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说“长大就瘦了”!这些隐形伤害正在偷走孩子的开挂童年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22 10:31 2

摘要:今年全民营养周的传播主题为“吃动平衡 健康体重 全民行动”,宣传口号为“健康中国 营养先行”。生活变好了,孩子却越来越圆润?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肥胖率正火箭式攀升!吃得多动得少、营养失衡已成普遍问题,威胁着下一代健康成长。

今年全民营养周的传播主题为吃动平衡 健康体重 全民行动”,宣传口号为“健康中国 营养先行”。生活变好了,孩子却越来越圆润?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肥胖率正火箭式攀升!吃得多动得少、营养失衡已成普遍问题,威胁着下一代健康成长。

了解儿童超重肥胖的标准、危害、成因及防治方法至关重要。接下来,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专家将为您解答这些问题,帮助家长和孩子科学预防和管理肥胖。

孩子真的胖吗?测一测就知道!

体质指数(BMI)是衡量人体胖瘦程度的标准。

BMI=体重(kg)/身高(m)²

腰围警示:若超过同龄人的90百分位,可能预示内脏脂肪堆积的“隐形炸弹”。

童年肥胖不是‘可爱的婴儿肥’,

而是身体发出的红色警报!

▶ 身体暴击:骨骼在抗议,内脏在求救

超重肥胖儿童体重较大,给骨骼和肌肉带来额外压力,可能导致发育异常和受伤风险增加,比如出现扁平足、膝外翻。长期可能引起下肢畸形。

肥胖还会使内脏承受更多负担,导致肝脏脂肪变性、胰岛素抵抗和血压血脂升高,增加慢性病风险。

▶ 身高刺客:脂肪细胞会分泌雌激素,提前唤醒生长板闭合程序

超重肥胖儿童体内脂肪细胞分泌芳香化酶,将雄激素转化为雌激素,导致雌激素水平升高导致性早熟,使骨骺线提前闭合,缩短身高增长期。最终,这些儿童可能成年后比同龄人矮,产生不利影响。

▶ 心理暴击:可能导致自尊心下降、抑郁和焦虑等心理问题。

超重肥胖儿童常因体型遭嘲笑、排斥,甚至歧视。例如,肥胖导致穿衣困难或体育课表现不佳,引发羞耻和自卑。长期负面情绪积累可能导致抑郁和焦虑。

▶ 脑力封印:脂肪正在拖垮学霸人设

教室里的‘肥胖脑雾’现象:

▶ 胖娃短期记忆力下降→背课文要多花2倍时间


▶ 睡眠呼吸暂停→上课犯困不是懒,是大脑在缺氧罢工


▶ 胰岛素抵抗→饭后昏沉可能是代谢系统在报警

儿童肥胖的四大元凶

▶ 膳食营养因素:管不住嘴

肥胖源于长期能量摄入超过消耗,导致营养过剩和脂肪积累。超重和肥胖主要由饮食不当引起。特别是过多摄入高糖、高脂肪食品以及不良饮食行为如挑食、暴饮暴食、不吃早餐都是肥胖的重要诱因。

▶ 体力活动因素:迈不开腿

除了“吃得多”,“动得少”也是导致肥胖的重要因素。体力活动是机体能量消耗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就是为什么减重推荐“吃动结合”。同时体力活动对儿童青少年成长至关重要,家长希望孩子长高需要保证足够的体育锻炼。

▶ 遗传因素:父母肥胖孩子躺枪

专家普遍认为肥胖是多基因遗传病,由多个基因异常引起。肥胖具有家族遗传性,父母肥胖会增加孩子肥胖的风险。据2017年《中国儿童肥胖报告》,父母双方超重肥胖,孩子超重肥胖的风险增加4倍。

▶ 心理因素:不可忽视的健康维度

心理健康是孩子健康的重要环节,有时外表无法看出的心理创伤也可能引起肥胖。学习压力、家庭和友谊问题都可能使孩子通过暴饮暴食缓解压力,最终导致肥胖。

减重、长高处方

▶ 饮食革命:吃饱≠吃好,科学搭配是王道

食物多样,合理搭配。多食用蔬菜、水果、奶类、全谷物和杂豆、大豆及其制品;适量食用鱼、禽、蛋、瘦肉。少吃或不吃油炸食品、高糖烘焙糕点及小吃、糖果等高能量食品。烹饪方式尽量选择蒸煮炖、少煎炸烤,做到少盐、少油、少糖。

合理选择零食。选择营养价值高的零食,如奶及奶制品、适量水果或坚果等;少喝或不喝含糖饮料,足量饮水。

规律、适量进餐。每天吃好早餐,减少在外就餐;一日三餐,定时定量,可根据学习和生活需求适当加餐。

营造良好的就餐氛围。培养专注就餐的习惯,做到吃饭时不看电视、手机等电子设备。

▶ 运动与睡眠:激活代谢的双引擎

规律活动。选择安全、适宜的身体活动场地,做到每天累计至少1小时中等及以上强度的身体活动,以户外有氧活动为主。

动静结合。减少久坐等静态行为和视屏时间,久坐45分钟后应起身活动。保持充足睡眠,小学生睡足10小时,初中生9小时,让生长激素在深度睡眠中“火力全开”。

来源:四川健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