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关键词,解读阿里大文娱焕新「虎鲸文娱」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22 11:06 2

摘要:阿里巴巴动物园迎来了一位新的伙伴。5月21日,阿里大文娱集团举办焕新发布会,即日起更名为虎鲸文娱集团(以下简称「虎鲸文娱」),旗下阿里影业拟更名为大麦娱乐。

现实娱乐、原创力、国际视野、技术驱动、新体系。

作者 | 张一童(上海)陆娜(北京)

阿里巴巴动物园迎来了一位新的伙伴。5月21日,阿里大文娱集团举办焕新发布会,即日起更名为虎鲸文娱集团(以下简称「虎鲸文娱」),旗下阿里影业拟更名为大麦娱乐。

在全员公开信中,虎鲸文娱提到了更名的原因,称「以创业心态进一步聚焦核心业务,以更清晰的形象贴近用户和行业伙伴,是我们必然的选择。」并提到虎鲸身型庞大但灵活聪明,能适应各种复杂环境;典型的群居动物,通过协作维系海洋生态平衡;拥有丰沛的情感,对人非常友好。这些特质契合其所追求的理念「数智、共生、快乐」。

集团的彻底更名可以被视为上一阶段大文娱革新的结果和延续,比如,「内容+科技」将继续作为驱动虎鲸文娱发展的双轮,其背后是过去多年在人才、技术、内容多领域的持续积累;同时,也是新阶段推动持续改革,以至于建立新系统的号角。

这背后,不仅有一家综合文娱集团对其核心业务结构的更新,也包括对当下文娱行业的体系方法的突破,「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让每个人都快乐。」我们试图拆解此次品牌焕新的五个关键词,它们解释了当下的一系列业务变化,也指向了虎鲸文娱未来的可能方向。


1.大麦娱乐

阿里影业品牌升级为大麦娱乐,是第一个具体变化,这一变化源于包括电影在内的整个线下娱乐市场的变化。

过去两年,线下娱乐成为文娱行业为数不多的增量空间。音乐节现场涌动的声浪、剧场里即时的情感共振、体育赛场沸腾的呐喊,正在重新定义年轻人的娱乐选择。

演出市场的持续火爆催生了票务服务需求激增,而大麦以绝对市场优势稳居行业首位。在阿里影业本周一发布的2025财年业绩报告中,大麦业务表现突出,成为推动公司业绩增长的重要力量之一。

基于市场趋势与集团战略调整,阿里影业发布公告宣布拟更名为大麦娱乐,释放强化娱乐生态布局的信号。

大麦娱乐总裁李捷表示,「我们全新的业务愿景是希望为用户创造更无与伦比的现场体验、互动体验和沉浸体验。这将有别于数字化、碎片化、虚拟化的数字娱乐方式,我们称之为现实娱乐。」

基于现实娱乐这一概念的提出,大麦娱乐将触角从传统的演出票务延伸至电影、体育赛事、景点门票等领域。升级后的新大麦客户端覆盖40+细分品类,接入影院12000+、场馆20000+、热门景点10万+。「买票上大麦的心智将不断扩充。除了交通票,所有的票尽在大麦。」

目前平台拥有2亿多电影用户,1.7亿演出用户,升级之后,将有3亿左右的现实娱乐用户汇集在新大麦。当用户的数据池被打通,一个立体化的娱乐消费图谱逐渐清晰。有人看完电影会想去同名话剧现场,有人参加完音乐节可能计划演艺主题旅行,这些潜在的行为链条正在被重新连接。

由此,大麦不再只是票务平台,而是在搭建一个让娱乐体验自然生长的生态系统,汇集更为丰富的线下娱乐体验。


2.原创力

「内容公司的本质是原创能力。掌握原创能力,才能真正把握未来。」在整个虎鲸文娱版图内,内容原创能力正成为贯穿所有业务的底层。

在此之前,阿里大文娱旗下业务就曾不约而同地走出相似轨迹:先以票务或播出平台连接用户与场景,再借海量观演数据洞察趋势,最终切入内容生产腹地。

阿里影业在2020年就官宣了其内容厂牌可能制造,后又成立动画厂牌小宇宙未来事务所。大麦自2021年起也开始向内容上游布局,相继推出自制戏剧内容厂牌当然有戏、音乐演出厂牌虾米音乐娱乐,2023年又先后成立展览厂牌艺展鸿图,以及和优酷共同推出的儿童剧厂牌酷小麦。

品牌焕新之后,大麦娱乐形成了包含七大内容厂牌矩阵,覆盖电影、演唱会、音乐节、戏剧、展览、脱口秀、儿童剧等多个核心内容赛道,聚焦更细分内容赛道,开发增量市场。

此外,虎鲸文娱旗下内容工作室集群也从三年前的个位数扩充到了如今的二十多个,包含敦淇、尹香今、鄢蓓、王锦、算、别克等众多业内头部制片人、导演、编剧。上周,《哪吒之魔童闹海》联合动画导演郝姗也完成入职,成立了超然其乐工作室。

自制人才和项目的储备是为了更好地掌握内容主动权,以应对快速变化甚至行至拐点的内容市场。随着越来越多人才的加入,能看到阿里大文娱在这两年更加明确了自己的的内容方向以及创作思路。

比如在剧集市场带来了风格渐成的白夜剧场,涌现了像《新生》《边水往事》《沙尘暴》这样的悬疑黑马,也看到了生花剧场中《墨雨云间》和《难哄》这样的断层爆款,由阿里影业出品的电影《好东西》则斩获了同档期电影的点映上座和场均人次的第一。

过去的阿里影业参与投资宣发的作品涵盖了科幻、悬疑、爱情、动画等各个类型,用 300 部的电影吸引了 50 亿人次的观众,推出了 240 万场次的演出,共同制作了 400 多小时的精品剧集。

在创新基因和开放姿态之下,虎鲸文娱曾联动旗下优酷、阿里影业、大麦在内的电视剧、电影、演出全平台资源,持续推进「春苗编剧计划」和「海纳国际青年导演发展计划」等人才战略。近五年来,已有294位编剧、38位导演的剧集处女作在优酷播出。


3.国际视野

「虎鲸文娱正在以进击的姿态,向全球消费者提供精神食粮。」

原优酷剧集负责人谢颖曾在去年微博视界大会上指出,长视频用户前五集的弃剧率高达50%,整体完播率仅在20%-30%之间——用户对内容消费习惯的变化倒逼平台吹响改革号角,另一方面,海外剧集展现出的活跃度和创造性,不仅为从业者带来启发,也在持续刺激用户对新鲜、具有国际视野内容的需求。

比如,今年三月上线的四集迷你剧《混沌少年时》就引起了全球范围热烈讨论,同样带动了观众对同样来自英国、话题相似、体裁篇幅接近的《道格拉斯被取消了》的讨论兴趣。

去年以来,优酷的一些作品已经显现出这样的气质。十集体量的《新生》播出后,就凭借极高的叙事效率和信息密度,成为去年剧集市场的口碑爆款。该剧在奈飞同步播出后,还超越热播韩剧,取得了第一名的历史佳绩,一举登顶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日榜冠军。

今年年初,优酷现偶《嘘,国王在冬眠》在奈飞全球上线,成为优酷生花剧场继《偷偷藏不住》《难哄》等剧集之后,又一部出海的现偶剧,进一步打破了传统上只有古装仙侠剧才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固有认知。

4.技术驱动

文娱内容的创作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和周期性特点,属于非标产品。这背后不仅需要对用户审美变化和未来趋势有深刻洞察,还对经营者的内容投资决策和精细化管理能力提出严苛要求。

科技是推动产品功能和商业模式迭代的核心动力之一,内容生产模式和消费习惯同样也受到技术发展变化的影响。发布会上表示,未来虎鲸文娱将继续坚持「内容+科技」的双轮驱动战略。

在阿里大文娱期间,集团在科技赋能行业上已取得一些阶段性进展。目前,在北京、青岛、横店等多地建立帧享数字影棚,为众多合作伙伴提供虚拟拍摄服务,助力降本增效,拍摄效能提升达 60%。

优酷自研的国内首款影视制作车,也为导演和后期制作团队提供了软硬件一体化的一站式办公场所。据优酷首席运营官、阿里鱼总裁吴倩透露,这一业务的订单已经排到了明年年底。

此外,包括大文娱旗下的灯塔、凤凰云智系统等工具,也在影视宣发及院线端为行业节省了预算、提升了经营效率。

品牌焕新之后,「数智」被视为虎鲸的三个核心理念之一,吴倩进一步解释为,「所谓数智,即用AI赋能行业。科技的进步不仅带来产品和服务的迭代,更带来商业模式的变迁。」

在虎鲸文娱,从内容生产端和体验服务端都进行了AI驱动的尝试,AI也已出现在各类使用场景中,如AI辅助生成数字资产、AI辅助提升虚拟拍摄虚实校准效率、AI辅助提升超高清内容的制作效率等。

其推出的全国首个影视妆造大模型神力霓裳,就是通过借助AI一键生成符合不同历史时代和不同人物特征的创意妆造。优酷的银发剧场也开发出适配影视字幕识别的AI模型,辅助生成老年人看得清的大字幕。其无障碍剧场则推出明星艺人的AI语音讲述包,以带给残障人士更好的视听体验。

基于「娱乐+AI」发展战略,新大麦客户端也全新采用AI驱动,支持多意图识别、毫秒级响应,让用户信息检索更快、更准;AI智能推荐官基于AI大模型识别用户偏好,精准为用户推荐想看内容,同时支持AI咨询,可多维度满足用户个性化服务诉求。


5.新体系

在公开信中,两句话形成了颇具化学反应的互文,一是「让文娱没有难做的生意」,二是「文娱行业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这两句话之间的关系是当下诸多具体变化背后的底层原因。

短内容挤压,用户关注度下滑,行业内部资源挤兑,整个以长视频为核心的文娱行业都处在艰难阶段,变革是个体突破,也是行业自救。

如果我们以「虎鲸文娱」的登场为节点回顾阿里大文娱在过去几年的工作,一切的核心是积累力量,这既包括虚拟拍摄、AI大模型、工业制片体系等一系列技术积累,也包括制片人、导演、编剧等在内的人才积累,以至于艺人等文娱行业核心生产资料的积累。

这些力量积累最终目的是为了在新的内容规则下,建立新的内容生产体系。今年年初,有消息称,优酷新剧集数原则上不超过12集,单集时长控制在1小时以内,对于S级大制作剧集推行分季播出模式。有业内人士分析,这一举措的核心目标是向「注水剧」宣战,提升内容的紧凑度和质量,而非「一刀切」地缩短所有剧集的长度。

在相对缺乏市场规则的文娱行业,这种改革也只能首先通过系统内部完成。对于「虎鲸文娱」而言,新体系的建立和验证将持续成为核心工作之一。

来源:新声Pro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