能囊括中国南北人文特色的博物馆大省。且让我们走入博物馆里的诗意江南,再一路向北,看江苏的博物馆如何各显神通,熔炼出通融南北,兼具豪放与婉约的“江苏气质”与中国气韵。

江苏有哪些国家一级博物馆? 制图/韩守青;设计/张琪

精致,正是来江苏看博物馆的第一关键词。毕竟,许多江苏的博物馆,直接开在了园林里!

苏州博物馆采取了苏州园林式的造景手法, 将山水园林搬进了江南庭院。 摄影/吴学文

既然说起中式园林,又怎能不提苏州

“半城园亭”的苏州以精致典雅的园林闻名天下,而苏州博物馆则正坐落于苏州最负盛名的拙政园旁——显然,这座崭新的博物馆在设计之初,就被定义为千年姑苏城在新时代的文化名片。如何融合古典的园林与现代的博物馆?苏州博物馆的设计师、从小在狮子林中长大的贝聿铭为故乡苏州交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

苏州博物馆采取带有遮光条的玻璃天窗 打造出独特的光影效果。 摄影/柳叶氘

当你进入苏博,最直观的一个体验是——展厅空间都是明亮的。自然光的运用使得博物馆与园林造景成为一个整体,设计理念便呼之欲出了:并非刻板地去复制园林,而是以现代人的视角对园林解构与重塑。传统白墙黑瓦与极具特点的“贝氏几何”带来极具现代感的视觉冲击。

但也别光顾着拍照打卡了!小而精的苏博馆藏文物,也是汇集了苏州人文底蕴的精华所在:虎丘云岩寺塔地宫中出土的秘色瓷莲花碗被认为是秘色瓷的标准器。

色彩淡雅的秘色瓷莲花碗。 摄影/一一的博物集

瑞光塔中发现的真珠舍利宝幢虽然常年展出复制品,但也是包括非遗传承人在内的21位顶尖工艺大师耗时一年制作出的工艺精品,代表了苏州传统工艺的现代传承。

真珠舍利宝幢(复制品局部)。 摄影/金睿

而由“实业状元”张謇于1905年创办的南通博物苑,开中国公共博物馆的先河,又呈现出了另一种江南园林的气质——开放与创新。在博物苑南馆的月台上,有一幅张謇在建苑之初作的对联“设为庠序学校以教,多识鸟兽草本之名”,道出了这座博物苑的最大特色——

它远不止是用于藏品展陈的场所,而是要将动植物、天文、历史等天地万象包容于一身。是以其建筑风格中西合璧,整体格局宏大高远,展品更是天南地北,无所不包。在每年春日如期绽放的紫藤花团团簇拥之中,它见证着南通这座“中国近代第一城”开眼看世界的辉煌历史。

紫藤花开是南通博物苑的标志景观。 摄影/舒小简

如果说苏州博物馆、南通博物苑是中式传统园林与西方建筑思维的东西融合,江苏甚至还有一座彻头彻尾的“西方园林”呢:镇江博物馆所在的英国领事馆旧址,是江苏省唯一保存完整的近代使馆建筑群,融合了英国维多利亚时期建筑特色。这样独特的博物馆画风自然源于镇江前沿的城市气质:位处大运河与长江之交的镇江,向来是中国面向世界的桥头堡。

镇江博物馆的建筑融入了英伦风情。 摄影/李文博

但镇江博物馆的众多镇馆之宝,却是正儿八经的江南式精致。1982年,镇江丁卯桥附近的建筑工人无意间发现了一批装在大瓮中埋藏的金银器。后来经过考古人员清理,出土金银器共计956件,总重达55公斤,其中的龟负“论语玉烛”酒筹筒因为独特的形状也被戏称为是“鳖载着理发店”的原型。这批被称为“丁卯桥窖藏”的金银器窖藏与何家村、法门寺并列为唐朝三大金银器窖藏之一,也是江南地区唯一的唐代金银器窖藏,展示着属于镇江的大唐风华。

镇江博物馆镇馆之宝 银鎏金龟负“论语玉烛”酒令筹和酒筹筒。 摄影/梦物如颜、柳叶氘;设计/张琪

江南水乡的婉约细密,绝非一城一地博物馆所能概括。在江苏南部,还有许多小而美的博物馆,无论是整体设计还是馆藏藏品,都展现江苏人的匠心巧思。

苏州丝绸博物馆,展现了古人穿在身上巧夺天工的“面子”;建筑布局小巧玲珑的御窑金砖博物馆,则默默承包了太和殿地面上低调奢华的“里子”;苏州吴文化博物馆的藏品则是满满的苏式“工匠精神”。又如坐拥无锡博物院、宜兴博物馆、江阴博物馆三座国家一级博物馆的无锡,则以其花样藏品,展现了一个接地气的人文江南。

苏州吴文化博物馆所藏的朱碧山造银槎杯, 代表了元代铸银工艺的最高水平。 摄影/柳叶氘

众所周知,中国的每个省份都有一所“省博”,但是在江苏,你却找不到一座“江苏博物馆”,其实当然是有的,只是它现在的名字叫——南京博物院(简称“南博”)。但这个很“散装江苏”的名字,却隐隐透露出其远非江苏一省之地所能局限,而是仿若故宫、国博一般的体量与胸怀。

南京博物院整体格局宏大壮阔。 摄影/方飞

先看南博主展馆,一眼看上去没有江南水乡的婉约精巧,反而带着些许独属于北国的雄浑气象。没错,在南博最初经由建筑师徐敬直设计、梁思成修改定稿的设计方案中,主展馆设计灵感主要来自以奉国寺为代表的辽代建筑。

在1933年佛光寺尚未被发现的当时,辽代建筑就是学界能够确认的中国最古老的木构建筑遗存,而这座以辽代建筑为蓝本设计的主展馆,就是当时人们心中“最中国的建筑”——在当时的设计思路中,它甚至直接被称为“大殿”,兼之南博毗邻明故宫,距离“中华民国总统府”的核心区位,分明就是中华民国时期国家形象的重要象征。

南京博物院主展馆内部空间装饰繁丽。 摄影/方飞

当日寇的炮火逼近长城防线,古都北京处在风雨飘摇之中时,从北京到南京的连线,就变成了故宫国宝南迁的生命线。包括被康有为誉为“中华第一国宝”的石鼓、明清两朝历史档案、乃至故宫文渊阁收藏的全套《四库全书》在内的13427箱故宫文物,都从北京分批运往南京,而后辗转分散至云贵川等“大后方”省份妥善保存,抗战胜利至今仍有2000多箱文物保存在南京博物院。

于是,从中华文明的先声良渚玉琮,到明代“开眼看世界”的中国第一张世界地图,你可以在南博看到来自全国各地的文物精萃。

南京博物院“必看榜”, 图中只是南博“镇馆之宝”的冰山一角。 摄影/王腾、周昫光、梦物如颜、柳叶氘

不过要问南博名气最大的文物,其实是一套琉璃拱门残件。可别小看这座琉璃门残件,它源自明成祖朱棣兴建的“国家工程”报恩寺琉璃宝塔。

塔所位处的佛寺,座落于秦淮外河的长干里,这里见证了东汉时期佛教自万里西域而来,向东南传播的原点,六朝以来南京的兴衰沉浮,明初朱棣开拓国家的雄心壮志。正是在大海洋时代,沿海上丝绸之路而来的异国商人,被此塔折服,视其为“世界中古七大奇迹”之一,引起了在西方兴建“中式瓷塔”的热潮,譬如英国著名的邸园。

大报恩寺琉璃塔复原图及琉璃塔构件细节。 摄影/方飞;制图/张琪、鱼一条

清末时,琉璃塔因战事焚毁,此后则有著名的金陵机器制造局在塔的废墟上重建,见证了江苏人自强求新的家国精神。如今,这座塔的图案,依然经常出现在国外中餐外卖包装盒上,早已成为来自江苏,代表中国的世界“IP”。

江苏本身的南北融合,同样也在南博被精心呈现,仅说人人都爱的黄金,出土于淮安盱眙的南博“镇库之宝”金兽以9100克的重量,夺得了中国考古发现中最重金器的桂冠,仿佛一瞬间回到了动辄赏赐几万斤黄金的大汉“黄金时代”。而到了明清时期,同样的黄金则化作了贵妇人头顶上的“金枝玉叶”,诉说着独属于江南的温婉风情。

南京博物院的明代金饰可称巧夺天工。 摄影/柳叶氘

当我们将视野投向更为广阔的江苏中部、北部地区,便会发现这里的博物馆,无论是场馆还是藏品,都突出一个“大”字,也映照出江苏沟通南北的千年发展。

****请横屏观看****

大运河畔的扬州大运河博物馆。 图/视觉中国

在经济重心尚未南移、泥沼遍布的江南一带还远未得到开发之时,作为汉高祖刘邦“龙兴之地”的徐州,正是当时整个江苏区域的精华所在。走入徐州博物馆,当你参观了面积可达近千平米的诸侯王墓室;看到张须露齿、双目圆睁的和田玉龙;身姿矫健、衣带如飞的舞俑;八百余片铁片扎成的鱼鳞重甲,便会领略到何为大汉雄风。

西汉s形龙形玉佩,造型豪迈雄健。 摄影/柳叶氘

徐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一件金缕玉衣,汉朝人相信这件金玉铠甲能替主人抵挡岁月的侵蚀,保持肉身千年不朽。1968年河北满城汉墓的考古过程中,这种西汉诸侯王标配的“顶级寿衣”头一次出现在现代人面前。作为中国考古发现的首件金缕玉衣,它也因此入选了195件禁止出境文物之列。

不过要论起工艺精美程度,徐州博物馆另一件出土于狮子山汉墓的玉衣却要远远在其之上,仅是玉片就使用了多达4248片上等和田玉,几乎是其两倍,绝对是当之无愧的“玉衣之王”。除了这件顶配版的金缕玉衣之外,徐州博物馆还收藏着低配版的银缕玉衣、铜缕玉衣,凑成了金银铜套装。

金缕玉衣。 摄影/李琼、李伟;制图/张琪

然而,这位身着如此精美玉衣的墓主人,死后却被草草埋葬在了尚未完工的简陋陵墓之中,甚至还没来得及修建“厕所”。考古学家就此推测,他很有可能就是西汉初年那位发动了“七国之乱”的楚王刘戊(wù)。

这些地方上的诸侯究竟有何资本,能够与九五之尊的皇帝掰一掰手腕?盐铁专营的暴利,便是他们的底气所在。尤其是“七国之乱”的始作俑者吴王刘濞(bì),占据着江苏最为精华的中南部海岸线,自古就是海盐的主要产地。为发展盐业,他曾开凿运河沟通扬州与这些地域。这一开凿,便也凿出了此后江苏发展千年的重要动力。隋代时舟楫千里的大运河,成为了把江苏与全国连接起来的交通纽带。唐朝开始,以盐城为核心的两淮盐税常年占到全国盐税的三分之二以上。

盐城的盐场见证了江苏千年发展的变迁。 图/视觉中国

随着唐朝安史之乱后国家财赋大多依靠江南供给,大运河已经事实上成为了中原王朝的生命线。盐务、河工、漕运曾并列为江苏经济发展的支柱,集三者便利于一身的扬州,自然成为了首屈一指的运河重镇,国际化大都市。扬州话中的“波斯献宝”(意为炫耀),便源于波斯商人喜欢把货物捧在头顶向客人展示。

****请横屏观看****

大运河今日仍然舟楫来往,浩荡不息。 摄影/丁嘉一

你大可在位于扬州的大运河博物馆感受到这一段江苏最初的“创业史”。这座位于运河之畔,如同巨型船舶的场所,仅展陈面积就可达1.8万平方米。在11个专题展览里,可看到数百艘运河航船的精致模型,沉浸式体验运河沿岸城镇的市井生活,乃至放眼六条世界级运河沿线各自形成的独特文化。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船舶展。 摄影/李伟

盐城博物馆,则以一系列特色展陈及藏品记录了江苏盐业兴起与发展。如宋元切块盘铁,是古代海盐煎制的生产工具,重达 600 多斤,为防止盐民私自制盐,官方将盘铁切割成不规则的几块,由不同盐民收藏,制盐时才拼接在一起用于煎盐。还有民国四年的盐场标准衡器 “大丰小海场石权”,以及特色的盐雕等,可谓放眼全国别具一格。

盘铁是古人制盐的重要工具。 摄影/李琼;制图/张琪

千百年来,从堆成山的海盐到八方货物,大运河上流淌的财富滋养了江苏,也成就了江苏南部地区那一座座巧夺天工的园林、繁盛豪奢的金银器,以及那份从容优雅的江南气质。于是,尽管一座座江苏的博物馆画风各异,看似“散装”,却正勾勒出了江苏沟通南北,承载中国的崛起密码,也是一份江苏人刚柔并济的独到功夫。

江苏处处都是人文底蕴丰富的“天然博物馆”。 摄影/方人二

来源: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