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江苏十三太保的序列里,宿迁被网友戏称为“十三妹”。从这个戏称不难察觉,宿迁是江苏经济实力最弱的地级市,存在感极低。
在江苏十三太保的序列里,宿迁被网友戏称为“十三妹”。从这个戏称不难察觉,宿迁是江苏经济实力最弱的地级市,存在感极低。
直到一位名人刘强东的出现,这座苏北小城才在媒体视野中获得了些许关注。
宿迁本地人常说:他们历史上只出过两位名人,一位是两千多年前的楚霸王项羽,另一位便是如今的京东掌门人刘强东。
然而,在项羽自刎乌江两千年后,刘强东或许也将面临电商领域的“兵败”困局。由拼多多、淘宝、抖音组成的“联军”,已将京东团团围困于“垓下”之境。
项羽临终前感慨其失败“非战之罪”“此天亡我也”,京东面临的挑战亦非因商品或服务不佳,而是时代浪潮的转向——并非京东缺乏竞争力,而是拼多多的性价比更具市场穿透力。
近日,刘强东突然发布一份“罪己诏”,既主动承担京东当前困境的责任,又号召员工拒绝躺平,准备发起最后的冲锋,与“联军”展开决死较量。
那么,京东究竟遭遇了何等难题,竟将刘强东逼至如此绝境?
可概括为四个字:内外交困。
先看内部困境:在国内存量市场中,京东被拼多多“内卷”得疲于应对。
刘强东在“罪己诏”中坦言:“我们常把‘战斗!战斗!只做第一’挂在嘴边,但现实却是处处被动防守,从未深入思考如何主动出击!”
在拼多多、抖音的凌厉攻势下,京东不仅未能守住领先地位,反而退居第三。
无论是交易量还是净利润,拼多多已全面超越京东,稳坐中国电商第二把交椅,身后还紧跟着增长率惊人的抖音电商。长此以往,恐怕明年连第三的位置都岌岌可危。
这一现状揭示出:京东的自营模式确实难以匹敌拼多多、淘宝、抖音的网店模式。
十年前,刘强东与马云曾就中国电商发展趋势——自营还是网店模式——有过一场争论。
刘强东认为:唯有自营模式才能确保商品质量与服务品质。他以美国亚马逊为例,指出其凭借自营模式走向成功。
因此,京东在美国募股时,自称为“中国的亚马逊”。华尔街对此迅速理解,购入了大量京东股票。
马云则认为,没有任何一家企业能够自营数千万种商品、自建数千个仓库、雇佣数十万快递员并实现送货上楼,如此运作成本过高。即便短期成功,高昂的成本也会导致企业长期难以盈利。
马云甚至直言:“京东未来会成为悲剧,这一点我从一开始就提醒过大家。不是我比刘强东强,而是方向性问题……我再次告诫大家,千万不要涉足京东,以免将来失败了归咎于我们。”
事实证明,自营模式的确成为京东的沉重负担。京东年营业额达10000亿,净利润却仅有104亿;阿里净利润为1300亿,拼多多也有315亿。
万亿规模之下,百亿利润显得尤为单薄。
京东开始调整策略,将重心转向招商,推出一系列扶持商户的政策,宣称要“拆除自营与商户之间的壁垒”,这无异于变相放弃自营模式。
但一位广东商户透露:他对京东招商兴趣寥寥。国内市场竞争已趋白热化,商品难以卖出高价,他更关注海外市场,有意布局跨境电商。
这便引出京东的第二个难题“外困”——海外市场的全面溃败。
自营模式的高成本特性,注定京东难以在海外市场立足。
京东出海的首站选择了东南亚市场。与国内策略一致,其先行在海外建设自营仓库,重点拓展泰国和印尼这两个人口大国。
但结果令人沮丧。京东在印尼每月的访问量仅230万次,相较于印尼1亿多的人口,这一数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泰国市场的情况更为惨淡,每月访问量仅221万次。京东购物在东南亚市场排名第13位,与排名第一、每月访问量达10亿次的Shopee电商相距甚远。
反观拼多多,此轮股价暴涨,TEMU至少贡献了80%的推动力。拼多多成功让美国人迷上了“砍一刀”的小游戏,TEMU如病毒般在年轻群体中传播,成为美国人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
无数包裹堆积在广东的代发仓,跨洋过海抵达美国消费者手中——这是实实在在的增量市场,而非局限于国内存量的内卷。
阿里的“速卖通”同样来势汹汹,主攻欧洲市场,在英国、西班牙、荷兰、比利时推出“全球五日达”服务,让饱受通胀之苦的欧洲消费者能在五日内收到中国免税商品!
更不必提及TikTok在海外掀起的直播电商风暴。
同行皆在各展所长、开拓新局,唯有京东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
对内难以抗衡拼多多、淘宝,对外找不到突破方向,刘强东深知若继续此般态势,京东或将成为下一个苏宁,而他自己也可能重蹈项羽的覆辙。
京东的未来路在何方?笔者认为,仍需深耕海外市场,但需转变模式,摒弃国内自营模式的复制,彻底转向网店模式,借助国内低廉的生产成本,在海外市场展开价格竞争,挤压国外零售商的生存空间。
刘强东甚至可以更具魄力:抛开京东现有品牌,组建全新团队专攻海外市场。他既已指出“京东组织过于臃肿”,不妨另起炉灶,打造一个全新的“京东”!
若固守国内市场,效率提升空间有限。即便京东击败拼多多,也将是一场伤筋动骨的惨胜,距离盈利目标只会愈发遥远。
#图文打卡计划#
举报
反馈
来源:有趣的科技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