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水白坭打造“家门口的幸福养老圈”:“1+1+4”模式破局农村养老难题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22 11:23 2

摘要:三水白坭创新以“农村养老高质量发展”破题,将养老服务嵌入乡村治理体系,以“1套长效机制、1支服务队伍、4大服务矩阵”的“1+1+4”模式为核心,构建本土化、可持续的农村互助养老体系,打造“家门口的幸福养老圈”。

三水白坭创新以“农村养老高质量发展”破题,将养老服务嵌入乡村治理体系,以“1套长效机制、1支服务队伍、4大服务矩阵”的“1+1+4”模式为核心,构建本土化、可持续的农村互助养老体系,打造“家门口的幸福养老圈”。

建立一套长效机制 精准服务长者

今年4月,白坭镇构建农村互助养老联络工作机制,依据长者的身体状况、经济情况等,科学把长者分成ABC三个类别,即A类重点关注(失能、孤寡、特困等老人)、B类帮扶(低保、低边、重病重残等老人)、C类常态化关怀(70岁以上有自理能力老人),通过建立多方联动的挂钩联系机制,实现农村长者分类分级动态管理。

以周村村委下辖的周村为工作试点,村内148名长者中,A类重点关注3人,B类帮扶10人,C类常态化关怀135人。通过党员、企业、志愿者结对挂钩,实现精准服务,自这项机制推行以来,累计服务长者85人次。

白坭镇人民医院在周村养老小站开展义诊活动。

组建一支服务队伍 全方位对接农村老年人需求

白坭镇整合党员、人大代表、企业员工、低龄长者等力量,在三个村居分别组建乡邻互助服务队,全面对接农村老年人的需求,按照“一对一”“一对多”的服务模式,提供走访慰问、心理关怀、“菜篮子”购物、家居清洁等互助服务。

目前,周村村委已组建了一支超50人的乡邻互助服务队,在此基础上推行“积分银行”制度,志愿者以志愿服务时长作为“存储货币”,兑换相应的礼品和服务。该举措大大提升了志愿者的积极性,成效显著。

服务队伍自今年初成立以来,已服务长者超1300人次,服务时长超800小时,形成“服务-激励-再服务”良性循环。

创新四大服务矩阵 激活养老新生态

白坭镇创新打造“服务站点+养老”“榕树头+养老”“祠堂+养老”“文化阵地+养老”四大矩阵,重构乡村养老空间。

“服务站点+养老”,一方面是建成“一中心两站点”(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村级站点),在全区率先实现服务站点家医巡诊点设置全覆盖。截至2025年4月,家庭医生签约重点人群11319人,签约率82.3%,为65岁以上老年人体检人数2624人,管理率54.23%,在全区各镇街排名前列。

家庭医生在周村养老服务小站开展社区巡诊。

另一方面,实现站点康养服务常态化。通过与镇内医疗机构合作,养老服务中心已实现每周一次、养老服务站点实现每月一次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如艾灸、推拿等),在专业医生、康复师的指导下,驻点社工学习并掌握简单的中医保健技能,确保服务常态长效落实。

活化榕树头等农村老年人集聚的自然空间,增设一批适老设施,开展粤曲棋牌、健康体检、养老咨询等活动,将议事、康养、娱乐等养老服务融入其中,不仅贴合老人生活习惯,还能充分利用农村现有资源,形成更全面的养老服务网络,为老人提供更多样化的活动空间。

岗头村党委书记与岗头村村民群众商议岗头人民会堂修复。

其中,周村打造了首个镇内“乡邻幸福小站”。自站点成立以来,服务周村村及辖区周边长者超1000人次,同时开展了2场公益服务墟日,服务长者超200人次。

深挖祠堂的潜在价值,为农村老人打造充满活力与温暖的养老空间。白坭镇陈氏大宗祠作为此模式下较成熟、完善的阵地之一,系统规划了休闲区、书画室、家风传承馆等功能空间,也配备了相应的文化体育设施,有关部门定期向祠堂输送健身康养、义诊义剪等基本服务,使祠堂从“文化符号”转化为“活态社区”。

在陈氏大宗祠开展义诊活动,为村内长者提供医养指导。

充分利用和开放各自然村现有的文化室、舞台、文化楼等场室,为农村活力长者搭建日常娱乐和展示技能活动的活动场地,将文化空间转化为“活力养老”阵地。鼓励长者以兴趣社团为纽带,组建长者舞蹈队、曲艺私伙局等活动团体,让老年人在熟悉的乡土文化中焕发新生机。其中,岗头村组建了3支舞蹈队、1个书画社等文艺团队,依托文化室、舞台开展节日展演。

清塘舞蹈队在2024年白坭镇长者村晚中表演。

据白坭镇提供数据,辖区60岁及以上长者数量已达7000人,超半数长者居住在农村。白坭镇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持续深化模式创新,提升服务品质,以更优质的养老服务体系助推镇域高质量发展,为环两江先行区农村养老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白坭样本”。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陈枫 通讯员 丁健迪

图/通讯员供图

来源:佛山新闻

相关推荐